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3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其包括能够将一体式空调器内部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挡板;设置在室内侧上,且整体逐渐向后下方倾斜的室内热交换器;和设置在挡板的室内侧表面上,并且能够排出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的排水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是将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沿排水部引至挡板的后方,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水进入室内送风扇及电机的内部。另外,排水部上的下部导流部是逐渐向后下方倾斜,由此可以顺利地排出冷凝水。此外,排水部具有可使冷凝水沿电机周围流动而后排出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电机过热,从而可以减少电机的负荷以及耗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电机过热和损坏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能够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然后提供给室内空间,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的电器装置,其大体上分为分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虽然分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的功能相同,但分体式空调器是在室内机上设置冷却装置,而在室外机上设置散热以及压缩装置,并利用冷媒管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而一体式空调器则是在一个机壳内部设置冷却和散热装置,当安装在墙体或窗户上,其能够直接吸入室内空气进行处理而后排回室内,而当安装在室外时,其通过与室内相连的管道吸入室内空气后进行处理而后送回室内。图6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立体结构图。图7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纵向结构剖视图。图8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结构分解立体图。如图6至图8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底盘2;设置在底盘2上侧的外壳4;能够将底盘2和外壳4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的空气导流部6;设置在外壳4的室内侧前端,从而构成空调器前端面结构的前面板9;能够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压缩机12;设置在室外侧空间O内,能够将压缩机12排出的冷媒放热冷凝而变成液态冷媒的冷凝器14;图中未示出的能够将冷凝器14排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两相冷媒的膨胀阀;设置在室内侧空间I内,能够使经过膨胀阀的两相冷媒吸收室内侧空间I的热量,从而蒸发成气态的蒸发器16。所述的外壳4上形成有能够使室外空气从其侧面及顶面进入室外侧的室外空气吸气口5,而其背面则为了向室外排出空气而开放。空气导流部6包括设置在底盘2表面的下部导流部7;和设置在下部导流部7的上部,用于向室内空气排出口11引导由室内送风扇24强制送出的经过热交换空气的上部导流部8。前面板9的前部设有能够流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口10,而室内空气吸入口10的上方或一侧则设有能够从室内侧空间I中排出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口11。而且,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向室内侧空间I和室外侧空间O方向突出形成有前旋转轴20a和后旋转轴20b的电机20;能够使室内空气强制通过蒸发器16且连接在电机20前旋转轴20a上的室风送风扇24;设置在室风送风扇24的吸入侧,用以提高风速的孔板26;能够使室外空气强制通过冷凝器14且连接在电机20后旋转轴20b上的室外送风扇28;和能够形成由室外送风扇28旋转吸入的室外空气流入通道的屏板30。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一体式空调器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当一体式空调器启动后,冷媒将在由压缩机12、冷凝器14、图中未示出的膨胀阀和蒸发器16构成的循环系统中流动。而当电机12启动后,室内送风扇24和室外送风扇28也将一同进行旋转。当室内送风扇24旋转时,其可将一体式空调器前方的室内空气从前面板9上的室内空气吸入口10吸入,该空气流经蒸发器16后将变成低温状态,然后依次通过孔板26、下部导流部7和上部导流部8,从而使流向转为向前,最后通过前面板9上的室内空气排出口11排至一体式空调器的前方。而当室外送风扇28旋转时,其可将室外空气通过外壳4上的室外空气吸入口5吸入,该空气将流过屏板30和冷凝器14,并且在吸收了冷凝器14中冷媒的热量后排出到室外。由于这种结构的一体式空调器上的室内空气吸入口10和室内空气排出口11同时设置在前面板9上,因此排出的一部分空气会重新吸入到一体式空调器的内部。为了防止排出空气的再吸入,可在外壳4的顶面和两侧面上设置室内空气吸入口,而在前面板9上设置室内空气排出口。另外,如果将位于各室内空气吸入口和室内送风扇24之间的热交换器16设置成‘∩’形可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体积,但是这样会使室内热交换器16上滴落的冷凝水落在室内送风扇24、底盘2或前面板9上,从而降低电机20等电器部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的冷凝水进入电机等电器部件的内部,因而可以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够利用该冷凝水对电机进行散热,由此防止电机过热和损坏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包括能够将一体式空调器内部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挡板;设置在室内侧上,且整体逐渐向后下方倾斜的室内热交换器;和设置在挡板的室内侧表面上,并且能够排出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的排水部。所述的排水部包括为使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流向两侧而将其左侧和右侧结构向下倾斜形成的上部导流部;能够向下引导上部导流部上流下来的冷凝水的左右导流部;能够接收由左右导流部引导下来的冷凝水的下部导流部;和贯通形成在挡板上,能够将从左右导流部上流下来的冷凝水引至挡板后方的开孔部。所述的下部导流部逐渐向后下方倾斜。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室内侧中的室内送风扇;设置在室外侧中的室外送风扇;和连接在室内送风扇和室外送风扇上,贯穿设置在挡板上,并且排水部能够沿其周围引导冷凝水流动并排出的电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是将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沿排水部引至挡板的后方,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水进入室内送风扇及电机的内部。另外,排水部上的下部导流部是逐渐向后下方倾斜,由此可以顺利地排出冷凝水。此外,排水部具有可使冷凝水沿电机周围流动而后排出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电机过热,从而可以减少电机的负荷以及耗电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结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横向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纵向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中挡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立体结构图。图7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纵向结构剖视图。图8为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器结构分解立体图。附图中主要部件标号52底盘 53顶面室内空气吸入口54右侧室内空气吸入口 55左侧室内空气吸入口56前框架 57前导流孔58前面板 59室内排气口60顶面室外空气吸入口 61右侧室外空气吸入口62左侧室外空气吸入口 64外壳66挡板 66a临近部位67前旋转轴 68后旋转轴70电机 72室内送风扇73轴套 74叶片76室外送风扇 77轴套 78叶片 80室内热交换器81上侧热交换部 82右侧热交换部83左侧热交换部 84排水部86上部导流部 87左右导流部88下部导流部 89开孔部90屏板 92后导流孔94室外热交换器 96压缩机98毛细管 l规定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能够将室内空气A通过两侧面及顶面吸入,并在经过热交换之后向前方排出;而室外空气B则通过两侧面及顶面吸入,并在经过热交换之后从背面排出。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结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横向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纵向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中挡板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底盘52;设置在底盘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排水结构包括能够将一体式空调器内部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挡板(66);设置在室内侧上,且整体逐渐向后下方倾斜的室内热交换器(80);和设置在挡板(66)的室内侧表面上,并且能够排出室内热交换器(80)上滴落下来的冷凝水的排水部(8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纹新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