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669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一级顶出机构、二级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和底板,所述一级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连接杆和弹簧,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穿过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顶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次顶出机构设置在同一顶出装置上,可根据生产需要实现一次顶出或二次顶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了模具的顶出。在不影响模具外形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模具生产效率,节约了模具成本。

A second ejection device of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模具生产中,有时需要设计二次顶出机构,普通二次顶出机构通常需要额外增加一块顶出板及相应的钩锁机构,对于仅有个别顶针需要二次顶出的情况,就显得浪费了,增加了模具成本、外形尺寸及模具重量,因此针对少量顶针需要实现二次顶出动作,设计了此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该装置为将两次顶出机构设置在同一顶出装置上,可根据生产需要实现一次顶出或二次顶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极大的方便了模具的顶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一级顶出机构、二级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和底板,所述一级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连接杆和弹簧,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都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顶出板开孔直径小于圆形凸台,所述第二顶出板开孔直径大于圆形凸台,所述连接杆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顶出板和第一顶出板,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凸台下表面,所述弹簧外径小于第二顶出板开孔直径,所述第一顶针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穿过动模板,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穿过动模板固定连接第一顶出板。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所述上部空腔直径大于下部空腔直径,所述第一顶针一端设置在上部空腔内。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部空腔内设置有长杆螺栓,所述长杆螺栓穿过下部空腔连接到第一顶针,所述长杆螺栓的螺帽直径大于下部空腔直径。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模板在与连接杆的接触面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凹槽内。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两次顶出机构设置在同一顶出装置上,可根据生产需要实现一次顶出或二次顶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了模具的顶出。在不影响模具外形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模具生产效率,节约了模具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在A方向的旋转剖视图;图6为图5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动模板、2-第一顶出板、3-第二顶出板、4-底板、5-第一顶针、6-第二顶针、7-弹簧、8-长杆螺栓、9-连接杆、10-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级顶出机构、二级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板2、第二顶出板3和底板4。一级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5、连接杆9和弹簧7,连接杆9上设置有圆形凸台。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都设置有开孔,第一顶出板2开孔直径小于圆形凸台,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大于圆形凸台。连接杆9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顶出板3和第一顶出板2,弹簧7套设在连接杆9上,弹簧7两端分别连接底板4和凸台下表面,弹簧7外径小于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第一顶针5一端连接连接杆9,另一端穿过动模板1。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6,第二顶针6穿过动模板1固定连接第一顶出板2。通过将第一顶出板2和弹簧7分别设置在连接杆9凸台的上下表面,利用弹簧7的弹力可以带动设置在凸台上的第一顶出板2向上移动,使固定在第一顶出板2上的第二顶针6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弹簧7带动连接杆9向上运动,使连接杆9带动第一顶针5同时向上移动,可以进行模具的第一级顶出。优选的,在顶出板上设置液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可以间接带动第二顶针6继续向上运动,进行第二级顶出。连接杆9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包括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上部空腔直径大于下部空腔直径,第一顶针5一端设置在上部空腔内。下部空腔内设置有长杆螺栓8,长杆螺栓8穿过下部空腔连接到第一顶针5,长杆螺栓8的螺帽直径大于下部空腔直径。连接杆9的功能包括:用螺钉固定第一顶针5;在复位状态下与模具底板4接触保证注塑过程中第一顶针5的稳定性;在顶出过程中提供弹簧7的受力面;在到达预设顶出位置后与动模板1接触以达到限位的目的。弹簧7套装在连接杆9下部,在第一阶段顶出过程中,为第一顶针5提供顶出力,并保证该机构与模具的顶出系统同步运动。第二顶出板3穿过连接杆9固定在第一顶出板2下方,弹簧7设置在第二顶出板3和连接杆9的间隙内。将弹簧7设置第二顶出板3和连接杆9之间,能够在复位时,保护弹簧7,防止弹簧7脱落,同时也节省了模具空间。在动模板1与连接杆9的接触面处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固定在凹槽内。连接杆9上端对应的动模板1面上开设凹槽设置限位块10的作用是在第一级顶出时,当第二顶针6到达行程后,限位块10挡住连接杆9使第二顶针6停止运动,同时保护动模板1不受连接杆9的直接冲击,防止动模板1损伤。工作时,弹簧7处于复位状态,弹簧7产生的弹力作用在连接杆9上圆形凸台下表面,带动连接杆9向上运动,同时间接带动设置在连接杆9上部空腔内的第一顶针5和固定在第一顶出板2上的第二顶针6向上运动,进行第一级顶出,在连接杆9上表面到达限位块10位置后,连接杆9被限位块10限位停止向上运动,此时第一顶针5和第二顶针6停止向上运动,完成第一级顶出。然后,启动设置在第二顶出板3上的液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二顶出板3继续向上运动,间接带动第二顶针6继续向上运动,进行第二级顶住,直到模具完全顶出后,停止液动驱动机构,完成第二级顶出。本技术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一级顶出机构、二级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板(2)、第二顶出板(3)和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5)、连接杆(9)和弹簧(7),所述连接杆(9)上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都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顶出板(2)开孔直径小于圆形凸台,所述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大于圆形凸台,所述连接杆(9)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顶出板(3)和第一顶出板(2),所述弹簧(7)套设在连接杆(9)上,所述弹簧(7)两端分别连接底板(4)和凸台下表面,所述弹簧(7)外径小于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所述第一顶针(5)一端连接连接杆(9),另一端穿过动模板(1),/n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6),所述第二顶针(6)穿过动模板(1)固定连接第一顶出板(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一级顶出机构、二级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板(2)、第二顶出板(3)和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5)、连接杆(9)和弹簧(7),所述连接杆(9)上设置有圆形凸台,所述第一顶出板(2)和第二顶出板(3)都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顶出板(2)开孔直径小于圆形凸台,所述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大于圆形凸台,所述连接杆(9)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顶出板(3)和第一顶出板(2),所述弹簧(7)套设在连接杆(9)上,所述弹簧(7)两端分别连接底板(4)和凸台下表面,所述弹簧(7)外径小于第二顶出板(3)开孔直径,所述第一顶针(5)一端连接连接杆(9),另一端穿过动模板(1),
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6),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模具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