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7740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在微米级模板上构筑超小粒径、均匀稳定分散的具有催化聚酯缩聚反应的金属氧化物,生成微纳材料;其次,将该微纳材料引入聚酯聚合体系中,同时引入烷基次膦酸金属盐,制备阻燃树脂:最后,通过熔融纺丝法获得阻燃聚酯纤维,纺丝速度为800~4500 m/min。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微纳材料实现了催化缩聚反应及协效阻燃的双重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聚酯纤维的阻燃能力,扩大了聚酯纤维的应用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工业化生产中阻燃聚酯纤维的生产效率。

Preparation of flame retardant polyester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结构材料协效的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且其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较高;所以聚酯纤维因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等优良的性能,且以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然而聚酯纤维的阻燃能力较差,极限氧指数仅为20~22%,这一缺点大大限制了聚酯纤维的应用范围。目前针对聚酯纤维阻燃性能差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阻燃改性的方式来提升其阻燃能力。常用的阻燃改性剂有卤素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及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而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阻燃改性材料,在聚酯纤维燃烧过程中能通过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的协效作用实现多重阻燃,然而目前所采用的杂化阻燃剂无机组分添加量高、分散差、效能低,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阻燃聚酯纤维的加工与成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n(1)在微米级模板上构筑金属氧化物,生成微纳材料;/n(2)在聚酯聚合体系中同时引入微纳材料和烷基次膦酸金属盐,得阻燃树脂;/n(3)将阻燃树脂纺丝,制成阻燃聚酯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1)在微米级模板上构筑金属氧化物,生成微纳材料;
(2)在聚酯聚合体系中同时引入微纳材料和烷基次膦酸金属盐,得阻燃树脂;
(3)将阻燃树脂纺丝,制成阻燃聚酯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S1、将微米级模板分散于极性溶剂中,制得溶液A;
S2、于溶液A中加入螯合剂,36~43℃下,反应3.5~5.0h,制得溶液B;
S3、于溶液B中加入氯化锗或钛酸正丁酯,53~65℃下,反应3.2~4.5h,制得产物C;
S4、用乙醇清洗产物C,然后将其置于氮气气氛下的马弗炉中,380~450℃下,反应4.2~6.6h,得产物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微米级模板与极性溶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80~120;
微米级模板与螯合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0.09~0.2;
微米级模板与氯化锗或钛酸正丁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5~1.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级模板选自埃洛石纳米管、蒙脱土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倩朱美芳周家良相恒学俞森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