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方法和采用的温控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230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及其方法、和采用的数字智能温控器。该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包括中央优化系统和数字智能温控器,所述数字智能温控器包括测温单元、测湿单元以及测人流量单元。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人流量测量这个测量项目,使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能及时调节出经济并舒适的环境状态(合理的温度、湿度值),使空调的使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可实时获取系统各负载端当前的人流情况,由优化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给出一个最佳方案,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字智能温控器、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央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增加,并且从酒店、办公环境向小区家用发展。与此同时,中央空调作为建筑中的耗能大户,它的节能降耗在当前能源紧张的时代尤为重要。对中央空调进行科学和优化的节能管理,是中央空调节能的关键内容。节能优化管理,主要涉及能源的产生和消费过程,应该根据消费合理组织生产,根据需求合理进行消费。目前在能源生产控制方面,对中央空调机组运行和生产方式进行了很多技术研究革新,但对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进行智能控制并优化分配的研究试验不多。目前在负载端进行智能控制所采用的关键设备是温控器,而现有技术温控器仅对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并按简单设定好的标准控制空调输出,比如控制风机盘管。但是,现有技术温控器以及中央空调由于采用的参数少,无法对空调系统所服务的根本对象-人-来作出合适的调整,人们的感受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导致空调系统调控下的温度和人们所需求的真实温度存在差异,或者说空调系统调控下的温度跟不上人群流动变化所造成的动态需求。中央空调负载端所处环境千变万化,而在这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所需要的温度也相应不同,比如室外、进入室内的通道以及室内,环境温度要求很不相同,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特定负载端的环境温度也应该相应不同,但现有技术温控器只能对给定的温度指标机械地作出简单的调整,一般为机械式和电子式定值调节,大部分还需要手动方式调整,不具备大的扩展功能;即使出现根据不同环境而自动调整的温控器,也因为其调整方式单一,无法调控出适合人们的最佳温度。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系统中各负载端之间、负载端和中央端之间相对孤立,每个部分只能实现小系统的功能,温度调节方式单一,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下人们不同的环境温度需求。最后,很重要的一点,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系统由于单纯为温度而控制温度,在多种环境情况下不能达到经济又舒服的要求,达不到现在节能降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央空调难以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的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央空调难以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的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央空调难以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既经济又舒适的温度环境的的应用于中央空调负载端的数字智能温控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B、数字智能温控器测量温度、湿度以及人流量;C、中央优化系统或数字智能温控器根据温度、湿度以及人流量测量值决定温度调节的策略。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包括中央优化系统和数字智能温控器,所述数字智能温控器包括测温单元、测湿单元以及测人流量单元。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中央空调负载端的数字智能温控器,包括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单元、测温单元、测湿单元以及测人流量单元。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增加人流量测量这个测量项目,使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能及时调节出经济并舒适的环境状态(合理的温度、湿度值),使空调的使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利用大系统的方法结合特殊应对策略,在功能上实现负载系统的优化安排,达到既舒适又省能耗的社会经济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增加人流量测量这个测量项目,使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能及时调节出经济并舒适的环境状态(合理的温度、湿度值),使空调的使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可实时获取系统各负载端当前的人流情况,由中央优化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给出一个最佳方案,降低能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负载端的温控器增加人流量测量这个测量项目,使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能及时调节出经济并舒适的环境状态(合理的温度、湿度值),使空调的使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控制优化系统网络拓扑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端数字智能温控器的电路功能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端数字智能温控器的具体电路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控制优化系统决策信息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控制优化系统信息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优化系统包括中央优化系统和多个数字智能温控器。所述中央优化系统和数字智能温控器通过网络中继形成拓扑连接。数字智能温控器和数字智能温控器之间、及数字智能温控器和网络中继均通过逻辑透明的现场总线网络连接,网络分级分层布控。总线采用RS485、TCP/IP、BACNET或LonWorks等网络形式。所述中央优化系统是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根据暖通系统特点和地域时间特点,联网获取数字智能温控器测量所得的环境参数,制定优化目标和基本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建立基本专家库信息。参阅图2和图3,所述数字智能温控器,其包括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单元、测温单元、测湿单元以及测人流量单元。温控器还包括连接控制单元、测温单元、测湿单元以及输出单元的计量负载能量交换单元,和连接控制单元的通讯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采用二位输出、PID线性输出或PWM调频输出连接被控对象,比如风机盘管风机及阀,变风量电机及阀等。温度、湿度的测量采用热敏电阻及湿敏电阻,采用插值计算及动态补偿法,测量信号经过A/D转换后利用微处理器MCU较强的处理能力,较经济地实现较为精确的测量。所述人流量的测量值则通过红外移动探测技术或者红外对射匹配技术获得。所感应到的人流量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处理后整形输出。温控器还包括一个键盘操作部分,用以控制温控器以及输入参数。中央优化系统通过485现场网、包括防雷保护和MAX485通讯单元连至温控器。显示单元则包括液晶模块驱动和LCD屏。PWM调频输出是经过脉宽调制滤波电路、信号调制电路、驱动电路然后连至风机盘管风机及阀,变风量电机及阀等现场被控对象。在本系统中,数字智能温控器遍布在系统各负载端,配合总线网络与优化系统软件,由软件系统给出优化控制指令到数字智能温控器,来达到高级优化控制的目的。负载端数字智能温控器的温控器是结构化设计,工业标准86×86安装盒布局安装设计,外观人性化设计,ABS工程塑料制造,多彩面板变化。电信号有220V级别和36V以下安全级别,二者安全隔离设计,电源用开关电源,节省电力。参阅图4和图5,采用以上系统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温度控制A、根据暖通系统特点和地域时间特点,制定优化目标和基本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建立基本策略库;策略库包括许多可以选择的策略,比如人多要进行温度控制,环境要舒适,考虑南方还是北方按照系统优化方案进行;比如人少或无人表明温度无需进行调整,考虑南方还是北方或微调;比如在温度环境过高过低时按随动调节,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按定值调节决策;又比如正常工作和非正常工作时段,正常时段时按照预设舒适度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央空调负载温度控制方法,采用中央优化系统和数字智能温控器,包括步骤:B、数字智能温控器测量温度、湿度以及人流量;C、中央优化系统或数字智能温控器根据温度、湿度以及人流量测量值决定温度调节的策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钰赵晓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