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聚合物,所述丙烯聚合物经DSC测试没有熔点,为无规丙烯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分子量分布为1.0‑3.0,优选为1.6‑2.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反应的条件下,使丙烯与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
A propylene polymer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没有熔点的无规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属于丙烯聚合物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合成树脂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合成树脂进口国,目前聚烯烃产量所占比例已近60%,烯烃树脂与其它树脂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在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中被用于重点推广的材料。聚丙烯是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用途极广的合成树脂之一,2017年达到7000万吨。无规聚丙烯具有溶解性好、抗湿性和抗化学性好等特点;可作为涂料和粘合剂组分、共混物主剂、特殊材料调配剂、密封剂等许多方面的应用。传统非均相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的无规聚丙烯,仍含有全同链段,非真正意义上的无规聚丙烯。1995年,Brookhart等报道了一类α-二亚胺镍和钯配合物,对烯烃聚合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对极性单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催化烯烃同极性单体共聚,使得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得到重视。这类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甲基铝氧烷或者烷基铝作用下,在常温或低温下能高活性的催化乙烯齐聚或聚合。Bazan等报道了ɑ-酮-β-二亚胺镍催化剂(Chem.Commun.2009,6177-6179),在-10℃下催化丙烯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1.05的烯烃产物。当前提高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活性的方式,一种是降低聚合温度,另一种是依靠增大配合物位阻来抑制链转移,以达到更高温度下的聚合。然而过低的温度不适用于现有的工业反应装置,过大的配体位阻又使得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开发合成较为简单,且耐高温的聚合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丙烯聚合物经DSC测试没有熔点,为完全无规的丙烯聚合物,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丙烯聚合物,所述丙烯聚合物为无规丙烯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分子量分布为1.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丙烯聚合物没有熔点,为完全无规的丙烯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为1.6-2.0,例如可以为1.6、1.7、1.8、1.9、2.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反应的条件下,使丙烯与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烃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1-R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烃基,R1-R4可任意地相互成环;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n为满足M价态的整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的烃基,优选C1-C10的烷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1-R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未取代的C1-C10的烃基,R1-R4可任意地相互成环;优选R1和R4键连成环,R2和R3键连成环;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n为满足M价态的整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烷基或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直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烯基或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0的烷芳基或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脂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0的芳杂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氧基,优选C1-C6的直链烷基和直链烷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1-R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烷基或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直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烯基或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0的烷芳基或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脂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0的芳杂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氧基,R1-R4可任意地相互成环;优选R1和R4键连成环,R2和R3键连成环;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n为满足M价态的整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烃基,优选C1-C10的烷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21和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的烃基,优选C1-C10的烃基,位于同一个苯环上的R21和R22可相互成环;M为Ⅷ族金属,优选为镍;X选自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优选为卤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烷基或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直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烯基或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0的烷芳基或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脂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0的芳杂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氧基,优选C1-C6的直链烷基和直链烷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21和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直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烷基或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直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支链烯基或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0的烷芳基或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的脂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C10的芳杂环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氧基,位于同一个苯环上的R21和R22可相互成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M为镍,X为卤素。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取代是指R1-R10、R1-R4、R21和R22中的烃基,优选烷基、环烷基、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中主链上的碳原子可任选地被杂原子取代,以及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可任选地被杂原子、烷基或烷氧基取代;所述杂原子包括氧原子、氮原子、硼原子、硫原子、磷原子、硅原子、锗原子、锡原子和卤原子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主催化剂选自以下式I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配合物1:R1=R3=R4=R6=Me,R2=R5=R7=R8=R9=R10=R21=R22=H,X=Br;配合物2:R1=R3=R4=R6=Et,R2=R5=R7=R8=R9=R10=R21=R22=H,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聚合物,所述丙烯聚合物为无规丙烯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分子量分布为1.0-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聚合物,所述丙烯聚合物为无规丙烯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分子量分布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聚合物为没有熔点的无规丙烯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为1.6-2.0。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反应的条件下,使丙烯与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
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烃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1-R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烃基,R1-R4可任意地相互成环;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n为满足M价态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4的烃基,优选C1-C10的烷基,更优选C1-C6的烷基,R1-R10可任意地相互成环;R1-R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未取代的C1-C10的烃基,R1-R4可任意地相互成环;优选R1和R4键连成环,R2和R3键连成环;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烃基;n为满足M价态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催化剂选自式II所示的金属配合物:
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烃基,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洁,高榕,周俊领,郭子芳,张晓帆,李季禹,赵惠,张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