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聚合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341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烯聚合方法,步骤是:1)预聚合反应 将催化剂及冷却至5‑10℃的液相丙烯在预聚合反应区内混合、搅拌,并进行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时间12‑17min,压力为3.5‑4.0MPag;2)液相聚合反应 将来自预聚合反应区的反应物料和新补充的液相丙烯、氢气、乙烯、丁烯等单体送入液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液相聚合反应;3)气相聚合反应来自液相聚合反应区的混合物料进入气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气相聚合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环管反应器作为液相聚合反应方式、卧式搅拌反应器作为气相聚合反应方式,通过两种反应器的串联操作,既简化生产流程,又可生产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聚丙烯。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聚合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合物聚合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丙烯聚合方法及装置,属于高分子材料

技术介绍
现有丙烯聚合工艺,不同反应器的结构、操作和控制差别较大,优缺点也很明显。其中,相比釜式液相反应器,环管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撤热能力强,时空产率高,丙烯转化率高,聚合物分散均匀,满管操作,温度控制稳定。同样,与釜式液相反应器一样,由于环管反应器出料为液相混合物料,不能直接进入气相流化床反应器,需要外加蒸汽汽化液相丙烯后,才能进入气相流化床反应器,蒸汽耗量较大,流程较复杂。相比立式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气相卧式搅拌反应器可进行全液相进料,聚合物搅拌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热造成反应失控。且气相卧式搅拌反应器可分区控制温度,出料聚合物中烃含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聚合方法,采用环管反应器作为液相聚合反应方式、卧式搅拌反应器作为气相聚合反应方式,通过两种反应器的串联操作,既简化生产流程,又可生产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聚丙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丙烯聚合方法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预聚合反应/n将催化剂及冷却至5-10℃的液相丙烯在预聚合反应区内混合、搅拌,并进行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时间12-17min,压力为3.5-4.0MPag;/n2)液相聚合反应/n将来自预聚合反应区的反应物料和新补充的液相丙烯、氢气、乙烯、丁烯等单体送入液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液相聚合反应;/n液相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67-77℃,压力3.0-3.9MPag,/n从液相聚合反应器下部排出混合物料,所述混合物料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5-60%;/n3)气相聚合反应/n来自液相聚合反应区的混合物料进入气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反应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聚合反应
将催化剂及冷却至5-10℃的液相丙烯在预聚合反应区内混合、搅拌,并进行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时间12-17min,压力为3.5-4.0MPag;
2)液相聚合反应
将来自预聚合反应区的反应物料和新补充的液相丙烯、氢气、乙烯、丁烯等单体送入液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液相聚合反应;
液相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67-77℃,压力3.0-3.9MPag,
从液相聚合反应器下部排出混合物料,所述混合物料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5-60%;
3)气相聚合反应
来自液相聚合反应区的混合物料进入气相聚合反应区,进行气相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65-100℃,压力为2.4-2.8MPag;
气相丙烯从反应器上部排出,经膨胀降低气相流速后,分离出粒径小于50微米的聚合物,其余气相进行旋风分离,进一步分离出粒径小于15微米的聚合物,剩余气相再进行冷凝、分液,去除聚合反应热,将得到的液相丙烯送回至气相聚合反应区的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为65-100℃,丁烯和新的液相丙烯也加入至液相丙烯中回到反应器;分液后的不凝气与氢气混合后返回气相聚合反应区的反应器中,从该反应器下部排出混合物料,所述混合物料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75-85%;
出旋风分离后,平衡气相聚合反应区压力的未反应丙烯,去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聚合反应区温度控制在22-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使液相聚合反应器内的混合物料处于循环状态,控制物料流速在6-8米/秒,防止混合物料中的聚合物沉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生产均聚聚丙烯时,向环管反应器底部加入液相丙烯、氢气;生产乙丙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时,向环管反应器底部加入液相丙烯、乙烯、氢气;生产丙丁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时,向环管反应器底部加入液相丙烯、丁烯、氢气;生产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时,向环管反应器底部加入液相丙烯、乙烯、丁烯、氢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碧磊高军杨卫东范昌海陈秀平洪日周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