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阀装置及空气调节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814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为,降低在节流阀装置内的节流部产生的振动本身,以期有效地降低噪音。其解决方案为,在阀体(20)于阀关闭状态下将第一进出口(12)和第二进出口(13)连通连接的通路中,沿着流过该通路的流体流串列地配置缓冲构件(26)和节流构件(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流阀装置及空气调节器,特别是,涉及在具有除湿模式的空气调节器中作为除湿用阀使用的节流阀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作为进行除湿运转的空气调节器,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带有除湿模式的空气调节器,该空气调节器,将其室内热交换器分成两个,在所述两个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设置在阀关闭的状态下成为节流阀的节流阀装置(除湿用节流阀、循环干燥阀),在除湿运转时,通过制冷剂流过将阀关闭而作为节流阀起作用的节流阀装置的节流通路,将分成两个的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将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利用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利用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加热,可以不降低空气温度地进行除湿(例如专利文献1)。在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在除湿运转时,循环干燥用的节流阀装置变成将阀关闭的状态,为了获得节流效果,制冷剂流过节流阀装置内的狭窄的节流通路,所以,在制冷剂流中发生紊流。因此,在设置节流阀装置的室内机中,由紊流引起的振动在制冷剂液中传播,室内机的冷凝器、蒸发器起着共鸣板的作用,发生刺耳的制冷剂流动噪音(制冷剂摩擦音)。即,在循环干燥除湿运转时,液体和气体的混合制冷剂通过节流部,发生间歇的制冷剂通过音。因此,在比节流部更靠近上游侧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处发生共鸣,这种共鸣在室内变成刺耳的噪音。这种现象,通过压缩机转速的增加,增加制冷剂循环流量,节流阀装置内的节流通路前后的压力差越大,则变得越显著,令人不快的噪音水平上升。鉴于这种情况,已经提出了以下的方案,即,在节流阀装置的节流通路中,设置由烧结金属等形成的多孔质构件,或者利用多孔质构件构成节流通路,或者在节流通路的前后设置多孔质构件,通过使制冷剂流过多孔质构件,抑制紊流的通过,获得整流化作用,以期降低制冷剂流动噪音(例如,专利文献2、3、4、5)。另外,提出过如下的方案,即,如图4所示,在阀体50上装入节流构件51,在节流构件51的前后配置由防止制冷剂流动噪音传播的多孔质构件等构成的过滤器元件52、53,进而,配置细齿构件(压花构件),通过使制冷剂流过细齿构件54的外周部的多个流路,以期将位于比节流构件51更靠近下游侧的制冷剂流整流,进而,设置弹簧加载的可动轴套构件55,相对于阀体50在阀室内因制冷剂流引起的振动,获得振动的衰减作用。另外,作为空气调节器中使用的除湿用减压机构,还提出了采用多级节流孔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6)。不过,在循环干燥除湿运转时,在节流部发生间歇的制冷剂通过噪音,出现在节流部上游侧的流体处于液体和气体混合的称为活塞流的状态时,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流动阻力不同,在气体进入节流部的瞬间,和液体进入节流部的瞬间,制冷剂通路内的压力急剧变化。因此,产生振动式的压力变化,激起配管等的振动,从而发生噪音。对此,在现有技术的节流阀装置中,并没有采取根本性的对策用以降低在节流阀装置内的节流部产生的振动本身,对噪音的降低有限。专利文献1特开平11-5151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34649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1-31157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2-310540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2-323273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3-656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降低在节流阀装置内的节流部产生的振动本身,以期有效地降低噪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节流阀装置,包括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平时与前述第一进出口连通的阀室,设置在前述阀室与前述第二进出口之间的、划定阀口的阀套,设置在前述阀室内以开闭前述阀口的阀体,其中,在前述阀体上,形成在将阀关闭的状态下将前述第一进出口和前述第二进出口连通连接的通路,在前述通路中,沿着流过该通路的流体流串列地配置缓冲构件和节流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节流阀装置,优选地,进一步沿着流过前述通路的流体流、在前述缓冲构件和前述节流构件的各自的前后,配置由多孔质体构成的过滤器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将它们环路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设置在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与前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制冷剂通路中的膨胀阀,在前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与前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连接有根据上述任何一项专利技术所述的节流阀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节流阀装置,由于缓冲构件和节流构件沿着流过通路的流体流串列地配置,所以,在缓冲构件位于比节流构件更靠近上游侧位置的流体流中,在节流构件的面前,借助缓冲构件,缓和流体的压力变化,特别是,缓和相变。从而,在节流构件上的振动式的压力变化的振幅变小,降低节流动作时的噪音的发生。进而,通过沿着流过通路的流体流在缓冲构件和节流构件的各自的前后配置由多孔质体构成的过滤器元件,防止制冷剂流动声音的传播。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在节流阀装置的节流动作时产生的振动式的压力变化的振幅变小,降低节流动作时的噪音的发生,进一步防止制冷剂流动音的传播,有效地降低由室内热交换器的共鸣引起的噪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节流阀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形式的节流阀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装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节流阀装置的空气调节器的框图。图4是表示节流阀装置的现有技术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如图1所示,节流阀装置10具有阀套11。阀套11划定第一进出口12,第二进出口13,平时与第一进出口12直接连通的阀室14,设置在阀室14和第二进出口13之间的阀口15。在阀口15的阀室14侧的开口端周围划定阀座部16。在第一进出口12、第二进出口13上分别连接有连接管17、18。阀体20能够沿着图中的上下方向(阀升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阀室14中。阀体20可以在阀的关闭位置与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阀的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阀体20以前端外周面20A在划定在阀口15周围的阀座16上就位,将阀口15关闭,在所述阀的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阀体20离开阀座16,将阀口15打开。在阀套11上安装电磁螺线管装置40。电磁螺线管装置40是无吸引元件型的,由以下部分构成固定在阀套11上的圆筒状的柱塞管41,在柱塞管41内划定的柱塞室42内可以沿轴向方向(上下方向)移动地配合的帽形的柱塞43,固定在柱塞管41的前端部(上端部)上的插塞构件44,在柱塞管41的外侧由螺栓45连接到插塞构件44上的コ字形的外箱46,由固定在柱塞管41的外周上的绕线管47A、绕线部47B形成的电磁线圈部47,由将柱塞43向插塞构件44侧加载的压缩盘簧构成的柱塞弹簧(开阀弹簧)48。阀室14在与阀口15的相反侧(上侧)和柱塞管41的内侧(柱塞室42)直接连接。阀体20位于阀室14及柱塞管41的内侧,将阀杆部20B铆接结合到柱塞43的底部上。借此,将阀体20和柱塞43一体化连接,阀体20与柱塞43成一整体地沿上下方向(轴线方向)移动。电磁螺线管装置40,在不对电磁线圈部47进行通电的非通电时,借助柱塞弹簧48的弹簧力,将阀体20和柱塞43一起向上方(阀打开的方向)驱动。与此相对,电磁螺线管装置40,在向电磁线圈47上进行通电的通电时,通过柱塞43抗拒柱塞弹簧48的弹簧力被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流阀装置,包括: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平时与前述第一进出口连通的阀室,设置在前述阀室与前述第二进出口之间的、划定阀口的阀套,设置在前述阀室内以开闭前述阀口的阀体,其中,    在前述阀体上,形成在将阀关闭的状态下将前述第一进出口和前述第二进出口连通连接的通路,在前述通路中,沿着流过该通路的流体流串列地配置缓冲构件和节流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田三男菅野治入子隆之芦泽久幸丸山美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