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177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包括均安装在侧板上的校平机构、定长切断机构、校直较平机构以及单边校直机构,前述机构在侧板上的安装顺序为校平机构、多个定长切断机构、校直较平机构、多个定长切断机构、多个单边校直机构、校直较平机构,且钣金件依次穿过前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侧板上设置不同的成型机构和检测机构,能够快速的将钣金件进行加工成C形件,另外由于钣金件在进入前以及每次弯折后都会经过校直校平机构进行校正,同时每次弯折过程分为多次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塑性弹性造成的形变,因此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A roll forming system for C-shap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
本技术涉及塑性变形滚压加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制造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于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而某些钣金类零件生产工艺复杂又无法很好的确保质量稳定性,为了追求产品质量的高稳定性,效率产能,以及生产工艺优化,随之演变出了滚压成形生产工艺。滚压成形(ColdRollForming)是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型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端面型材的工艺技术,但是板材在进行横向弯曲过程中都伴着弹性变形,因此为了避免塑性变形总成的质量问题,一般的C形件都需要很多到工序来完成,其中包括多个切断工序,校平校直工序等,且部分工序需要人工来衔接,因此整个C形件制成工序复杂,效率低,且切断也不准确。CN109702429A公开了一种异形截面锥体弧段的滚压加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C边无余量平直滚压,实现C边无余量成形,省掉后续极其繁琐、困难的车加工去除余量工序;步骤二:在线排冲叶形孔,将三维空间叶型孔转换成二维平面状态,达到高效的在线平面冲切目的;步骤三:在线锥台滚压成形,将平直的C形条带进行水平侧弯,形成扇形,再进行卷曲,形成异形截面锥体,之后下线切断,即获得锥体弧段。该文献公开了一种只能成型一个C形件,因此其效率也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生产效率高的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包括均安装在侧板上的校平机构、定长切断机构、校直较平机构以及单边校直机构,前述机构在侧板上的安装顺序为校平机构、多个定长切断机构、校直较平机构、多个定长切断机构、多个单边校直机构、校直较平机构,且钣金件依次穿过前述机构;校平机构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第一上轧辊的辊身设有第一上滚轮,第一下轧辊的辊身对应第一上滚轮设有第一下滚轮,第一下滚轮上设有定位校平槽,第一上轧辊和第一下轧辊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一链轮;定长切断机构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二上轧辊和第二下轧辊,第二上轧辊的辊身设有第二上滚轮,第二下轧辊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设有第二下滚轮,第二下滚轮上设有不同弯折度和形状的定位定形槽,第二上轧辊和第二下轧辊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二链轮;校直较平机构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三上轧辊和第三下轧辊,第三上轧辊的辊身设有第三上滚轮,第三下轧辊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设有第三下滚轮,第三下滚轮表面平整,第三下滚轮两侧设有竖直的定位轮,第三上轧辊和第三下轧辊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三链轮;单边校直机构包括第四下轧辊,第四下轧辊的辊身设有第四下滚轮,第四下滚轮的两边对应设有第一侧滚轮和第二侧滚轮,第一侧滚轮与第四下滚轮配合的面为竖直面或斜面,第二侧滚轮与第四下滚轮配合的面为斜面或竖直面,第四下滚轮上方对应设有较直斜盘,较直斜盘的外圆周为直角锥面或者钝角锥面;第四下轧辊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上,轴头上均设有第四链轮;钣金件依次穿过定位校平槽、定位定形槽、第三下滚轮和第四下滚轮的上表面。较佳的,定长切断机构共2-11个,其中1-4个设于校直较平机构前,1-7个设于单边校直机构。较佳的,定长切断机构共计十一个,前四个定长切断机构上的定位定形槽两端设有小段斜面,且斜面相对平面的倾斜角度依次为20°、40°、60°和75°,后七个定位定形槽的弯折面从内向里依次为小段斜面和大段斜面,小段斜面和大段斜面始终保持90°夹角,且大段斜面相对平面的倾斜角度依次为10°、19°、32°、43°、54°、65°、75°、80°。较佳的,单边校直机构设有2n个,其中n为自然数。较佳的,单边校直机构共计4个,其中前两个单边校直机构的较直斜盘外圆周为92°-97°的锐角,后两个单边校直机构的较直斜盘外圆周为直角,相邻的两个单边校直机构的较直斜盘交错设置在侧板的两端。较佳的,位于系统末端的校直较平机构的第三上滚轮的形状与产品形状相匹配。较佳的,位于系统末端的校直较平机构也可替换为较平机构,对应的校平机构上的第一上滚轮的形状与产品形状相匹配本技术通过在侧板上设置不同的成型机构和检测机构,能够快速的将钣金件进行加工成C形件,另外由于钣金件在进入前以及每次弯折后都会经过校直校平机构进行校正,同时每次弯折过程分为多次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塑性弹性造成的形变,因此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钣金件制成C形件的变形过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校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图1中01组钣金件加工);图3是本技术中定长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图1中04组钣金件加工);图4是本技术中校直较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图1中06组钣金件加工);图5为图1中07组钣金件加工的定长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单边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图1中16组钣金件加工);图7为图1中01-05组钣金件加工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各个机构的上滚轮和下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08-13组钣金件加工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各个机构的上滚轮和下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14-15组钣金件加工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中16-17组钣金件加工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18组钣金件加工的加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校平机构;11-第一上轧辊;111-第一上滚轮;12-第一下轧辊;121-第一下滚轮;122-定位校平槽13-第一链轮;2-定长切断机构;21-第二上轧辊;211-第二上滚轮;22-第二下轧辊;221-第二下滚轮;222-定位定形槽23-第二链轮;3-校直较平机构31-第三上轧辊;311-第三上滚轮;32-第三下轧辊;321-第三下滚轮;33-第三链轮;34-定位轮;4-单边校直机构;41-较直斜盘;42-第四下轧辊;421-第四下滚轮;43-第四链轮;44-第一侧滚轮;45-第二侧滚轮;5-侧板;6-钣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均安装在侧板(5)上的校平机构(1)、定长切断机构(2)、校直较平机构(3)以及单边校直机构(4),前述机构在所述侧板(5)上的安装顺序为校平机构(1)、多个定长切断机构(2)、校直较平机构(3)、多个定长切断机构(2)、多个单边校直机构(4)、校直较平机构(3),且钣金件(6)依次穿过前述机构;/n所述校平机构(1)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轧辊(11)和第一下轧辊(12),所述第一上轧辊(11)的辊身设有第一上滚轮(111),所述第一下轧辊(12)的辊身对应第一上滚轮(111)设有第一下滚轮(121);所述第一下滚轮(121)上设有定位校平槽(122);所述第一上轧辊(11)和第一下轧辊(1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一链轮(13);/n所述定长切断机构(2)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二上轧辊(21)和第二下轧辊(22),所述第二上轧辊(21)的辊身设有第二上滚轮(211),所述第二下轧辊(22)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311)设有第二下滚轮(221);所述第二下滚轮(221)上设有不同弯折度和形状的定位定形槽(222);所述第二上轧辊(21)和第二下轧辊(2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二链轮(23);/n所述校直较平机构(3)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三上轧辊(31)和第三下轧辊(32),所述第三上轧辊(31)的辊身设有第三上滚轮(311),所述第三下轧辊(32)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311)设有第三下滚轮(321);所述第三下滚轮(321)表面平整;所述第三下滚轮(321)两侧设有竖直的定位轮(34);所述第三上轧辊(31)和第三下轧辊(3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三链轮(33);/n所述单边校直机构(4)包括第四下轧辊(42);所述第四下轧辊(42)的辊身设有第四下滚轮(421);所述第四下滚轮(421)的两边对应设有第一侧滚轮(44)和第二侧滚轮(45);所述第一侧滚轮(44)与所述第四下滚轮(421)配合的面为竖直面或斜面;所述第二侧滚轮(45)与所述第四下滚轮(421)配合的面为斜面或竖直面;所述第四下滚轮(421)上方对应设有较直斜盘(41);所述较直斜盘(41)的外圆周为直角锥面或者钝角锥面;/n所述第四下轧辊(42)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第四链轮(43);/n所述钣金件(6)依次穿过定位校平槽(122)、定位定形槽(222)、第三下滚轮(321)和第四下滚轮(421)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形件滚压成型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均安装在侧板(5)上的校平机构(1)、定长切断机构(2)、校直较平机构(3)以及单边校直机构(4),前述机构在所述侧板(5)上的安装顺序为校平机构(1)、多个定长切断机构(2)、校直较平机构(3)、多个定长切断机构(2)、多个单边校直机构(4)、校直较平机构(3),且钣金件(6)依次穿过前述机构;
所述校平机构(1)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一上轧辊(11)和第一下轧辊(12),所述第一上轧辊(11)的辊身设有第一上滚轮(111),所述第一下轧辊(12)的辊身对应第一上滚轮(111)设有第一下滚轮(121);所述第一下滚轮(121)上设有定位校平槽(122);所述第一上轧辊(11)和第一下轧辊(1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一链轮(13);
所述定长切断机构(2)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二上轧辊(21)和第二下轧辊(22),所述第二上轧辊(21)的辊身设有第二上滚轮(211),所述第二下轧辊(22)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311)设有第二下滚轮(221);所述第二下滚轮(221)上设有不同弯折度和形状的定位定形槽(222);所述第二上轧辊(21)和第二下轧辊(2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二链轮(23);
所述校直较平机构(3)包括互相对应的第三上轧辊(31)和第三下轧辊(32),所述第三上轧辊(31)的辊身设有第三上滚轮(311),所述第三下轧辊(32)的辊身上对应第三上滚轮(311)设有第三下滚轮(321);所述第三下滚轮(321)表面平整;所述第三下滚轮(321)两侧设有竖直的定位轮(34);所述第三上轧辊(31)和第三下轧辊(32)的辊颈均通过轴承座设于侧板(5)上,轴头上均设有互相配的第三链轮(33);
所述单边校直机构(4)包括第四下轧辊(42);所述第四下轧辊(42)的辊身设有第四下滚轮(421);所述第四下滚轮(421)的两边对应设有第一侧滚轮(44)和第二侧滚轮(45);所述第一侧滚轮(44)与所述第四下滚轮(421)配合的面为竖直面或斜面;所述第二侧滚轮(45)与所述第四下滚轮(421)配合的面为斜面或竖直面;所述第四下滚轮(421)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思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阳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