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延荣专利>正文

一种往复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07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往复泵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往复增压泵,包括壳体、主活塞和第一活塞,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控制室和第一工作室,所述主活塞位于所述控制室中,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室中,主活塞可以带动第一活塞进行轴向同步移动,实现对第一工作室中油液的增压操作,并且主活塞移动至控制室的终端位置时,主活塞可以相对于壳体进行圆周方向转动,使主活塞的两侧分别与高压油液形成交替连通,实现主活塞沿轴向的自动往复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往复增压泵,不仅省去了对电磁换向阀、位移传感器和电控元器件的使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集成度更高,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避免了对复杂油路的设计加工,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

A reciprocating boos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复增压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往复泵
,具体涉及一种往复增压泵。
技术介绍
液压增压泵是利用活塞两端作用面积不同而受力大小相同的原理,将液压压力放大的一种超高压液压元件。目前,国内使用的液压增压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助电磁换向阀的不断换向,控制增压器往复运动连续输出高压,这种结构形式的液压增压器,结构复杂,需要设置复杂的位移传感器和电控元器件,导致体积和重量庞大,不方便携带,便携式机械方面难以采用;另一种使利用纯液压油路来控制油路换向的液压增压器,这种液压增压器的油路复杂,对零件的加工要求较高,加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高度集成,体积较小的增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常规结构液压增压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形式的往复增压泵。该往复增压泵包括壳体、主活塞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并且同步运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控制室和第一工作室,所述壳体上设有P口、T口以及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主活塞位于所述控制室中,并且将控制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P口和T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交替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室中,并且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同时与所述第一工作室连通;所述主活塞在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之间油液压力差作用下,在所述控制室中进行轴向往复移动,并且所述主活塞移动至所述控制室的终端位置时,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转动,完成P口和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关系切换。优选的,所述主活塞的外表面设有沿轴向布设的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沿圆周方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一油槽沿轴向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所述第二油槽沿轴向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P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油槽与T口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T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油槽与P口连通。优选的,该往复增压泵还包括通电线圈组和磁体组,并且所述通电线圈组和所述磁体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主活塞上;其中,所述通电线圈组中的两个通电线圈沿径向对称分布并且形成线圈磁场,所述磁体组中的两个磁体沿径向对称分布并且形成磁体磁场;当所述通电线圈组与所述磁体组沿轴向相对移动至磁场力相互作用区域时,所述通电线圈组和所述磁体组在磁场吸引力作用下,进行圆周方向相对转动,使所述线圈磁场的方向与所述磁体磁场的方向转至一致,完成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圆周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通电线圈组和第二通电线圈组,所述主活塞上设有第一磁体组和第二磁体组;所述第一通电线圈组和所述第二通电线圈组分别位于所述控制室的两侧,所述第一磁体组和所述第二磁体组分别位于所述主活塞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通电线圈组与所述第一磁体组配合驱动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通电线圈组与所述第二磁体组配合驱动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方向转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通电线圈组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材质的薄壁套筒。优选的,该往复增压泵还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所述主活塞与所述壳体之间,用于对所述主活塞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圆周位置关系进行定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孔、定位弹簧、定位球和至少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主活塞上,所述定位弹簧和所述定位球位于所述定位孔中,两个所述定位槽沿圆周方向分布并且与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沿圆周方向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定位球压缩所述定位弹簧保持在所述定位孔中,所述主活塞转动至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孔对齐时,所述定位球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孔中,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定位槽中。优选的,所述主活塞的一端设有活塞杆;所述主活塞杆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并且其端部直接作为所述第一活塞沿轴向伸至所述第一工作室中。优选的,该往复增压泵还包括第二活塞,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室和所述第一工作室相互独立的第二工作室,并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并且同步运动;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工作室中,并且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同时与所述第二工作室连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主活塞的两侧,所述第一工作室和所述第二工作室位于所述控制室的两侧。相较于现有结构形式的增压器,本专利技术的往复增压泵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上分别设置与进油管连接的P口和与出油管连接的T口,并且利用主活塞相对于壳体沿圆周方向的往复转动,实现P口和T口与主活塞两侧的控制室进行交替连通,从而驱动主活塞进行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在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中进行往复压缩油液的增压做功,从而实现对油液的连续往复增压操作。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壳体与主活塞之间分别设置通电线圈组和磁体组,利用通电线圈组所产生磁场力对磁体组产生的吸引力,使通电线圈组和磁体组之间形成圆周方向的转动,进而实现主活塞相对于壳体沿圆周方向的转动,即完成主活塞的换向操作。这样,不仅省去了现有增压器中对电磁换向阀、位移传感器和电控元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结构的复杂度,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整个增压器的集成度,便于携带使用,而且还避免了对复杂油路的设计和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保证了整个增压器的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往复增压泵在主活塞位于第一工作室终端且完成换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往复增压泵在主活塞位于第二控制室终端且完成换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介绍。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往复增压泵,包括壳体1、主活塞2、左活塞杆3和右活塞杆4。其中,左活塞杆3的截面积和右活塞杆4的截面积小于主活塞2的截面积,并且分别位于主活塞2的两侧,沿轴线方向与主活塞2固定连接。壳体1为中空形结构,在壳体1的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控制室、第一工作室12和第二工作室13,并且第一工作室12和第二工作室13分别位于控制室的两侧。在壳体1上设有P口、T口以及第一进油口14、第一出油口15、第二进油口16和第二出油口17。其中,通过在第一进油口14、第一出油口15、第二进油口16和第二出油口17中分别安装相应的吸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从而实现各个油口相应的单向进油和单向排油功能。主活塞2位于控制室中,并且将控制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活塞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并且同步运动;/n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控制室和第一工作室,所述壳体上设有P口、T口以及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n所述主活塞位于所述控制室中,并且将控制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P口和T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交替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n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室中,并且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同时与所述第一工作室连通;/n所述主活塞在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之间油液压力差作用下,在所述控制室中进行轴向往复移动,并且所述主活塞移动至所述控制室的终端位置时,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转动,完成P口和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关系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活塞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并且同步运动;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控制室和第一工作室,所述壳体上设有P口、T口以及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
所述主活塞位于所述控制室中,并且将控制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P口和T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交替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当P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时,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室中,并且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同时与所述第一工作室连通;
所述主活塞在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之间油液压力差作用下,在所述控制室中进行轴向往复移动,并且所述主活塞移动至所述控制室的终端位置时,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圆周转动,完成P口和T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室和所述第二控制室的连通关系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活塞的外表面设有沿轴向布设的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沿圆周方向分布,并且所述第一油槽沿轴向与所述第一控制室连通,所述第二油槽沿轴向与所述第二控制室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P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油槽与T口连通;所述第一油槽与T口连通时,所述第二油槽与P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该往复增压泵还包括通电线圈组和磁体组,并且所述通电线圈组和所述磁体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主活塞上;其中,所述通电线圈组中的两个通电线圈沿径向对称分布并且形成线圈磁场,所述磁体组中的两个磁体沿径向对称分布并且形成磁体磁场;
当所述通电线圈组与所述磁体组沿轴向相对移动至磁场力相互作用区域时,所述通电线圈组和所述磁体组在磁场吸引力作用下,进行圆周方向相对转动,使所述线圈磁场的方向与所述磁体磁场的方向转至一致,完成所述主活塞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圆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通电线圈组和第二通电线圈组,所述主活塞上设有第一磁体组和第二磁体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延荣
申请(专利权)人:邵延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