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386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支撑过滤器的过滤器框架是由柔软的材质制成,并且一侧形成有弹性挂钩,从而可以很容易的对空气净化装置进行装卸。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外观是由壳体所构成,在上述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一侧结合有空气净化装置,其包含有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以及使上述过滤器结合于壳体的过滤器框架。上述过滤器框架形成有弹性挂钩,其由于弹性复原力而挂钩结合于上述壳体,从而防止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从室内机分离出来。上述过滤器框架由塑料注射成型。依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很容易的进行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更为详细的说,本专利技术是涉及支撑过滤器的过滤器框架是由柔软的材质制成,并且一侧形成有弹性挂钩,从而可以很容易的对空气净化装置进行装卸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空调器是设置于办公室或家庭等的室内空间,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暖操作的制冷/暖装置。上述空调器是由压缩机-凝缩机-膨胀阀门-蒸发器构成冷媒循环的机器。空调器分为主要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还可以称为‘室外侧’或者‘放热侧’);以及主要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室内机(还可以称为‘室内侧’或者‘吸热侧’)。上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凝缩机(室外热交换机)和压缩机。上述室内机中设置有蒸发器(室内热交换机)。并且,众所周知,空调器大体上还可以分为室外机和室内机各自分离设置的分体式空调器;以及室外机和室内机一体形成的一体式空调器。上述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可以根据设置位置或形状区分为以下几种壁挂式、直立式、天花板管道式等。上述多样的室内机通过冷媒配管(图中没有提示)与室外机(图中没有提示)连接,从而构成冷媒循环。如图1所示,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下称为‘室内机’)固定设置于室内的天花板W上侧,吸入室内空气后,进行热交换,然后排出。因此,两侧方(图2中的前/后面)分别穿孔形成有排出口13和吸入口19。上述吸入口19连接有吸入管道S,上述吸入管道S的右侧端部贯通天花板W,与室内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13连接有排出管道B,上述排出管道B的左侧端也同于上述吸入管道S,贯通天花板W与室内连通。因此,室内空气可以通过上述吸入管道S流入到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流入的室内空气在室内机1内部完成热交换后,通过排出管道B重新排出到室内,从而调节室内空气。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显示依据以往技术的天花板管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底面斜视图。如图所示,室内机1具有横向长度较长的直六面体形状的外形,并且由多个壳体构成外观。即,上述室内机1的外观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构成上面外观的上面壳体12;构成左/右侧面外观的侧面壳体14;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壳体15;构成底面的下面壳体16;构成后面周边部的后面壳体(图3的图面符号18)。上述侧面壳体的右侧面紧贴设置有控制盒20。上述控制盒20用于控制室内机1及室外机的工作,其内部设置有多个电控部件及印刷电路板PCB。上述前面壳体15在遮蔽室内机1的前方的同时,引导经由上述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的排出。为此,上述前面壳体15的左右侧穿孔形成有排出口13,上述排出口13与前述的排出管道B连接。上述下面壳体16遮蔽室内机1的下面,因此,从下部观察安装于天花板的室内机1时,不会看到内部部件。并且,在上述室内机1发生故障时,可选择性的开放。因此,上述下面壳体16是由四角板形状的下面前方壳体16′,及尺寸稍大的下面后方壳体16”构成。一旦选择性的从室内机1分离出上述下面后方壳体16”,上述室内机1内部将向外部露出,从而可进行售后服务。在上述后面壳体18中,除了上下左右周边部以外,其中央部穿孔形成,并且如上所述,构成上述室内机1的后面外观一部分。并且,上述后面壳体18的穿孔的中央部形成有吸入口(图3的图面符号19),从而可以使室内空气流入到室内机1的内部。因此,上述吸入管道S连接于上述吸入口19,室内空间的空气将被吸入管道S所引导,从而流入到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上述室内机1内部的前半部安装有送风装置30。上述送风装置30的作用是快速旋转送风风扇32,强制空气的流动。上述送风装置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将上述送风风扇32收容于内部,引导送风风扇32的风向的外壳34;与上述送风风扇32轴结合,产生旋转动力的电机36;用于将上述电机36安装于室内机1内部的电机托架38。上述送风风扇32的多个叶片以相等间隔形成于外周面,从而又被称为多叶片风扇。上述送风风扇在旋转时,通过左右侧向内部吸入空气,然后向外周面方向排出。因此,上述外壳34的左/右侧及前方开口形成,空气将从开口的左/右侧流入,流入的空气将被引导到前方进行送风。并且,上述外壳34的开口的前方与上述排出口13的后面接触设置,从而可使上述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通过排出口排出到外部。上述送风装置30的后侧设置有热交换机40。上述热交换机40的作用是使通过吸入口19吸入到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机倾斜安装于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从而与空气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上述热交换机40的下侧设置有上面向下方凹陷的排水底盘50。上述排水底盘50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与热交换机40接触后产生于外面的凝缩水。另外,上述后面壳体18的后侧设置有过滤器60。上述过滤器60的作用是对流入到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上述过滤器整体穿孔形成有微细的孔,周边牢固的结合有过滤器框架62,上述过滤器框架62将具有较窄幅度的金属板四角弯曲形成。因此,上述过滤器60被过滤器框架62所支撑,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快速贯通的空气而引起的变形。并且,上述过滤器60被过滤器托架70约束,并固定于上述后面壳体18的前面。如图3所示,上述过滤器托架70是将横向长度较长的铁板向上下方向弯曲多次形成。上述过滤器托架通过约束上述过滤器框架62的上下部前面,从而防止上述过滤器框架62脱离。即,上述后面壳体18的前面上部的左右侧分别形成有一个上述过滤器托架70。上述过滤器托架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所构成上部托架72,在右侧观察时,它大概呈“”形状的纵断面;下部托架74,它紧贴于上述后面壳体18的前面下部一侧,从右侧观察时,大概呈“”形状的纵断面。因此,一旦上述上部托架72的上部右侧面和下部托架74的下部右侧面紧贴于上述后面壳体18的前面,上述上部托架72和下部托架74将向相互对应的方向开口。并且,一旦过滤器60插入于上述上部托架72和下部托架74之间,上述过滤器60的过滤器框架62将由于过滤器托架70的作用,而被限制前面上/下端部,从而只能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如上所述构成的过滤器60存在如下缺陷。即,上述过滤器60被过滤器框架62所牢固的支撑,且具有四角板形状,并滑动插入于上述过滤器托架70内部被固定。由于上述过滤器框架62和过滤器托架70的约束,上述过滤器将不会从室内机1脱离。因此,将室内机1安装于天花板W上侧后,为了清除异物而需要拆卸过滤器60的情况下,要向上述过滤器60的安装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右侧或左侧滑动,因此需要确保与上述过滤器60的长度相对应的空间。另外,通过滑动拆卸的过滤器60的拆卸工作并不容易进行。不但如此,由于过滤器框架62由铁材料制成,因此上述过滤器60的重量将加重,并且还需要其他的结合部件(过滤器托架),因此会导致材料费上升,所以不利于价格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过滤器的过滤器框架由柔软的工程塑料注射成型,从而可以节省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框架一侧形成弹性挂钩,并使弹性挂钩在壳体一侧产生弹性力的状态下挂钩固定,从而使空气净化装置的装卸工作变得容易。为了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外观是由壳体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器的室内机中:上述壳体的一侧结合有空气净化装置,其包含有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异物的过滤器,以及使上述过滤器结合于壳体的过滤器框架,上述过滤器框架形成有弹性挂 钩,其由于弹性复原力而挂钩结合于上述壳体,从而防止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从室内机分离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