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90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使互相贴合的上下翼板上端和排风口上端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从而能提高产品的外观美观性和送风性能的空调装置。其中,在从送风风扇(3)至排风口(8)的送风通道(1)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1a)上设有截面呈凹状的凹槽(4),所述凹槽在与气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对上下翼板(5)的转动不构成妨碍。当上下翼板关闭时,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排风口的上端基本贴合,且它们之间的间隙成为最小限度。这样,外观美观性可以提高,送风通道无需增大到不必要的程度,气流通路中的静压和送风性能也可以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排风口上设有可以转动的上下(分流)翼板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这种空调装置中,从送风风扇至排风口的送风通道的上侧面从横截面上看时呈直线状,而送风通道的下侧面呈与来自上游的持续曲线圆滑地连接的形状(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106948)。图3为上述参考文献中所示出的现有空调装置的横截面图。如图3中所示,从送风风扇至排风口的送风通道1中设有送风风扇3、上下翼板5和排风口8。被吸入到空调装置内的空气经热交换之后,由送风风扇3通过送风通道1送至排风口8;再由以转动轴9为中心可以转动的上下翼板5分成上、下两个方向,分别吹到室内。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空调装置中,由于上下翼板进行的是旋转运动,故必须将上下翼板的上端和送风通道的上侧面之间的间隙加大,从而使上下翼板的旋转轨道和送风通道不发生干扰。但这样一来,将产生上下翼板在关闭时与排风口的上端之间出现间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排风口上端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从而可望提高外观美观性和送风性能的空调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在所述送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上,设有不妨碍所述上下翼板的转动、在与气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且截面呈凹状的凹槽,所述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所述排风口的上端基本贴合。这样,可以使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排风口的上端基本贴合,上下翼板即使发生转动,上下翼板的旋转轨道也不会与送风通道发生冲突。此外,送风通道无需设置成大得超过必要的程度,上下翼板的整流将变得容易,送风性能也能得到提高。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可以使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排风口的上端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外观美观性;且送风通道的形状只需在必要的部位上设成凹陷状,送风通道无需设置成大得超过必要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性能。另外,由于上下翼板的转动轴可以设置在排风的中心点附近,上下方向的整流将变得容易进行,从而可以提供一种送风性能得到了提高的空调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第1方案的空调装置包括送风风扇;和位于排风口上、可以转动并将排风在上、下方向上分开后排出的上下翼板。在从送风风扇至排风口的送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上,设有不妨碍所述上下翼板的转动、在与气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且截面呈凹状的凹槽,所述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所述排风口的上端基本贴合。这样,可以使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排风口的上端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外观美观性。另外,送风通道无需设置成大得超过必要的程度,上下翼板进行的整流将变得容易进行,送风性能也能得到提高。第2方案具体为,在第1方案中所述的送风通道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上的凹槽的上游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大致平行、且截面呈凸状的第1隆起部分。这样,送风通道中的静压可以上升,可以进行稳定的送风,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第3方案具体为,第1或者2方案中所述送风通道的上侧面上的第1隆起部分的缘部截面形状为圆弧状。这样,送风通道内的通风阻力可以降低,送风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第4方案具体为,第2或者第3方案中所述的送风通道的上侧面上的凹槽和第1隆起部分各自的表面曲面园滑、连续地互相连接。这样,送风通道内的通风阻力可以进一步降低,送风性能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5方案具体为,在第1~第4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的送风通道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下侧面上,设有在与气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截面呈凸状的第2隆起部分。这样,送风通道中的静压可以上升,可以进行稳定的送风,从而使送风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第6方案具体为,第5方案中所述的位于送风通道的下侧面上的第2隆起部分的表面曲面形状与送风通道园滑、连续地进行连接。这样,送风通道内的通风阻力可以降低,送风性能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第7方案具体为,第5方案中所述的位于送风通道的下侧面上的第2隆起部分的表面形状为平面,与送风通道进行连接。这样,送风通道内的通风阻力可以降低,送风性能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横截面图,图3为现有空调装置的横截面图。上述附图中,1为送风通道,1a为送风通道的上侧面,1b为送风通道的下侧面,3为送风风扇,4为凹槽,5为上下翼板,6为第1隆起部分(位于送风通道的上侧面上),7为第2隆起部分(位于送风通道的下侧面上),8为排风口,9为转动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实施例1)图1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横截面图。图1中,当空调装置工作时,先将空气吸入到空调装置中,进行热交换;然后,由被送风风扇3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通过送风通道1送至排风口8,由以转动轴9为中心进行转动的上下翼板5分成上、下两个方向供到室内。在从送风风扇3至排风口8的送风通道1中,靠近排风口的上侧面1a上设有截面形状呈圆弧状的凹槽4。凹槽4的形状与上下翼板5的旋转轨道大致相似,从而不妨碍上下翼板5的转动。另外,凹槽4在大致与气流流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当上下翼板5关闭时,上下翼板5的上端和排风口8的上端基本贴合,使上下翼板5的上端和排风口8的上端之间的间隙为最小限度。另外,在送风通道1中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1a上的凹槽4的上游一侧,设有缘部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第1隆起部分6。上述第1隆起部分6的表面曲面与送风通道上侧面1a上的凹槽4大致平行,与凹槽4圆滑、连续地进行连接。此外,在送风通道1中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下侧面1b上,设有截面呈凸状的第2隆起部分7。上述第2隆起部分7的表面曲面形状也与送风通道1圆滑、连续地进行连接,且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也较长。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空调装置中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首先,在空调装置停止工作期间,上下翼板5关闭,上下翼板5的上端和排风口8的上端基本贴合,上下翼板5的上端和排风口8的上端之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因此,用户看不到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外观上显得舒畅协调,非常美观。另外,在不使用时还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空调装置内部,抑制内部变脏、空调装置性能下降等现象的发生。而且,与为了不妨碍上下翼板5的转动而在上下翼板5的上端和排风口8的上端之间留出很大间隙的现有空调装置相比,无需将送风通道1设置成大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因此,气流通路中的静压可以上升,从排风口8不会产生倒流及伴随着倒流产生的“呼啦呼啦”声,送风性能能够得到提高。此外,由于可以将上下翼板5的转动轴9设定成靠近排风口8的中心位置,上下翼板5可以设置在从排风口8吹出的排气气流的中心附近,整流将容易进行,送风性能也能提高。特别是,由于对吹向上方的气流的整流效果可望得到提高,因此还可以用于实现使排风不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的排风控制。另外,由于上下翼板5的转动轴9可以设定成靠近中心位置,故加到翼板上的转矩可以减小,用于驱动上下翼板5的步进电机等的驱动力可以减少,从而可以采用成本低一些的部件。接下来,通过在送风通道1靠近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1a的凹槽4的上游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包括:送风风扇;位于排风口上、可以转动并将排风在上、下方向上分开地排出的上下翼板;和从所述送风风扇至所述排风口的送风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通道靠近所述排风口一侧的上侧面上,设有不妨碍所述上下 翼板的转动、在与气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且截面呈凹状的凹槽,所述上下翼板的上端和所述排风口的上端基本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真佐行中村康裕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