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98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包括拨叉轴轴杆,所述拨叉轴轴杆顶部右侧开有注油孔,所述拨叉轴轴杆顶部左端至注油孔左侧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限位卡板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卡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拨叉轴轴杆上方采用滑槽与两组限位机构相配合方式,使得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可以固定拨叉,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可以在滑槽内部左右移动,调节并固定拔叉在拨叉轴指定位置,灵活调节拨叉在拨叉轴上的位置,实现一组拨叉轴可以指定调节固定拨叉,使用范围更加广阔。

A kind of fork shaft for motorcycle rear auxilia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
技术介绍
拨叉是变速箱中常用的机械配件,在摩托车后副箱中,拨叉与拨叉轴相配合进行齿轮组的更换,达到最终变速的目的。常用的拨叉轴为固定规格型号,在拨叉轴上开有相对应距离配合安装的小孔,使得拨叉在拨叉轴上进行固定,后副箱内部常用为多组不同规格的拨叉轴和拨叉配合使用,拨叉轴为固定规格,一种拨叉轴不能够对拨叉的距离进行调节,使用范围过窄;且拨叉轴在长期使用中,拨叉轴与拨叉之间易出现生锈状况,使得拨叉从拨叉轴上拆卸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具备能一种拨叉轴可以调节拨叉安装距离,对应不同距离拨叉的安装;而且采用注油方式拨叉轴不易生锈,解决了一种拨叉轴只能对应距离安装拨叉,以及长期使用后生锈,拨叉不易拆卸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防摔减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包括拨叉轴轴杆,所述拨叉轴轴杆顶部右侧开有注油孔,所述拨叉轴轴杆顶部左端至注油孔左侧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限位卡板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限位卡板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顶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一限位卡板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二滑块、第二限位卡板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限位卡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二限位卡板和第二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中部和第一限位卡板中部分别开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活动贯穿于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螺杆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且第一固定螺栓螺杆端部延伸至第一螺纹孔底部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中部和第二限位卡板中部分别开有第二螺纹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螺栓活动贯穿于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螺杆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且第二固定螺栓螺杆端部延伸至第二螺纹孔底部下方。优选的,所述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为T字型结构,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两凹侧上表面均粘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注油孔两侧的拨叉轴轴杆侧边开有主出油槽,所述主出油槽左侧开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副出油槽,所述副出油槽与主出油槽中间连通有横向油槽。优选的,所述拨叉轴轴杆右端开有卡接沟槽两组,所述拨叉轴轴杆左端两侧均开有安装孔。(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拨叉轴轴杆上方采用滑槽与两组限位机构相配合方式,使得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可以固定拨叉,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可以在滑槽内部左右移动,调节并固定拔叉在拨叉轴指定位置,灵活调节拨叉在拨叉轴上的位置,实现一组拨叉轴可以指定调节固定拨叉,使用范围更加广阔。2、向注油孔内部注入润滑油,注油孔内部的润滑油可以顺着主出油槽,并且进入横向油槽和副出油槽内部,拨叉在拨叉轴上安装移动时更加顺滑,方便拨叉的安装和拆卸,同时此方式也能够防止拨叉轴与拨叉连接处上锈,便于日后拨叉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滑块和第一限位卡板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滑块和第二限位卡板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拨叉轴轴杆;2、滑槽;3、第一限位机构;301、第一滑块;302、第一限位卡板;303、第一固定螺栓;304、第一螺纹孔;305、第一通孔;4、第二限位机构;401、第二滑块;402、第二限位卡板;403、第二固定螺栓;404、第二螺纹孔;405、第二通孔;5、注油孔;6、主出油槽;7、横向油槽;8、副出油槽;9、卡接沟槽;1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包括拨叉轴轴杆1,拨叉轴轴杆1顶部右侧开有注油孔5,拨叉轴轴杆1顶部左端至注油孔5左侧开有滑槽2,滑槽2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有第一滑块301、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固定螺栓303,第一限位卡板30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301顶部,第一固定螺栓3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滑块301,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有第二滑块401、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固定螺栓403,第二限位卡板40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401顶部,第二固定螺栓4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滑块401;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在滑槽2内部滑动,用于灵活调节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在拨叉轴轴杆1上的横向位置,使得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之间的拨叉能够灵活调节横向距离进行安装。进一步的,第一滑块301中部和第一限位卡板302中部分别开有第一螺纹孔304和第一通孔305,第一固定螺栓303活动贯穿于第一通孔305,第一固定螺栓303螺杆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04,且第一固定螺栓303螺杆端部延伸至第一螺纹孔304底部下方;第一滑块301在滑槽2内部滑动,第一固定螺栓303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04底部,使得第一滑块301上方两凹侧顶面卡在滑槽2内部顶壁,实现第一限位机构3被固定。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01中部和第二限位卡板402中部分别开有第二螺纹孔404和第二通孔405,第二固定螺栓403活动贯穿于第二通孔405,第二固定螺栓403螺杆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404,且第二固定螺栓403螺杆端部延伸至第二螺纹孔404底部下方;第二滑块401在滑槽2内部滑动,第二固定螺栓403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404底部,使得第二滑块401上方两凹侧顶面卡在滑槽2内部顶壁,实现第二限位机构4被固定。进一步的,滑槽2、第一滑块301和第二滑块401均为T字型结构,且第一滑块301和第二滑块401均滑动连接于滑槽2内部,第一滑块301和第二滑块401两凹侧上表面均粘接有橡胶垫;在固定第一滑块301或者第二滑块401时,橡胶垫增加第一滑块301、第二滑块401与滑槽2顶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固定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注油孔5两侧的拨叉轴轴杆1侧边开有主出油槽6,主出油槽6左侧开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副出油槽8,副出油槽8与主出油槽6中间连通有横向油槽7;向注油孔5内部注入润滑油,注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包括拨叉轴轴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轴杆(1)顶部右侧开有注油孔(5),所述拨叉轴轴杆(1)顶部左端至注油孔(5)左侧开有滑槽(2),所述滑槽(2)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有第一滑块(301)、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固定螺栓(303),所述第一限位卡板(30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301)顶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滑块(301),所述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有第二滑块(401)、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固定螺栓(403),所述第二限位卡板(40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401)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4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滑块(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包括拨叉轴轴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轴轴杆(1)顶部右侧开有注油孔(5),所述拨叉轴轴杆(1)顶部左端至注油孔(5)左侧开有滑槽(2),所述滑槽(2)内部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3)和第二限位机构(4),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包括有第一滑块(301)、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固定螺栓(303),所述第一限位卡板(302)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301)顶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一限位卡板(302)和第一滑块(301),所述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有第二滑块(401)、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固定螺栓(403),所述第二限位卡板(40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401)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螺栓(403)从上至下活动贯穿于第二限位卡板(402)和第二滑块(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副箱用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01)中部和第一限位卡板(302)中部分别开有第一螺纹孔(304)和第一通孔(30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3)活动贯穿于第一通孔(30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03)螺杆端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304),且第一固定螺栓(303)螺杆端部延伸至第一螺纹孔(304)底部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际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兆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