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固定绕线模或者移动绕线模旋转,可使得电磁线均匀绕在绕线模具上,有效避免多股线绕制线圈缠绕的问题;通过模具转接机构实现移动绕线模的转移,两绕线模在绕线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使其可绕制两组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A rotary double mode win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
,涉及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绕组是由电磁线绕制,一般绕线机由于结构原因,设计成模具固定,排线口安装在旋转飞叉上围绕模具旋转。当电磁线并绕根数较少时,可采用模具固定结构,但当并绕根数较多时,会产生多股线缠绕现象,绕出的线圈排列混乱,不整齐,同时增加嵌线阻力、减低嵌线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无法自动嵌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通过固定绕线模或者移动绕线模旋转,将多股电磁线均匀绕在绕线模上,同时模具转接机构可实现移动绕线模的转移,使其可绕制两组的多套同心线圈,生产效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包括移动机构、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固定绕线模以及移动绕线模,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旋转,所述固定绕线模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移动绕线模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绕线旋转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绕线旋转板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固定绕线模与固定板连接,所述连接杆自由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均通过滑动导块与所述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可拆卸链接;横移驱动器,所述横移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所述横移驱动器带动所述固定板沿着滑动导轨往复运动。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通过快换接头可拆卸链接,所述快换接头包括上盘和下盘,上盘、下盘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以及移动板上,且上盘、下盘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模具转接机构包括转移导轨座以及转移驱动部件,所述转移驱动部件与所述转移导轨座驱动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导轨相匹配的转移导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横移驱动器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导轨滑向转移导轨上。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定位部件,多个定位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以及转移导轨座上,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定位驱动器,所述定位驱动器与定位销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以及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上。优选的,所述固定绕线模上设置有挂线部件,所述挂线部件包括挂线架以及线夹,所述线夹设置在所述挂线架上,所述挂线架上设置有多根用于对绕线导向的挂线竖杆。优选的,所述绕线旋转板上设置有推线机构,所述推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绕线模与移动绕线模之间,所述推线机构包括推线驱动器以及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推线驱动器驱动连接,所述固定绕线模与移动绕线模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推板相匹配的推线槽,所述推线驱动器带动所述推板沿着所述推线槽滑动。优选的,还包括渡线机构,所述渡线机构与所述绕线旋转板一侧,且所述渡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绕线模与移动绕线模之间,用以将固定绕线模上的绕线过渡到所述移动绕线模上,所述渡线机构包括渡线驱动器、渡线板以及渡线导杆,所述渡线驱动器与所述渡线板驱动连接,所述渡线板呈L型结构,其上设置由用于过渡绕线的过渡面,所述导杆穿设过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所述渡线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沉模机架以及固定支架,所述沉模机架上设置沉模滑块,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沉模导轨,所述沉模滑块滑设在所述沉模导轨上;沉模驱动部件,所述沉模驱动部件与所述沉模机架驱动连接,所述沉模驱动部件带动所述沉模机架上下运动。优选的,所述固定绕线模与移动绕线模结构相同,所述固定绕线模包括固定模芯、移动模芯以及模座,所述固定模芯、移动模芯上均设置有阶梯状绕线槽,所述固定模芯与模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模芯通过移动驱动器与所述模座连接,所述移动模芯上设置推模驱动器,所述推模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模芯驱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固定绕线模或者移动绕线模旋转,可使得电磁线均匀绕在绕线模具上,有效避免多股线绕制线圈缠绕的问题;通过模具转接机构实现移动绕线模的转移,两绕线模在绕线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使其可绕制两组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模绕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绕线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渡线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转接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驱动部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7所示,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包括移动机构10、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40,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固定绕线模70以及移动绕线模71,所述绕线旋转板30与旋转驱动部件20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20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30旋转,并可将其旋转至与所述模具转接机构相对的位置,所述固定绕线模70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移动绕线模71通过连接杆72与所述绕线旋转板30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驱动部件带动绕线旋转板上的固定绕线模或者移动绕线模旋转,可使得电磁线均匀绕在绕线模具上,有效避免多股线绕制线圈缠绕的问题;通过模具转接机构实现移动绕线模的转移,两绕线模在绕线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使其可绕制两组的多套同心线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可与本司申请的绕线机排剪线装置200配合使用,适用于新能源三相驱动电机的内定子的绕线操作,两绕线模实现多套同心线圈。所述旋转驱动部件20包括转轴21,所述转轴21一端与所述绕线旋转板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沉模机架转轴连接,所述沉模机架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座,所述旋转电机座23上设置有旋转电机22,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转轴上的转轮连接。所述沉模机架11上设置有转轴限位部件,所述转轴限位部件包括限位气缸24,所述限位气缸24活塞杆上设置有定位插块25,所述定位插块25滑设在所述滑台26上,所述定位插块25与所述转轴21抵接。所述绕线旋转板30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32,所述固定绕线模70与固定板33连接,所述连接杆72自由端与移动板34连接,所述固定板33与所述移动板34均通过滑动导块与所述滑动导轨3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可拆卸链接;横移驱动器31,所述横移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所述横移驱动器带动所述固定板沿着滑动导轨往复运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通过快换接头可拆卸链接,所述快换接头包括上盘35和下盘36,上盘、下盘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以及移动板上,且上盘、下盘可拆卸连接。所述快换接头可为气动接头、电磁接头或者胶连接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模具转接机构40包括转移导轨座41以及转移驱动部件,所述转移驱动部件与所述转移导轨座41驱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固定绕线模以及移动绕线模,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旋转,所述固定绕线模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移动绕线模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绕线旋转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绕线机构以及模具转接机构,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旋转板、固定绕线模以及移动绕线模,所述绕线旋转板与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绕线旋转板旋转,所述固定绕线模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上,所述移动绕线模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绕线旋转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旋转板底部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固定绕线模与固定板连接,所述连接杆自由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均通过滑动导块与所述滑动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可拆卸链接;横移驱动器,所述横移驱动器与所述固定板驱动连接,所述横移驱动器带动所述固定板沿着滑动导轨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之间通过快换接头可拆卸链接,所述快换接头包括上盘和下盘,上盘、下盘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以及移动板上,且上盘、下盘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转接机构包括转移导轨座以及转移驱动部件,所述转移驱动部件与所述转移导轨座驱动连接,所述转移导轨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导轨相匹配的转移导轨,所述移动板在所述横移驱动器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导轨滑向转移导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双模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定位部件,多个定位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旋转板以及转移导轨座上,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定位驱动器,所述定位驱动器与定位销驱动连接,所述移动板以及固定板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权张帮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