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忠专利>正文

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47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包括房体,房体内开设冷风井,房体的底部设置冷风腔,房体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冷风腔相通,冷风腔与冷风井相通,房体的墙体内安装抽气总管,房体的房间内各安装抽气支管,抽气支管分别与抽气总管连接,抽气支管上安装风机盘管,房体顶部安装外层房顶,外层房顶与房体的房顶间设置通风腔,通风腔与抽气总管相通。它在房体内安装有抽气总管,在房间内安装有抽气支管和风机盘管,抽气总管、抽气支管和风机盘管连接构成抽风制冷系统。抽风制冷系统的抽风动力来源于太阳能,夏季强烈的阳光使通风腔内的空气升温上浮,热空气上升使通风腔内产生负压,为抽取地下的空气提供动力,从而将地下的冷量抽入房间内为房间降温,既可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又可有效地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抽取地下的冷量为房屋散热降温的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种房屋建筑隔热性能较差,在夏季,太阳光照强烈、气温偏高,人们为了消暑降温便大量使用空调对房间散热,但是,大量使用空调一方面需消耗大量的电能,使供电系统担负更大的负荷;另一方面空调的大量使用会使气温进一步升高,同时易污染环境,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为经济环保的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它能够利用太阳能使房体内产生负压,将空气经地下抽出,空气携带地下的冷量进入每个房间,从而达到为房体降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包括房体,房体内开设冷风井,房体的底部设置冷风腔,房体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冷风腔相通,冷风腔与冷风井相通,房体的墙体内安装抽气总管,房体的房间内各安装抽气支管,抽气支管分别与抽气总管连接,抽气支管上安装风机盘管,房体顶部安装外层房顶,外层房顶与房体的房顶间设置通风腔,通风腔与抽气总管相通。为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通风腔内安装挡光板,挡光板将通风腔分成上下两层,挡光板上开设通气孔,挡光板上安装吊板,吊板与通气孔上下对应。通风腔内由上至下安装多块遮光板,每相邻的两块遮-->光板中,位于下方的遮光板的上边沿遮挡位于上方的遮光板的下边沿,两块遮光板的重叠部分相距一定距离。遮光板的一端向上弯折,遮光板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外层房顶由玻璃罩构成,玻璃罩与房体的房顶构成通风腔。通风腔的出风口处安装玻璃套筒。外层房顶由玻璃罩和瓦类屋面连接构成,玻璃罩、瓦类屋面和房体的房顶连接构成通风腔。通风腔的出口处安装玻璃套筒。外层房顶是四周密闭的玻璃套,玻璃套内设置通风腔,抽气总管的上端位于玻璃套内。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在房体内安装有抽气总管,在房间内安装有抽气支管和风机盘管,抽气总管、抽气支管和风机盘管连接构成抽风制冷系统。抽风制冷系统的抽风动力来源于太阳能,夏季强烈的阳光使通风腔内的空气升温上浮,热空气上升使通风腔内产生负压,为抽取地下的空气提供动力,从而将地下的冷量抽入房间内为房间降温,既可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又可有效地节省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外层房顶由玻璃罩和瓦类房顶连接构成;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外层房顶由单一的玻璃罩构成;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层房顶由玻璃套构成;图4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通风腔7内安装挡光板;图6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通风腔7内安装遮光板;图7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遮光板是折板式结构,遮光板的两端分别相对于挡光板中弯折。图中1-地面、2-冷风井、3-抽气支管进气口、4-玻璃套筒、5-挡光板、6-玻璃罩、7-通风腔、8-抽气总管、9-抽气支管、10-风机盘管、11-房体、12-进风口、13-冷风腔、14-通气孔、15-瓦类屋面、16-遮光板、17-挂件、18-吊板、19-挡光板支架、20-玻璃套、21-檐沟、22-遮光板的下折边、23-排水管、24-型钢、25-柔性垫-->块、26-塑钢窗框、27-钢筋网片、28-遮光板的上折边。具体实施方式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包括房体11,房体11内开设冷风井2,房体11的底部设置冷风腔13,冷风腔13与冷风井2相通,房体1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12,进风口12与冷风腔13相通,房体11的墙体内安装抽气总管8,房体11的房间内各安装抽气支管9,抽气支管9分别与抽气总管8连接,抽气支管9上安装风机盘管10,风机盘管10内的盘管与抽气支管9连接并相通,房体11顶部安装外层房顶,外层房顶与房体11的房顶间设置通风腔7,通风腔7与抽气总管8并相通。通风腔7内安装挡光板5,挡光板5将通风腔7分成上下两层,挡光板5上开设通气孔14,通气孔14可便于挡光板5上下两侧的空气贯通。挡光板5上安装吊板18,吊板18与通气孔14上下对应,如图5所示,每个通气孔14的下方均安装一个吊板18,吊板18一方面可保证挡光板5上下两则的空气贯通流动,另一方面保证阳光无法透过通气孔14照射到房体11的房顶上。通风腔7内由上至下安装多块遮光板16,如图6所示,每两块相邻的遮光板16中,位于下方的遮光板16的上边沿遮挡位于上方的遮光板16的下边沿,可保证阳光无法透过两遮光板16间的间隙照射到房顶;两块遮光板16的重叠部分相距一定距离,可保证遮光板16上下两侧的气流上下贯通,有利于气体的整体流动。多块遮光板16组合构成的遮光平面,可起到与挡光板5相同的作用。遮光板16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直板式结构,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折板式结构,图7中遮光板16的一端向上弯折,遮光板16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如图2所示,外层房顶可由单一的玻璃罩6构成,玻璃罩6与房体11的房顶构成通风腔7。通风腔7的出风口处安装玻璃套筒4,玻璃套筒4有利于热气体顺畅地排了房体11外。如图1所示,外层房顶由玻璃罩6和瓦类屋面15连接构成,玻璃罩6、瓦-->类屋面15和房体11的房顶连接构成通风腔7。通风腔7的出口处安装玻璃套筒4。如图3所示,外层房顶是四周密闭的玻璃套20,玻璃套20内设置通风腔7,抽气总管8的上端位于玻璃套20内。玻璃套20的下部设有排水管23,房体11外侧安装檐沟21,排水管23的下端位于檐沟21内,若通风腔7内有凝水出现,可由排水管23和檐沟21排出房体11外。玻璃套20相当于将玻璃罩6的底部密封起来,无需与房体11的房顶配合即可构成通风腔7,可使安装施工更加简单方便。型钢24可以是“C”形钢。抽气散热原理:夏季,阳光照射外层房顶,通风腔7内气温升高,空气受热上升使通风腔7内气压降低产生吸力,由于通风腔7与抽气总管8相联通,通风腔7内的吸力使地下的冷空气依次经进风口12、冷气腔13、冷风井2、各房间的抽气支管9和抽气总管8进入通风腔7内,并最终由通风腔7的出口排出房体11外,冷空气在流经房间内的抽气支管9时,进入风机盘管10内的盘管,风机盘管10内的风机转动,使房间内的热空气与盘管内的冷空气充分对流换热,吸走热量排出冷量,从而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包括房体(11),其特征在于:房体(11)内开设冷风井(2),房体(11)的底部设置冷风腔(13),房体(1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12),进风口(12)与冷风腔(13)相通,冷风腔(13)与冷风井(2)相通,房体(11)的墙体内安装抽气总管(8),房体(11)的房间内各安装抽气支管(9),抽气支管(9)分别与抽气总管(8)连接,抽气支管(9)上安装风机盘管(10),房体(11)顶部安装外层房顶,外层房顶与房体(11)的房顶间设置通风腔(7),通风腔(7)与抽气总管(8)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包括房体(11),其特征在于:房体(11)内开设冷风井(2),房体(11)的底部设置冷风腔(13),房体(1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12),进风口(12)与冷风腔(13)相通,冷风腔(13)与冷风井(2)相通,房体(11)的墙体内安装抽气总管(8),房体(11)的房间内各安装抽气支管(9),抽气支管(9)分别与抽气总管(8)连接,抽气支管(9)上安装风机盘管(10),房体(11)顶部安装外层房顶,外层房顶与房体(11)的房顶间设置通风腔(7),通风腔(7)与抽气总管(8)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其特征在于:通风腔(7)内安装挡光板(5),挡光板(5)将通风腔(7)分成上下两层,挡光板(5)上开设通气孔(14),挡光板(5)上安装吊板(18),吊板(18)与通气孔(14)上下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冷降温散热式房屋,其特征在于:通风腔(7)内由上至下安装多块遮光板(16),每相邻的两块遮光板(16)中,位于下方的遮光板(16)的上边沿遮挡位于上方的遮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