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30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0
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反应箱、第二反应箱、第二水泵和分液盘;第一水泵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第一水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第一反应箱连通;第二反应箱顶部设置有第二箱盖;第二箱盖上设置有第二加料管和第二输气管;分液盘上设置有连接孔和通孔;分液盘底部设置有多个喷头;第二反应箱底部连接有第二进液管;第二水泵的进液端与第二进液管连接,第二水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输液管与分液盘连通;第一反应箱和第二反应箱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第一箱盖上,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箱盖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净化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氢氧化钠吸收液能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A copper ammonia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电路板经碱性蚀刻后产生大量的含铜清洗废水和酸性蚀刻后产生的少量清洗含铜废水同管流入铜氨废水均化调节池,因碱性蚀刻水量大,流出的废水偏碱性,形成更多较稳定的铜氨络合物。现在对于废水中含铜离子的处理主要有铁置换法和硫化钠沉淀法,对于采用硫化钠沉淀法的处理方式,硫化钠与铜氨废水反应后产生硫化氢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能净化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有害气体,氢氧化钠吸收液能循环利用,节约成本。(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一反应箱、第二反应箱、第二水泵和分液盘;第一水泵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一水泵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第一水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第一反应箱连通;第一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一输液管伸入第一反应箱内部;第一反应箱顶部设置有第一箱盖;第一反应箱上设置有第一加料管;第一加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二反应箱顶部设置有第二箱盖;第二箱盖上设置有第二加料管和第二输气管;第二加料管上设置有第七控制阀;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分液盘上设置有连接孔和通孔,分液盘设置在第二反应箱内部;分液盘底部设置有多个喷头;第二反应箱底部连接有第二进液管;第二水泵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二水泵的进液端与第二进液管连接,第二水泵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输液管与分液盘连通;第二输液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第一反应箱和第二反应箱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第一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一输气管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第一箱盖上,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箱盖和通孔。优选的,第一输液管上设置有流量计。优选的,第一反应箱内设置有搅拌器;第一箱盖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搅拌器传动连接。优选的,还包括除雾箱;除雾箱顶部设置有第三箱盖,除雾箱内部设置有除雾板;除雾板水平设置;第二输气管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三箱盖和除雾板,并伸入至除雾箱内部;第三箱盖上设置有第三输气管;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优选的,第三输气管连接有风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第一水泵通过第一输液管将铜氨废水泵入至第一反应箱内,工人从第一加料管向第一反应箱内加入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铜颗粒,再从第一加料管向第一反应箱内加入混凝剂,使硫化铜絮聚沉淀,从而达到净化铜氨废水的目的;对于硫化钠与铜氨废水反应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进入第二反应箱内,第二反应箱内预先从第二加料管加入氢氧化钠吸收液,第二水泵将氢氧化钠吸收液从第二输液管泵入至分液盘,氢氧化钠吸收液从喷头向下喷出,硫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吸收液气液充分接触反应,从而实现硫化氢的净化处理,氢氧化钠吸收液能通过第二水泵循环泵入至分液盘内,能循环利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铜氨废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铜氨废水净化装置中分液盘的结构俯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水泵;2、第一进液管;3、第一输液管;31、第一控制阀;4、第一反应箱;41、第一箱盖;5、驱动装置;6、搅拌器;7、第一加料管;71、第二控制阀;8、第一输气管;81、第三控制阀;9、第二反应箱;91、第二箱盖;10、第二水泵;11、第二进液管;12、第二输液管;121、第四控制阀;13、分液盘;131、连接孔;132、通孔;14、喷头;15、第二输气管;151、第五控制阀;16、除雾箱;161、第三箱盖;17、除雾板;18、第三输气管;181、第六控制阀;19、风机;20、流量计;21、第二加料管;211、第七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水泵1、第一反应箱4、第二反应箱9、第二水泵10和分液盘13;第一水泵1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一水泵1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2,第一水泵1的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3与第一反应箱4连通;第一输液管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第一输液管3伸入第一反应箱4内部;第一反应箱4顶部设置有第一箱盖41;第一反应箱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管7;第一加料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1;第二反应箱9顶部设置有第二箱盖91;第二箱盖91上设置有第二加料管21和第二输气管15;第二加料管21上设置有第七控制阀211;第二输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51;分液盘13上设置有连接孔131和通孔132,分液盘13设置在第二反应箱9内部;分液盘13底部设置有多个喷头14;第二反应箱9底部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1;第二水泵10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二水泵10的进液端与第二进液管11连接,第二水泵10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输液管12与分液盘13连通;第二输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21;第一反应箱4和第二反应箱9通过第一输气管8连通;第一输气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1;第一输气管8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第一输气管8的进气端设置在第一箱盖41上,第一输气管8的出气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箱盖91和通孔132。本技术中,第一水泵1通过第一输液管3将铜氨废水泵入至第一反应箱4内,工人从第一加料管7向第一反应箱4内加入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铜颗粒,再从第一加料管7向第一反应箱4内加入混凝剂,使硫化铜絮聚沉淀,从而达到净化铜氨废水的目的;对于硫化钠与铜氨废水反应后产生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第一输气管8进入第二反应箱9内,第二反应箱9内预先从第二加料管21加入氢氧化钠吸收液,第二水泵10将氢氧化钠吸收液从第二输液管12泵入至分液盘13,氢氧化钠吸收液从喷头14向下喷出,硫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吸收液气液充分接触反应,从而实现硫化氢的净化处理,氢氧化钠吸收液能通过第二水泵10循环泵入至分液盘13内,能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3上设置有流量计20。需要说明的是,流量计20用于计量通过第一水泵1向第一反应箱4内泵入的铜氨废水的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反应箱4内设置有搅拌器6;第一箱盖4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与搅拌器6传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5驱动搅拌器6转动,提高从第一加料管7加入的硫化钠与从第一输液管3输入至第一反应箱4内的铜氨废水的反应速率。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除雾箱16;除雾箱16顶部设置有第三箱盖161,除雾箱16内部设置有除雾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泵(1)、第一反应箱(4)、第二反应箱(9)、第二水泵(10)和分液盘(13);/n第一水泵(1)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一水泵(1)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2),第一水泵(1)的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3)与第一反应箱(4)连通;第一输液管(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第一输液管(3)伸入第一反应箱(4)内部;第一反应箱(4)顶部设置有第一箱盖(41);第一反应箱(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管(7);第一加料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1);/n第二反应箱(9)顶部设置有第二箱盖(91);第二箱盖(91)上设置有第二加料管(21)和第二输气管(15);第二加料管(21)上设置有第七控制阀(211);第二输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51);分液盘(13)上设置有连接孔(131)和通孔(132),分液盘(13)设置在第二反应箱(9)内部;分液盘(13)底部设置有多个喷头(14);第二反应箱(9)底部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1);第二水泵(10)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二水泵(10)的进液端与第二进液管(11)连接,第二水泵(10)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输液管(12)与分液盘(13)连通;第二输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21);/n第一反应箱(4)和第二反应箱(9)通过第一输气管(8)连通;第一输气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1);第一输气管(8)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第一输气管(8)的进气端设置在第一箱盖(41)上,第一输气管(8)的出气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二箱盖(91)和通孔(1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氨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泵(1)、第一反应箱(4)、第二反应箱(9)、第二水泵(10)和分液盘(13);
第一水泵(1)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一水泵(1)的进液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2),第一水泵(1)的出液端通过第一输液管(3)与第一反应箱(4)连通;第一输液管(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第一输液管(3)伸入第一反应箱(4)内部;第一反应箱(4)顶部设置有第一箱盖(41);第一反应箱(4)上设置有第一加料管(7);第一加料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1);
第二反应箱(9)顶部设置有第二箱盖(91);第二箱盖(91)上设置有第二加料管(21)和第二输气管(15);第二加料管(21)上设置有第七控制阀(211);第二输气管(15)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151);分液盘(13)上设置有连接孔(131)和通孔(132),分液盘(13)设置在第二反应箱(9)内部;分液盘(13)底部设置有多个喷头(14);第二反应箱(9)底部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1);第二水泵(10)上设置有进液端和出液端,第二水泵(10)的进液端与第二进液管(11)连接,第二水泵(10)的出液端通过第二输液管(12)与分液盘(13)连通;第二输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炯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