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宝玲专利>正文

双向调节室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835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以双向调节室温的方法,属于生产生活领域,旨在于提供能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无噪音的调节室温方法。其技术要点是,用管道将室内与室外天然冷源或热源相连,需降温时将室外管道端点置于河流、海洋等天然水体中,通过管道中热媒的循环流动,实现室内与室外的温度交换,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需升高室温时,可将其端点置于室外天然热源处,以达到升温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于家庭、娱乐场所以及工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降低室温方法,主要利用空调和风扇。空调的耗电量比较大,工作时产生噪音,部分空调中的制冷剂氟利昂若发生泄漏,会对大气中的臭氧层产生破坏。根据物理学原理,风扇运转可引起空气流动,但不会使气温降低。冬季取暖时,主要采用耗煤取暖的方法,燃料消耗量大,经济投入高,并且燃烧产生的烟尘对环境形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了耗电量小,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的调节室温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将管道一端置于室内,另一端置于室外,利用管道中热媒的流动将温度引入室内,在需要降低室温时,将置于室外的管道端点置于温度低于室温处,可放在河流中。在冬季需升高室温时,将置于室外的管道端点置于温度高于室温处。管道的端点可做成多种形状,并扩大其表面积,以利于温度的吸收和传递。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向调节室温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降低室温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所需耗电量小,在用户室内无噪音,所形成的低温区表面积大,降温效果显著而稳定。不致引起空调病等现象,对环境无污染。在需升高室温时,不需传统的耗煤方式,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能源消耗,对环境无污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在室内与室外用管道相连,用循环泵推动管道内热媒流动,可将管道端点做成利于吸热或放热的形状,扩大其表面积或与室内原有设备相连。下面是本方法的具体实施例,通过实施例可加深对本方法的理解。实施例1需降低室温时,将管道一端与室内供暖设备相连,另一端放入河流或湖泊、海洋、泉水中,利用热媒在供暖设备内的循环流动,使室内外温差得到交换,而自然将室温降低。此做法在夏季对供暖设备充分利用,不需另外增加成本。实施例2需降低室温时,在室内棚顶或墙壁上安装一定形状的容器,与制冷管道相连,使热媒能在其中循环流动。必要时,可在其上安装风扇促进空气流动以加强效果。棚顶设备做成拱形较为理想。实施例3需降低室温时,让热媒从窗户两层玻璃间流过,以带走热量并有效阻止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实施例4、在需升高室温时,将管道一端与供热设备相连,另一端置于温度高于室温外,可放在热带地区以及沙漠中,利用热媒在管道及供暖设备中的循环流动,而将较高温度引入室内,满足冬季取暖需要。权利要求1.,其主要特征为,将管道一端置于室内,另一端置于室外,利用管道内热媒的流动将室外温度引入室内,以实现调节室温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管道一端置于室外,在需降低室温时,将其端点置于温度低于室温处,可放入河流中,在冬季需增加室温时,将其端点置于温度高于室温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可以,属于生产生活领域,旨在于提供能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无噪音的调节室温方法。其技术要点是,用管道将室内与室外天然冷源或热源相连,需降温时将室外管道端点置于河流、海洋等天然水体中,通过管道中热媒的循环流动,实现室内与室外的温度交换,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需升高室温时,可将其端点置于室外天然热源处,以达到升温目的,本专利技术适合于家庭、娱乐场所以及工厂使用。文档编号F24D15/00GK1888640SQ20061010124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徐宝玲 申请人:徐宝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向调节室温的方法,其主要特征为,将管道一端置于室内,另一端置于室外,利用管道内热媒的流动将室外温度引入室内,以实现调节室温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宝玲
申请(专利权)人:徐宝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