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82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组件和弹性件,所述活动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叶匹配的通风口;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组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密封叶与所述通风口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阻止了一侧隧道内的活塞风进入另一个侧隧道,避免了增大隧道活塞风,进而避免了产生站台门的抖动的现象。

A ventilation device, circuitous air duct and underground traff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交通系统中的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交通系统以地下地铁交通系统为例,地下地铁车站在站台两侧设有可供地铁车辆双向运行的隧道,由于地铁车辆运行速度较高,且隧道的截面积较小,因此其活塞效应导致的活塞风风速较大。为了减弱活塞风对地铁站站台层候车区域的影响,一般在车站站台设置有全高站台门或非全高站台门,且在车站的两端一般设置有迂回风道,如图1所示,迂回风道b有助于活塞风的分流。然而,由于迂回风道b在建造完成后无法改变,因此其水力特性固定,且隧道a内的活塞风流动特性复杂,迂回风道b有时不但不能起到分流的作用,还会形成从对侧隧道a流入本侧隧道a的气流,增大本侧隧道a的活塞风,进而加剧全高站台门的漏风强度,站台门的抖动,增大非全高站台门车站站台c候车区域的风速,甚至会造成站台门上方挡风板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组件和弹性件,所述活动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叶匹配的通风口;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组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密封叶与所述通风口分离。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密封叶安装在所述止挡件上;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弹性件相连以使所述止挡件在所述通风口的一侧可移动。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框架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安装在框架上,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止挡件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导向阀,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所述导向阀外;所述导向阀包括导向部和沿所述导向部轴向可移动地伸缩部,所述导向部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伸缩部安装在所述止挡件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悬梁,所述悬梁连接所述密封叶和所述止挡件以使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密封叶间隔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叶包括叶片和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安装在所述叶片上,并在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小于预设值时密封所述叶片与所述通风口之间的间隙。上述方案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周侧。一种迂回风道,所述迂回风道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和由壁面围设成的两端开口的风道;所述通风装置安装在所述风道内,且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小于预设值时,所述通风装置密封所述风道。上述方案中,所述迂回风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两侧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安装在所述壁面上;所述通风装置沿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轴向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通风装置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分离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迂回风道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通风装置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锁止件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交通系统,所述地下交通系统包括站台、分别位于所述站台沿第一方向两侧的隧道、设置在相应隧道内并沿相反方向行驶的车辆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站台沿第二方向两侧的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迂回风道,每个所述迂回风道均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隧道的进站端和另一个所述隧道的离站端;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密封叶向与所述迂回风相通的离站端方向分离。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迂回风道和地下交通系统。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活塞风经通风口挤压密封叶,能够使密封叶与通风口由密封状态变为非密封状态,密封叶与通风口分离,从而预设方向的风可穿过通风装置。相反地,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小于预设值时,或者非预设方向的风经过时,密封叶与通风口均无法分离,两者处于密封状态,从而使风无法穿过通风装置。具有该通风装置的迂回风道能够实现单向通风的效果,避免了增大隧道活塞风,进而避免了产生站台门的抖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交通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装置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图3为图2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锁止件;图4为图2中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装置在迂回风道内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装置在迂回风道内处于停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一个可选结构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B出的放大图;图12为图10中D处放大图;图13为图3中E处的放大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地下交通系统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通风装置100;固定座110;框架111;通风口112;第二密封垫113;导向阀114;导向部1141;伸缩部1142;支撑梁115;活动组件120;叶片121;止挡件122;第一密封垫123;密封叶124;悬梁125;弹性件130;迂回风道200;第一安装座210;第二安装座220;锁止件230;第一锁止件231;第二锁止件232;风道240;风道开口241;铰链250;铰接轴251;膨胀栓260;壁面270;地下交通系统300;对侧隧道310;站台320;本侧隧道3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是针对通风装置、迂回风道、隧道等正常使用时的方位而言。以附图2为例,图2中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左侧为“左”,右侧为“右”。使用的方位词“内”、“外”是针对迂回风道、通风装置等产品的自身结构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通风装置100包括固定座110、活动组件120和弹性件130,活动组件120通过弹性件130可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座110上。活动组件120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叶124,固定座110上设有与密封叶124匹配的通风口112;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弹性件130向活动组件120提供弹性力以使密封叶124与通风口112分离。活动组件120和弹性件130均安装在固定座110上,活动组件120与固定座110处于初始位置时,密封叶124与通风口112处于密封状态。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应用于迂回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组件和弹性件,所述活动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n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叶匹配的通风口;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组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密封叶与所述通风口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组件和弹性件,所述活动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叶匹配的通风口;预设方向的风强度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活动组件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密封叶与所述通风口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密封叶安装在所述止挡件上;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弹性件相连以使所述止挡件在所述通风口的一侧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框架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安装在框架上,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止挡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导向阀,所述弹性件套接在所述导向阀外;所述导向阀包括导向部和沿所述导向部轴向可移动地伸缩部,所述导向部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伸缩部安装在所述止挡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悬梁,所述悬梁连接所述密封叶和所述止挡件以使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密封叶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叶包括叶片和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安装在所述叶片上,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张跃伟徐彪罗缘熊胜益吴脊李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