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2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用来吸入空气的吸入格栅;将从上述吸入格栅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滤除的1个以上的过滤器;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上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上端支承部;和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下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下端支承部。这种空调器的过滤器的支承结构使得安装在吸入格栅内侧的过滤器容易装卸,而且用来生产吸入格栅的模具结构简单,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更具体地涉及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吸入格栅内侧的过滤器的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在其前面和上面形成室内空气吸入口的壳体、包围着上述壳体的前面及上面而安装的且形成有多个通孔的吸入格栅、以及设在上述壳体和吸入格栅之间的用来滤除吸入空气中异物的过滤器。在壳体内设置了能够使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沿吸入口横向长地形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产生使空气被吸入和排出的送风力的横流风扇。在壳体的下部,设置了将从横流风扇送来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在上述排出口处设置了用来对排放空气的方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节叶片。另外,为将过滤器固定在吸入格栅的内侧,现行手段是先将过滤器的上部安装到沿上面吸入格栅的内侧形成的长轨条上后,再将其下端部固定在前面板上(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但是,由于室内机通常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处,因此为将过滤器压在轨条上需要相当大的力,因此存在过滤器装卸比较困难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制造用来成形吸入格栅的模具过程中将轨条的结构制成下部切除形(under cut),所以必须使用变形挤压销等,这会使模具的结构复杂,带来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专利文件1特开2003-035432号公报(图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其过滤器的支承结构使得安装在吸入格栅内侧的过滤器容易装卸,而且用来制造吸入格栅的模具结构简单,节约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用来吸入空气的吸入格栅;将从上述吸入格栅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滤除的一个以上的过滤器;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上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上端支承部;和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下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下端支承部。上述上端支承部为了支承上述过滤器内侧而从上述吸入格栅处突出、并进行弯曲。上述吸入格栅包括位于前面的前面部、位于上面的上面部以及支承上述前面部和上面部的一个以上的加强肋条。上述上端支承部包括从上述上面部端部向下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和为了支承上述过滤器的内侧而从上述第一弯曲部延伸向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上述第二弯曲部的长度是上述吸入格栅上面部长度的1/4以下。上述加强肋条是为了引导上述过滤器的两侧端部而相邻地设置在上述过滤器的两侧的。上述上端支承部和上述加强肋条一体形成。上述下端支承部是为了支承上述过滤器下端部内侧而从上述吸入格栅下端部向上方倾斜突出。上述下端支承部设置在从上述过滤器的下端两侧端部以预定间隔分开的地方。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其支承着过滤器左右侧上端部的上端支承部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而且第二弯曲部很短,因此使过滤器拆装容易,而且在吸入格栅的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来形成吸入格栅的模具结构简单化,从而获得了节省生产费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的侧剖视图。图3是图1中空调器室内机吸入格栅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2的A部的放大立体图。图中10-壳体,11-吸入口,12-电气室,13-热交换器,14-横流风扇,15-排出口,16-左右方向叶片,17-上下方向叶片,20-吸入格栅,21-上面部,22-前面部,23-加强肋条,30-过滤器,40-上端支承部,41-第一弯曲部,42-第二弯曲部,50-下端支承部,100-室内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侧剖视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由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图中未示出)构成。室内机100包括在形成其前面和上面并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口11的壳体10、围着上述壳体10的前面及上面地安装的且具有多个通孔的吸入格栅20、以及设在上述壳体10与上述吸入格栅20之间的用来滤除吸入空气中异物的多个过滤器30。在上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用来控制各部件的电气室12,在壳体10内设有能够使吸入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沿吸入口11横向长地设置的热交换器13以及产生使空气被吸入和排出的送风力的横流风扇14。在壳体10的下部,设有将从横流风扇14送来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15。在上述排出口15处,设置了用来对排放空气朝左右方向进行调节的左右风向调节叶片16和朝上下方向对风向进行调节的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7。如图3所示,吸入格栅20被划分成位于壳体10上面侧的上面部21和位于壳体10前面侧的前面部22。上面部21和前面部22由与之正交的板状加强肋条23支承。在吸入格栅20的内侧设有过滤器30。过滤器30以与壳体10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与吸入格栅20相对的一侧为外侧,其中间部朝外侧弯曲地进行弹性变形后安装在吸入格栅20的里面,加强肋条23为了引导各过滤器30的两侧上端部而相邻地配置在各过滤器30的左右两侧。如图4所示,支承着过滤器30两侧上端部的上部支承部40由从吸入格栅20的上面部21端部朝下突出的第一弯曲部41、和用来支承过滤器30内侧而从第一弯曲部41的端部朝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42构成。由于第二弯曲部42仅仅是用来支承过滤器30的左右上端部内侧的,因此没必要很长,最好是上面部21长度的1/4以下。上端支承部40的一侧由于与加强肋条23相连,所以由上面部21、第一弯曲部41、第二弯曲部42以及加强肋条23呈四面包围地支承过滤器30的一侧上端部。支承过滤器30下端部的下端支承部50设在吸入格栅20前面部22的内侧下端部,位于将过滤器30左右方向长度3等分的地方。如图5所示,下端支承部50从前面部22突出,使能够支承过滤器30下端部内侧地朝上方倾斜而成。这些下端支承部50设置成以两处支承各过滤器30,各下端支承部50位于将过滤器30左右长度3等分的地方。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过滤器30支承结构的作用。安装在吸入格栅20上的过滤器30,其左右侧上端部被上端支承部40支承,下端部被下端支承部50支承。当安装过滤器30时,先将过滤器30的左右侧上端部压入上端支承部40内后,再将过滤器40的下端部插进下端支承部50中。当拆下过滤器时,按照与上述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由于上端支承部40的第二弯曲部42只用来支承过滤器30的内侧,因此可做得很短,当过滤器30安装时,只要轻轻按压过滤器30的左右上端部即可插入。采用这种结构,与采用轨条结构的现有过滤器支承结构不同,它使过滤器的拆装很容易。此外,由于上端支承部40的结构简单,使用来形成吸入格栅20的模具结构也简单,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空气的吸入格栅;将从上述吸入格栅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滤除的1个以上的过滤器;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上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上端支承部;以及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下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下端支承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端支承部为了支承上述过滤器内侧而从上述吸入格栅突出并弯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格栅包括位于前面的前面部、位于上面的上面部、以及支承上述前面部和上述上面部的1个以上的加强肋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端支承部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入空气的吸入格栅;将从上述吸入格栅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滤除的1个以上的过滤器;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上端部的、设在上述吸入格栅上的上端支承部;以及用来支承上述过滤器下端部的、设在上述 吸入格栅上的下端支承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寿永茂木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