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277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所述固定架通过滑槽与滑杆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调节杆,且限位杆通过卡销与调节杆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滑杆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转轴,且固定杆和滑杆均通过固定转轴与板式集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调节杆的升降,能够对板式集热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板式集热器的受热面能够保持与阳光的最大接触,同时能够降低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安装强度,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通过加强杆与固定杆两端的连接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装置的组装,降低工作人员搬运安装框架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A multi angle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solar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安装
,具体是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的设备,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是太阳集热器中一种最基本的类型,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适宜,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最佳选择的集热器类型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装置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够调节阳能集热器与阳光直射的角度,降低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方固定有脚座,且固定架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架通过滑槽与滑杆连接,且固定架的上方位于滑槽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且限位杆的外侧位于加强杆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衔接孔A,所述限位杆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调节杆,且限位杆通过卡销与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衔接孔B,且调节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滑杆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转轴,且固定杆和滑杆均通过固定转轴与板式集热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板式集热器包括集热壳体,所述集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且集热壳体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集热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集热板芯,且集热壳体的内侧位于集热板芯的一侧设置有排管,所述集热壳体的内侧位于排管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集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凸翼,且滑杆通过凸翼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衔接孔A与衔接孔B的数量均不少于4个,所述衔接孔A与衔接孔B通过卡销卡合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与加强杆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件,且固定杆与加强杆均通过连接件分别同调节杆和限位杆拧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座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支撑脚,支撑脚为一种EPDM材质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调节杆的升降,能够调节限位杆与调节杆的卡合位置,在滑槽的作用下,进而能够对板式集热器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板式集热器的受热面能够保持与阳光的最大接触,从而提高板式集热器的集热效果,同时通过对板式集热器在滑槽内的滑动,能够降低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安装强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组装调整,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通过加强杆与固定杆两端的连接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装置的组装,降低工作人员搬运安装框架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中板式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架;2、脚座;3、滑杆;4、滑槽;5、固定转轴;6、板式集热器;61、集热壳体;62、保温层;63、透明盖板;64、集管;65、集热板芯;66、排管;7、固定杆;8、加强杆;9、限位杆;10、调节杆;11、衔接孔A;12、卡销;13、衔接孔B。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下方固定有脚座2,脚座2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支撑脚,支撑脚为一种EPDM材质构件,因长时间雨水对脚座2的腐蚀,易使脚座2结构损坏,集热器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通过EPDM材质的支撑脚,能够避免外界雨水腐蚀脚座2,保证集热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组装搬运时对集热器产生的振动,进一步的保护集热器内部结构的牢固性。固定架1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滑槽4,固定架1通过滑槽4与滑杆3连接,滑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凸翼,且滑杆3通过凸翼与滑槽4滑动连接,通过对板式集热器6在滑槽4内的滑动,能够降低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安装强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组装调整,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固定架1的上方位于滑槽4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8,且限位杆9的外侧位于加强杆8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衔接孔A11,限位杆9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调节杆10,且限位杆9通过卡销12与调节杆10连接,调节杆10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衔接孔B13,衔接孔A11与衔接孔B13的数量均不少于4个,衔接孔A11与衔接孔B13通过卡销12卡合固定,通过对调节杆10的升降,能够调节限位杆9与调节杆10的卡合位置,进而能够对板式集热器6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板式集热器6的受热面能够保持与阳光的最大接触,从而提高板式集热器6的集热效果。调节杆10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7,固定杆7与加强杆8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件,且固定杆7与加强杆8均通过连接件分别同调节杆10和限位杆9拧合,通过加强杆8与固定杆7两端的连接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装置的组装,进而降低工作人员搬运安装框架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固定杆7与滑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转轴5,且固定杆7和滑杆3均通过固定转轴5与板式集热器6连接,板式集热器6包括集热壳体61,集热壳体6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62,且集热壳体61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透明盖板63,集热壳体61的内侧设置有集热板芯65,且集热壳体61的内侧位于集热板芯65的一侧设置有排管66,集热壳体61的内侧位于排管66的两端均贯穿设置有集管64,当板式集热器6工作时,太阳能辐射穿过透明盖板63,投射在集热板芯65上,被集热板芯65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然后热能通过排管66与集管64传递至吸热工件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工作人员对集热器进行安装时,将滑杆3两端的凸翼卡合在滑槽4的内部,通过固定杆7与加强杆8上的连接件,使固定杆7与加强杆8分别固定在调节杆10与限位杆9上,进而调节限位杆9与调节杆10的卡合位置,使板式集热器6的集热面能够保持与阳光最大接触,进而能够提高板式集热器6的集热效果,通过对板式集热器6在滑槽4内的滑动,能够降低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安装强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集热器的组装调整,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通过加强杆8与固定杆7两端的连接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安装装置的组装,进而降低工作人员搬运安装框架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EPDM材质的支撑脚,能够避免外界雨水腐蚀脚座2,保证集热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组装搬运时对集热器产生的振动,进一步的保护集热器内部结构的牢固性。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下方固定有脚座(2),且固定架(1)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滑槽(4),所述固定架(1)通过滑槽(4)与滑杆(3)连接,且固定架(1)的上方位于滑槽(4)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8),且限位杆(9)的外侧位于加强杆(8)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衔接孔A(11),所述限位杆(9)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调节杆(10),且限位杆(9)通过卡销(12)与调节杆(10)连接,所述调节杆(10)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衔接孔B(13),且调节杆(10)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与滑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转轴(5),且固定杆(7)和滑杆(3)均通过固定转轴(5)与板式集热器(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下方固定有脚座(2),且固定架(1)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滑槽(4),所述固定架(1)通过滑槽(4)与滑杆(3)连接,且固定架(1)的上方位于滑槽(4)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8),且限位杆(9)的外侧位于加强杆(8)的上方贯穿设置有衔接孔A(11),所述限位杆(9)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调节杆(10),且限位杆(9)通过卡销(12)与调节杆(10)连接,所述调节杆(10)的外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衔接孔B(13),且调节杆(10)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与滑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转轴(5),且固定杆(7)和滑杆(3)均通过固定转轴(5)与板式集热器(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多角度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集热器(6)包括集热壳体(61),所述集热壳体(6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62),且集热壳体(61)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透明盖板(63),所述集热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坚袁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