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庆一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68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涉及浇铸模具领域,包括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所述第二模具体通过一卡箍固定在第一模具体顶部,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所述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所述浇筑区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所述升降杆周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贯穿且固定在卡箍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该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解决了塑料浇铸模具容易变形,影响混凝土浇铸模具使用寿命,振动棒操作既麻烦又对工人安全产生影响的问题。

A casting mould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浇铸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
技术介绍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承重柱的浇筑尤为重要,而目前常见的承重柱浇铸模具有三合板模具、铁制模具和钢制模具等,混凝土对浇筑模具底部施加张力较大,使得浇筑模具对强度要求较高,现有的浇铸模具在使用时容易变形,影响承重柱浇铸模具使用寿命;且承重柱高度普遍较高,地面环境复杂,使用振动棒拌匀混凝土时工人需要站在模具顶部使用振动棒一点点的将浇筑区内部的混凝土密实,操作非常辛苦,长时间站在高处密实混凝土对工人安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解决了浇铸模具在使用时容易变形,影响承重柱浇铸模具使用寿命;混凝土对浇筑模具底部施加张力较大,使得浇筑模具对强度要求较高;且承重柱高度普遍较高,地面环境复杂,使用振动棒拌匀混凝土时工人需要站在模具顶部使用振动棒一点点的将浇筑区内部的混凝土密实,操作非常辛苦,长时间站在高处密实混凝土对工人安全产生影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所述第二模具体通过一卡箍固定在第一模具体顶部,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所述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所述浇筑区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且升降杆通过设置在其周测的三脚架固定在浇筑区内,所述三脚架与第二模具体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杆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所述升降杆周侧设置有导向槽,且导向槽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与齿条相配合对应的齿轮,并通过一导杆驱动齿条、齿轮,所述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贯穿且固定在卡箍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优选的,所述导杆固定安装在齿轮的中心处,所述导杆贯穿三脚架并在端部安装有旋转手柄。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贯穿空腔,且通过一第二螺栓固定在卡箍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两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件,两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空腔内,所述第二螺栓贯穿第一支撑杆,并与第一限位件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的周侧均设置有一环形限位槽,所述卡箍内圈设置有与两限位槽相配合对应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通过包括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第二模具体通过一卡箍固定在第一模具体顶部,形成模具体,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贯穿固定在卡箍上,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贯穿空腔,通过一第二螺栓固定在卡箍上,第一支撑杆上设有两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件,两第一限位件位于空腔内,第二螺栓贯穿第一支撑杆,并与第一限位件螺纹连接,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的周侧均设置有一环形限位槽,卡箍内圈设置有与两限位槽相配合对应的卡槽,通过第一模具体、第二模具体、卡箍、空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螺栓、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的配合作用,使得浇铸模具可分批浇筑承重柱,使混凝土减轻了对浇筑模具底部施加的张力,降低了浇筑时对模具强度的要求,避免了浇筑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形,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2)、该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通过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浇筑区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通过设置在其周测的三脚架固定在浇筑区内,三脚架与第二模具体上端活动连接,升降杆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升降杆周侧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一侧设置有齿条,导向槽内设置有与齿条相配合对应的齿轮,并通过一导杆驱动齿条、齿轮,导杆固定安装在齿轮的中心处,导杆贯穿三脚架并在端部安装有旋转手柄,通过浇筑区、第二容纳腔、三脚架、升降杆、第一容纳腔、导向槽、齿条、齿轮、导杆、第二模具体、旋转手柄的配合作用,在使用振动棒时只需将其放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内的振动棒密实浇筑区周边的混凝土,第一容纳腔内的振动棒密实浇筑区内部的混凝土,避免了浇筑后工人需站在模具顶部对浇筑区内部的混凝土一点点的密实,降低了工人的劳动负荷和对工人有安全隐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示;图3为本技术固定环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三脚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三脚架内部结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三脚架内部结构侧视图。图中:1、第一模具体;2、第二模具体;3、浇筑区;4、卡箍;5、齿条;6、第二螺栓;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三脚架;10、升降杆;1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导向槽;14、第一限位件;15、齿轮;16、导杆;17、限位槽;18、旋转手柄;19、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模具体1、第二模具体2,第二模具体2通过一卡箍4固定在第一模具体1顶部,形成模具体,使承重柱可以分两次浇筑,降低了模具底部所受张力大小,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3,容纳浇筑混凝土,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12,混凝土振动棒可放入其中,从边缘将模具内部的混凝土浆振动严实,浇筑区3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10,升降杆10通过设置在其周测的三脚架9固定在浇筑区3内,三脚架9与第二模具体2上端活动连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便于拆卸三脚架升降杆10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11,内部放置振动棒,从模具体中心处振动混凝土浆,升降杆10周侧设置有导向槽13,导向槽13一侧设置有齿条5,导向槽13内设置有与齿条5相配合对应的齿轮15,并通过一导杆16驱动齿条5、齿轮15,实现升降杆10的上下移动,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7贯穿固定在卡箍4上,第一支撑杆7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导杆16固定安装在齿轮15的中心处,导杆16贯穿三脚架9并在端部安装有旋转手柄18,避免了工人站在模具顶端手动拉伸振动棒,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与危险性,第一支撑杆7贯穿空腔19,通过一第二螺栓6固定在卡箍4上,第一支撑杆7上设有两呈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件14,两第一限位件14位于空腔19内,第二螺栓6贯穿第一支撑杆7,并与第一限位件14螺纹连接,第一模具体1、第二模具体2的周侧均设置有一环形限位槽17,卡箍4内圈设置有与两限位槽17相配合对应的卡槽,当第二螺栓6向外移动时抵住第一支撑杆7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体(1)、第二模具体(2),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模具体(2)通过一卡箍(4)固定在第一模具体(1)顶部,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3);/n所述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12);/n所述浇筑区(3)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10),且升降杆(10)通过设置在其周测的三脚架(9)固定在浇筑区(3)内,所述三脚架(9)与第二模具体(2)上端活动连接;/n所述升降杆(10)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11);/n所述升降杆(10)周侧设置有导向槽(13),且导向槽(13)一侧设置有齿条(5);/n所述导向槽(13)内设置有与齿条(5)相配合对应的齿轮(15),并通过一导杆(16)驱动齿条(5)、齿轮(15);/n所述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7)贯穿且固定在卡箍(4)上;/n所述第一支撑杆(7)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作业用的浇铸模具,包括第一模具体(1)、第二模具体(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体(2)通过一卡箍(4)固定在第一模具体(1)顶部,形成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中心处沿轴向设置有浇筑区(3);
所述模具体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若干第二容纳腔(12);
所述浇筑区(3)中心处设置有升降杆(10),且升降杆(10)通过设置在其周测的三脚架(9)固定在浇筑区(3)内,所述三脚架(9)与第二模具体(2)上端活动连接;
所述升降杆(10)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底部第一容纳腔(11);
所述升降杆(10)周侧设置有导向槽(13),且导向槽(13)一侧设置有齿条(5);
所述导向槽(13)内设置有与齿条(5)相配合对应的齿轮(15),并通过一导杆(16)驱动齿条(5)、齿轮(15);
所述模具体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7)贯穿且固定在卡箍(4)上;
所述第一支撑杆(7)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一
申请(专利权)人:孟庆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