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下PIN针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廉,利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
Low cost board end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公开了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部分板端连接器造价较高,不利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邻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位于所述上针条的下方;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所述上PIN针还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上针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扩口倒角。优选地,所述下PIN针还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下针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二扩口倒角。优选地,所述上PIN针设置有四条;所述下PIN针五条。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上PIN针和下PIN针均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在塑胶壳内,制作人工成本较低,利于工厂的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机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壳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壳与PIN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PIN针示意图。标识说明:1-外壳,11-第一弹性压片,12-第二弹性压片,13-第三弹性压片,2-塑胶壳本体,21-安装槽,22-固定槽,3-后座,31-安装口,311-第一卡槽,312-第一扩口倒角,313-第二卡槽,314-第二扩口倒角,4-上PIN针,41-上针条,42-接触弹片,43-第一接触端条,44-第一连接片,5-下PIN针,51-下针条,52-接触端头,53-第二接触端条,54-第二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请参考图1-5,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1;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2和后座3;所述塑胶壳本体2上设置有安装槽21和固定槽22;所述固定槽22邻设于所述安装槽21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槽22与所述安装槽21连通;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一端;所述后座3上设置有安装口31;所述安装口31与所述安装槽21连通;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4和下PIN针5;所述上PIN针4包括上针条41、接触弹片42和第一接触端条43;所述上针条41穿过所述安装口3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42位于所述安装槽21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另一端;所述下PIN针5包括下针条51、接触端头52和第二接触端条53;所述下针条51穿过所述安装口3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内,并且所述下针条51位于所述上针条41的下方;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固定槽22内;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2和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11;所述第一弹性压片11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1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PIN针4还包括第一连接片44;所述第一连接片44设置在所述安装口31内;所述上针条4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44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3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44的另一端。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31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311;所述第一连接片44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块441;所述第一卡块441卡置在所述第一卡槽311内,使上PIN针4稳固安装在塑胶壳本体2内。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311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扩口倒角312,可以避免在安装上PIN针4的时候损伤上PIN针4。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PIN针5还包括第二连接片54;所述第二连接片54设置在所述安装口31内;所述下针条5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54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54的另一端。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31的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313;所述第二连接片54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卡块541;所述第二卡块541卡置在所述第二卡槽313内,是下PIN针5的安装更加稳固。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313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二扩口倒角314,避免安装上PIN针4的过程中损伤上PIN针4。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PIN针4设置有四条;所述下PIN针5五条。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12,所述外壳的底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13。第一弹性压片11、第二弹性压片12和第三弹性压片13配合,可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n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邻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n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位于所述上针条的下方;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n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
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邻设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末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穿过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下针条位于所述上针条的下方;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
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本低廉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PIN针还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上针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宫搏,梁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