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295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特别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过滤箱、进料斗、第一出液口、支撑腿、水泵、除油箱、出油口、曝气装置、曝气机、第二出液口,所述过滤箱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设有刮刀,所述连接块上方的所述旋转轴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过滤箱底部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水泵一端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上方设有两个传动方向相反的刮油装置,所述除油箱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油口。保证废水中的固体残渣和油较为彻底地去除,提高了滤渣和去油的效率。

A device for removing oil from filter residue for slaughterhouse waste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于废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牲畜的屠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屠宰工段、内脏处理工段、解体整理及清洗等工段,废水中含有部分血液、油脂、碎肉、和粪便等,属于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较强的腥臭味,废水的排除会产生大量的排污费,以及给周围环境带来很严重的污染。目前,为了更好地对屠宰废水进行处理,屠宰废水处理之前会进行滤渣和去油,现有的滤渣和去油装置效率较低,不能够彻底将废水中的固体残渣和油进行去除,影响了后续的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滤渣和去油装置效率较低,不能够彻底将废水中的固体残渣和油进行去除,影响了后续的废水处理的缺点。(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包括过滤箱、进料斗、第一出液口、支撑腿、水泵、除油箱、出油口、曝气装置、曝气机、第二出液口,所述过滤箱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所述过滤箱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所述过滤箱内设有两层的过滤层,每层所述过滤层一侧均设有第一固形物出口,所述过滤箱内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过滤箱底部内壁,所述旋转轴的轴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主轴相连,所述旋转轴朝上设置并竖直贯穿所述过滤层,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设有刮刀,所述刮刀紧贴于所述过滤层上方,所述连接块上方的所述旋转轴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旋转轴上端一侧的所述过滤箱内壁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管道与风机相连,所述喷嘴正对的所述过滤箱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形物出口,所述过滤箱底部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水泵一端相连,所述水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除油箱相连,所述除油箱底部内壁设有所述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机相连,所述曝气装置上方设有两个传动方向相反的刮油装置,所述除油箱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油口,所述除油箱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优选地,所述支撑腿底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底部内壁设有激振器,所述支撑腿与所述激振器之间设有弹性支撑座,所述弹性支撑座内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刮油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送皮带、刮油板,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二电机传动,所述传送皮带上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刮油板,所述刮油板呈S状。优选地,靠近所述过滤箱的所述刮油装置为顺时针传动方向,远离所述过滤箱的所述刮油装置为逆时针传动方向。优选地,所述出油口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液口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固形物出口上设有第一卸料闸门,所述第二固形物出口上设有第二卸料闸门。(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滤渣和去油装置效率较低,不能够彻底将废水中的固体残渣和油进行去除,影响了后续的废水处理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旋转轴上设有搅拌叶片,对废水进行搅拌,加快废水内固形物的过滤。2、旋转轴的旋转也带动连接杆底部的刮刀对过滤层上的固形物进行清理,避免固形物堵塞过滤层影响过滤效率。3、曝气机将压缩空气充入曝气装置曝气充氧产生气泡,气泡与污水中的油粒相结合浮向污水表面,通过两个刮油装置传动方向相反并分别往出油口方向运动带动刮油板将污水表层的油脂刮向出油口,提高去油的速度。4、所述刮油板呈S状,可以更好地拨动污水表层将油脂刮向出油口,提高去油效率,保证较为彻底地将污水中油的去除。5、支撑腿及套筒内弹簧和激振器的配合设置,实现过滤箱体的振动,进一步加快废水的过滤。6、喷嘴及风机的设置可以将悬浮在污水表面的悬浮物去除,提高滤渣效率,加快过滤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的刮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过滤箱、2-进料斗、3-第一出液口、4-第一电机、5-联轴器、6-轴承座、7-旋转轴、8-连接块、9-连接杆、10-刮刀、11-搅拌叶片、12-过滤层、13-第一固形物出口、14-风机、15-喷嘴、16-支撑腿、17-水泵、18-除油箱、19-刮油装置、191-第二电机、193-从动轮、194-传送皮带、195-刮油板、20-出油口、21-曝气装置、22-曝气机、23-套筒、24-激振器、25-弹性支撑座、26-弹簧、27-第一控制阀、28-第二控制阀、29-第二固形物出口、30-第一卸料闸门、31-第二卸料闸门、32-第二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包括过滤箱1、进料斗2、第一出液口3、支撑腿16、水泵17、除油箱18、出油口20、曝气装置21、曝气机22、第二出液口32,所述过滤箱1上设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16,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两层的过滤层12,每层所述过滤层12一侧均设有第一固形物出口13,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所述过滤箱1底部内壁,所述旋转轴7的轴端通过联轴器5与第一电机4的主轴相连,所述旋转轴7朝上设置并竖直贯穿所述过滤层12,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两端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底部设有刮刀10,所述刮刀10紧贴于所述过滤层12上方,所述连接块8上方的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搅拌叶片11,所述旋转轴7上端一侧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喷嘴15,所述喷嘴15通过管道与风机14相连,所述喷嘴15正对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形物出口29,所述过滤箱1底部的第一出液口3通过管道与水泵17一端相连,所述水泵1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除油箱18相连,所述除油箱18底部内壁设有所述曝气装置21,所述曝气装置21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机22相连,所述曝气装置21上方设有两个传动方向相反的刮油装置19,所述除油箱18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油口20,所述除油箱18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32。所述支撑腿16底部设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底部内壁设有激振器24,所述支撑腿16与所述激振器24之间设有弹性支撑座25,所述弹性支撑座25内设有弹簧26,所述刮油装置19包括第二电机191、主动轮192、从动轮193、传送皮带194、刮油板195,所述主动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包括过滤箱(1)、进料斗(2)、第一出液口(3)、支撑腿(16)、水泵(17)、除油箱(18)、出油口(20)、曝气装置(21)、曝气机(22)、第二出液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上设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16),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两层的过滤层(12),每层所述过滤层(12)一侧均设有第一固形物出口(13),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所述过滤箱(1)底部内壁,所述旋转轴(7)的轴端通过联轴器(5)与第一电机(4)的主轴相连,所述旋转轴(7)朝上设置并竖直贯穿所述过滤层(12),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两端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底部设有刮刀(10),所述刮刀(10)紧贴于所述过滤层(12)上方,所述连接块(8)上方的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搅拌叶片(11),所述旋转轴(7)上端一侧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喷嘴(15),所述喷嘴(15)通过管道与风机(14)相连,所述喷嘴(15)正对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形物出口(29),所述过滤箱(1)底部的第一出液口(3)通过管道与水泵(17)一端相连,所述水泵(1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除油箱(18)相连,所述除油箱(18)底部内壁设有所述曝气装置(21),所述曝气装置(21)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机(22)相连,所述曝气装置(21)上方设有两个传动方向相反的刮油装置(19),所述除油箱(18)两侧均设有所述出油口(20),所述除油箱(18)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液口(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滤渣去油装置,包括过滤箱(1)、进料斗(2)、第一出液口(3)、支撑腿(16)、水泵(17)、除油箱(18)、出油口(20)、曝气装置(21)、曝气机(22)、第二出液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上设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有所述支撑腿(16),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两层的过滤层(12),每层所述过滤层(12)一侧均设有第一固形物出口(13),所述过滤箱(1)内设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所述过滤箱(1)底部内壁,所述旋转轴(7)的轴端通过联轴器(5)与第一电机(4)的主轴相连,所述旋转轴(7)朝上设置并竖直贯穿所述过滤层(12),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两端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底部设有刮刀(10),所述刮刀(10)紧贴于所述过滤层(12)上方,所述连接块(8)上方的所述旋转轴(7)上设有搅拌叶片(11),所述旋转轴(7)上端一侧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喷嘴(15),所述喷嘴(15)通过管道与风机(14)相连,所述喷嘴(15)正对的所述过滤箱(1)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形物出口(29),所述过滤箱(1)底部的第一出液口(3)通过管道与水泵(17)一端相连,所述水泵(1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除油箱(18)相连,所述除油箱(18)底部内壁设有所述曝气装置(21),所述曝气装置(21)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机(22)相连,所述曝气装置(21)上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方良潘瑞峰潘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百佳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