一种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270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座,包括第一板体与连接于下方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阶梯状排布,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板体的上端外表面的靠近拐角处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外表面远离调节结构的后方的另一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活动贯穿于第一板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的后端外表面均设置有按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基座,通过设置有调节结构,可以较好适应连接体的弧度,有利于连接体的安设与连接,更为全面,通过设置有按压结构,有利于连接处的长久稳固与正常工作。

A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座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座。
技术介绍
对于发热扁带或发热棒等发热体来说,高温发热元件是其核心,而加热元件在发热体中常会出现并联、串联或在发热体内部固定等连接的情况,传统的连接方式采用发热体直接搭接或采用耐高温材料进行螺栓连接,但为避免出现绝缘问题,通常需要将搭接或栓连部分使用陶瓷等绝缘体与相关部位进行隔离;而现有的基座不能较好的配合连接体进行两组扁带之间的连接,不够全面,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热胀冷缩的效益易使连接处的紧固螺栓发生松动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座,包括第一板体与连接于下方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阶梯状排布,所述第一板体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板体的上端外表面的靠近拐角处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外表面远离调节结构的后方的另一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活动贯穿于第一板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座,包括第一板体(1)与连接于下方的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呈阶梯状排布,所述第一板体(1)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板体(2)的上端外表面的靠近拐角处设置有调节结构(3),所述第二板体(2)的上端外表面远离调节结构(3)的后方的另一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柱(4),且限位柱(4)活动贯穿于第一板体(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1)以及第二板体(2)的后端外表面均设置有按压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座,包括第一板体(1)与连接于下方的第二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呈阶梯状排布,所述第一板体(1)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二板体(2)的上端外表面的靠近拐角处设置有调节结构(3),所述第二板体(2)的上端外表面远离调节结构(3)的后方的另一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限位柱(4),且限位柱(4)活动贯穿于第一板体(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1)以及第二板体(2)的后端外表面均设置有按压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螺纹杆(31)、限位球(33),所述螺纹杆(31)贯穿于第一板体(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1)对应螺纹杆(31)的贯穿处开设有螺纹孔(32),所述第一板体(1)与螺纹杆(31)之间通过螺纹孔(3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1)的下端贯穿于第二板体(2)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球(33)固定连接于螺纹杆(31)的下端,且限位球(33)活动卡于第二板体(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头(34),所述旋转头(34)与螺纹杆(3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头(34)呈圆柱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龙郭宁安品鱼袁鹏党锐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鑫煜现代数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