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含硅氧烷聚合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湿固化,相比较于异氰酸酯湿固化,硅氧烷湿固化过程中不释放气体,不起泡,并且固化后结构中的Si-O-Si键使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候性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弹性体等领域。当前关于合成硅氧烷湿固化聚合物,以端硅氧烷聚醚(MS)和端硅氧烷聚氨酯(SPU)研究的较多,已有商品化问世。但SPU、MS存在一些缺点,例如:SPU分子主链为氨基甲酸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粘度,影响其施工便利性;MS分子主链为聚醚结构,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但拉伸强度偏低。而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主链为C-C结构,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又由于分子侧链上可以引入酯基、羟基、羧基、腈基、苯基等极性基团,赋予其良好的粘结性。将活性硅氧烷基团引入到聚丙烯酸酯中,可以实现聚丙烯酸酯的室温湿固化,有望获得综合性能优于MS、SPU的聚合物材料。目前文献或专利资料中报道的关于合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通过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和异氰酸酯硅氧烷偶联剂反应,合成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再将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与烯类单体在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传统自由基聚合,合成出可室温湿固化聚丙烯酸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通过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和异氰酸酯硅氧烷偶联剂反应,合成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再将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与烯类单体在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传统自由基聚合,合成出可室温湿固化聚丙烯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的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的结构如下:
其中:R1为-H、-CH3中的一种或几种;R2为-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中的一种或几种;R3为-OCH3、-OCH2CH3中的一种或几种;R4为-CH3、-OCH3、-OCH2CH3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含双键硅氧烷偶联剂的制备
将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异氰酸酯硅氧烷偶联剂、催化剂I加到反应容器中,升温到50℃~70℃,机械搅拌反应1~3小时,得到含双键的硅氧烷偶联剂;
(2)含硅氧烷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将烯类单体、含双键硅氧烷偶联剂、溶剂、链转移剂、引发剂加入反应容器中,80℃~90℃反应;反应期间利用气相色谱监测烯类单体的反应情况,反应至烯类单体转化率大于98%,结束反应,制得含硅氧烷丙烯酸酯聚合物;
(3)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固化
将催化剂II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聚合物中,搅拌均匀,室温固化,制得硅氧烷交联的聚丙烯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室温湿固化含硅氧烷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异氰酸酯基硅氧烷偶联剂为3-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池全超,任强,汪称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