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耦合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光检测电路,还包括:输出控制电路,配置成根据光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器的输出,其中,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具有第一NPN晶体管的开通支路和具有第二NPN晶体管的关断支路,当光检测电路未输出检测电流时,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开通支路置为低电平;当光检测电路输出检测电流时,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关断支路置为高电平。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光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Optocoupler and its fa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耦合器亦称光电耦合器,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光耦合器应用在电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隔离的领域,这种隔离技术由于其击穿电压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一直以来在信号隔离传输方面广泛采用。光耦合器就其传输信号的速度来说,可分为普通光耦合器与高速光耦合器,普通光耦合器在信号频率小于100KHZ在范围内使用性能最佳,频率大于1MHZ的电路一般使用高速耦合器。普通光耦合器一般由发光二极管与光电三极管构成,图1是普通光耦合器的应用电路等效电路图,光敏三极管直接与负载连接。由于这种普通光耦合器自身存在分布电容,光敏三极管内部存在电容Cbe和Cce,负载电阻的阻值对于光耦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负载电阻太小,输出电压摆幅受到限制;如果负载电阻太大,由于电容的存在,使得光电耦合器的频率特性越差,传播延时也越长。当光敏三极管由截止状态进入饱和状态时,光电流经过放大,处于饱和状态的光敏三极管中的电流比较大。光信号消失后,从饱和状态逐渐进入截止状态,由于饱和状态存储的少数载流子比较多,存储电荷的抽取较慢,造成从饱和态转变为截止态需要较长时间,随着频率的提高,如果信号脉宽时间小于晶体管中存储电荷的抽取时间时,输出信号失真。目前普通高速光耦器件由发光二极管与光接收芯片构成,图2所示为该高速光耦的应用电路等效原理图,现有技术的光电接收芯片通常包括光电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端由光敏二极管与晶体管基极相连构成,产生的光电流由晶体管放大后驱动负载。在这种连接结构中,利用光电二极管与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比光电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两个数量级的器件特性,使得使用该结构的光耦可以传输1MHz的输入信号。但是这种高速光耦的普遍实现方式是将光电二极管与输出晶体管集成到同一衬底材料上,一般来说这种制作工艺的成本远远高于光电三极管制造成本,由于制造成本限制,在该结构中光电二极管的面积不宜太大,导致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流能力较弱,受该因素的影响,同等负载条件下,这种高速光耦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要比普通光耦的要大,这会造成该光耦与普通光耦相比器件的输入功耗增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传输信号下的输出信号不失真的同时具有低输入功耗和成本优势的光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耦合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光检测电路,还包括:输出控制电路,配置成根据光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器的输出,其中,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具有第一NPN晶体管的开通支路和具有第二NPN晶体管的关断支路,当光检测电路未输出检测电流时,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开通支路置为低电平;当光检测电路输出检测电流时,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关断支路置为高电平。优选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光检测电路连接以接收检测电流,第二端为偏置电位连接端用以为开通支路和关断支路提供偏置,第三端为光耦合器的输出端,第四端为开通支路和关断支路的接地端。优选地,开通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关断支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第一NPN晶体管的基极与第二NPN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NPN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三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偏置电位连接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第一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作为输出控制电路的第四端;以及第一NPN晶体管的集电极悬空。优选地,第一NPN晶体管和第二NPN晶体管的参数相同。优选地,第四电阻的阻值小于100Ω。优选地,光检测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双芯片封装技术形成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制备光耦合器的方法,包括:将形成于同一衬底的光检测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制作成两个芯片并通过双芯片封装技术实现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高传输信号下的输出信号不失真的同时具有低输入功耗和成本优势的光耦合器及其制备方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普通光耦合器的应用电路等效电路图;图2为现有技术高速光耦合器的应用电路等效原理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耦合器10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以及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耦合器10的各个端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光耦合器10的结构原理,其中,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耦合器10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耦合器10的各个端口的示意图。首先结合图3描述具体地电路内部结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光耦合器10包括光检测电路101和输出控制电路103。光检测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和光电三极管T,优选地,发光二极管可以选择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整个光耦合器10的信号输入端,当光耦合器10接收到适当的输入信号Input时,发光二极管D发光,光电三极管T的基区感应到发光二极管D发出的光而生成输出电流作为此时光检测电路101的检测结果,当光耦合器10未接收到适当的输入信号Input时,发光二极管D不发光,则光电三极管T未生成输出电流,无输出电流状态即作为此时光检测电路101的检测结果。输出控制电路103根据光检测电路101的检测结果控制光耦合器10的输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输出控制电路103可以包括开通支路103-1和关断支路103-2,开通支路103-1包括第一NPN晶体管Q1,关断支路103-2包括第二NPN晶体管Q2。基于光检测电路101的检测结果,开通支路103-1利用其中的第一NPN晶体管Q1的结构控制第二NPN晶体管Q2的开通,将光耦合器10的输出置位为低电平,且关断支路103-2利用其中的第二NPN晶体管Q2的结构控制第二NPN晶体管Q2的关断,将光耦合器10的输出置位为高电平,从而实现对光耦合器10的输出的控制。具体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输出控制电路103包括第一端1、第二端2、第三端3和第四端4,第一端1与光检测电路101连接以接收光检测电路101的检测电流,第二端2为偏置电位连接端用以为开通支路103-1和关断支路103-2提供偏置Vcc,第三端3为光耦合器10的输出端Output,第四端4为开通支路103-1和关断支路103-2的接地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耦合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输出控制电路,配置成根据所述光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n其中,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具有第一NPN晶体管的开通支路和具有第二NPN晶体管的关断支路,当所述光检测电路未输出检测电流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所述开通支路置为低电平;当所述光检测电路输出检测电流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所述关断支路置为高电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耦合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构成的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控制电路,配置成根据所述光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具有第一NPN晶体管的开通支路和具有第二NPN晶体管的关断支路,当所述光检测电路未输出检测电流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所述开通支路置为低电平;当所述光检测电路输出检测电流时,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通过所述关断支路置为高电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光检测电路连接以接收检测电流,所述第二端为偏置电位连接端用以为所述开通支路和所述关断支路提供偏置,所述第三端为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端为所述开通支路和所述关断支路的接地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通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关断支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NPN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NPN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NPN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二者的公共端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广,丁东民,陈学礼,
申请(专利权)人:尚桥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润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