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光式按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815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漏光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照光式按键开关具有:能够收容开关元件以及发光源,具有一个以上的突出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的壳体部;罩设于所述开口部,能够沿所述开口部上下动作的手钮部;以及包围在所述手钮部的外侧,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上方的面板部,所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俯视状态下,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手钮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壳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沿着与所述手钮部的上下动作方向正交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上表面中位于所述间隙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之间成预定角度的斜面部,所述斜面部的沿所述上下动作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手钮部侧朝向所述面板部侧逐渐降低。

Illuminated key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光式按键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按键的内部设置有光源能够对按键的顶部进行照光的照光式按键开关。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的广泛使用,很多电子设备的按键开关都采用了照光式的按键开关。在汽车内饰的领域,例如车窗操作面板部的按键、中央操作面板部的按键等采用照光式按键开关的情况很多。以下,使用图1~图3对以往的一种照光式按键开关900加以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照光式按键开关900的立体图。图2表示构成以往的照光式按键开关900的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照光式按键开关900包含了2个照光式的手钮部901,2个手钮部901排成一排地设置在壳体部902上。此外,在壳体部902上还设置有面板部903,该面板部903从四周包围2个手钮部901,且面板部903与手钮部901之间存在有一定的间隙。如图2所示,壳体部902具有2个突出于壳体部902的上表面的开口部904,2个手钮部901分别罩设于各开口部904,且能够沿开口部904上下动作。面板部903例如以卡合的方式设置于壳体部902的上表面上方。此外,在壳体部902的朝向下方开口的空间中,依次收容有大致平板状的橡胶构件905、电路基板906和底盖907。在电路基板906上,与2个手钮部901分别对应地设置有2个开关元件(未图示)以及2个发光源909。图3是沿着图1中的A平面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手钮部901由透光的材料形成,包含大致倒U字形3的操作部901a和从操作部901a朝向下方延伸而成的滑动壁901b。此外,在手钮部901的操作部901a的表面的几乎整个面上形成有遮光层910,操作部901a还形成有数字、文字或图形等的透光图案(未图示),在这些透光图案上没有形成遮光层910,因此能够透射来自发光源909的光。此外,如图3所示,当发光源909发光时,一部分光L1射向操作部901a的表面并穿过透光图案而射出,一部分光L2被遮光层910吸收,未被遮光层910吸收的另一部分光L3经遮光层910以及壳体部902的上表面912的反射后从面板部903与手钮部901之间的间隙射出。然而,在从面板部903与手钮部901之间射出的光(漏光)超过一定的值的情况下,会影响照光式按键开关900整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以往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漏光的照光式按键开关。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照光式按键开关具有:能够收容开关元件以及发光源,具有一个以上的突出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的壳体部;罩设于所述开口部,能够沿所述开口部上下动作的手钮部;以及包围在所述手钮部的外侧,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上方的面板部,所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俯视状态下,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手钮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壳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沿着与所述手钮部的上下动作方向正交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上表面中位于所述间隙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之间成预定角度的斜面部,所述斜面部的沿所述上下动作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手钮部侧朝向所述面板部侧逐渐降低。根据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构成,当被手钮部的遮光层反射后的光射向壳体部的上表面时,这些光被从手钮部侧朝向面板部侧逐渐降低的斜面部反射后射向面板部的内侧壁而非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换言之,通过设置这样的斜面部,使得原本应该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漏出的光朝向面板部一侧偏斜,而经由面板部的内侧壁多次反射后能够从上述间隙射出的光会大幅减少。由此,能够大幅降低光线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漏出,提高了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美观性。此外,在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中,所述面板部和所述壳体部由不透光材料成型而成。根据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构成,能够防止来自发光源的光透射面板部或壳体部后漏出。此外,经由斜面部反射后射向面板部的光会被不透光材料的内侧壁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会吸收一部分光,因此进一步减少了能够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射出的光。在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中,在俯视状态下,所述斜面部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所述斜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间隙的正下方。由于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漏出的光的大部分是被壳体部的上表面的位于该间隙的正下方的部分反射后从该间隙直接射出的,因此,通过将斜面部设置在间隙的正下方的位置,能够更有效地使反射光偏斜,更可靠地降低光线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漏出。在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中,所述间隙存在于所述手钮部的外侧壁和所述面板部的与所述外侧壁相对向的内侧壁之间,在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剖视状态下,将所述斜面部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夹角设为第一夹角,将经由所述外侧壁的最下沿且与所述内侧壁相切的直线的方向与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垂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第二夹角,则第一夹角大于等于第二夹角。在没有设置斜面部的情况下,被壳体部的上表面反射后能够从间隙直接射出的光线中,反射角最大的光线是经由手钮部的外侧壁的最下沿且与面板部的内侧壁相切的直线的方向上的光线(也称为“最大发射角光线”)。如果光线的反射角小于等于最大反射角光线的反射角(也称为“最大反射角”),则光线有可能从间隙射出。反之,如果光线的反射角大于最大反射角光线的反射角,则光线不可能从间隙射出。在设置了斜面部且第一夹角大于等于第二夹角的情况下,基于几何关系可知,来自手钮部一侧的光线被斜面部反射时的反射角增加的量大于等于最大反射角,从而这些光线的反射角必然大于最大反射角,因此来自手钮部一侧且被斜面部反射后的光线都无法从间隙直接射出。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将反射光反射至间隙以外的不透光区域。在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中,所述斜面部突出于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斜面部凹陷于所述上表面。由此,在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壁厚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突出于上表面的突起形状,在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壁厚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凹陷于上表面的凹陷形状。另外,有时设置突起形状的斜面部可能会跟手钮部的下端干涉,从而影响手钮部的滑动动作,这种情况下优选将斜面部设置为凹陷形状。在上述照光式按键开关中,所述斜面部一体化成型于所述壳体部。由此,能够在成型壳体部的同时成型所述斜面部,不会造成加工工艺的复杂化。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照光式按键开关能够大幅降低光线从面板部与手钮部之间的间隙处漏出,提高了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以往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的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中的A平面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照光式按键开关的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部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B平面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4和图5中的B平面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没有设置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光式按键开关,具有:能够收容开关元件以及发光源,具有一个以上的突出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的壳体部;罩设于所述开口部,能够沿所述开口部上下动作的手钮部;以及包围在所述手钮部的外侧,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上方的面板部,所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n在俯视状态下,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手钮部之间存在间隙,/n所述壳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沿着与所述手钮部的上下动作方向正交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上表面中位于所述间隙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之间成预定角度的斜面部,/n所述斜面部的沿所述上下动作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手钮部侧朝向所述面板部侧逐渐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光式按键开关,具有:能够收容开关元件以及发光源,具有一个以上的突出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的开口部的壳体部;罩设于所述开口部,能够沿所述开口部上下动作的手钮部;以及包围在所述手钮部的外侧,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上表面上方的面板部,所述照光式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俯视状态下,所述面板部与所述手钮部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壳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沿着与所述手钮部的上下动作方向正交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上表面中位于所述间隙下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上表面之间成预定角度的斜面部,
所述斜面部的沿所述上下动作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手钮部侧朝向所述面板部侧逐渐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光式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部和所述壳体部由不透光材料成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光式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状态下,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陆倩囡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