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1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31
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包括沉淀沟渠、集污锥底圆池、曝气池和生态塘;尾水管与沉淀沟渠的一侧连通,沉淀沟渠的另一侧通过栅栏与集污锥底圆池的一侧上部连通形成切向进水通道;集污锥底圆池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一级过滤坝与曝气池的一侧上部连通;曝气池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二级过滤坝与生态塘连通;集污锥底圆池底部通过排淤管连接有抽淤设备;集污锥底圆池中部放置有水下紫外线灯;沟渠段的进水端底部水平设置,出水端的底部凹陷并向出水端倾斜,且出水端的左右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斜槽;每个斜槽低端都设置有备用排污管;沟渠段内根据尾水特点放置有生物毛刷、净水鱼类和生态基带中的一种以上。本系统尾水净化效果佳,维护及运行成本低。

Circulating treatment system of tailwater d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尾水处理的
,具体是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河道网箱养殖一直来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但网箱养殖一般适合河道面宽水深之水域,而池塘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相对网箱养殖则低得多。近年来由于国家生态环保的压力,当前江河水库网箱全面禁养、提倡绿色环保和集约化养殖,池塘养殖也顺应成为主打的水产养殖方式。然而,由于国家生态环保的压力,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着尾水达标排放严格、水资源利用紧张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减少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的尾水排放,是淡水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低碳、高效、环保的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现代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故需要一种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公开文献也报道了一些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技术,例如:1、中国专利:一种适宜于内陆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净化循环系统,申请号:201910852773.5,申请日2019.09.10,申请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地址: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杭长桥南路999号,专利技术人:原居林、刘梅、倪蒙、练青平、郭爱环、顾志敏,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尾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适宜于内陆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净化循环系统,一种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净化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生态沟渠或管道连通养殖池塘的沉淀池、与沉淀池连通的用以调节水中含氧量的曝气池、以及与曝气池相连通的生态池,经过净化循环的尾水可以达标排放或循环进入养殖池塘利用;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曝气池连通处以及所述曝气池与所述生态池连通处均设置有过滤坝。本专利技术不但能有效净化养殖尾水改善周边水环境,而且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达50%以上,一次性投资少、运行成本低。2、中国专利:一种养殖过程中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申请号:201720917397.X,申请日:2017.07.26,专利权人:长兴龙青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地址:313100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南杨村小中施,专利技术人:洑月龙、王绍杰、王金星,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过程中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养殖池、污水池、修复池、鹅卵石过滤池、生态池、输水管道以及水泵,养殖池、污水池、修复池、鹅卵石过滤池和生态池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养殖池的出水口与污水池的进水口相连,污水池的出水口与修复池的进水口相连,修复池的出水口与鹅卵石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鹅卵石过滤池的出水口与生态池的进水口相连,生态池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养殖池的进水口相连,水泵设置在输水管道上,修复池内种植有净水植物,并设置有芽孢杆菌投放装置。养殖池中产生的尾水通过污水池、修复池、鹅卵石过滤池和生态池的处理后,返回至养殖池中进行回用,从而实现了尾水的循环利用。3、中国专利:一种水槽集中养殖鱼类的废弃物回收及尾水治理方法,申请号:201810490224.3,申请日:2018.05.21,申请人:湖南骁睿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13200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镇南山村十组,专利技术人:黄超,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槽集中养殖鱼类的废弃物回收及尾水治理方法,主要将养殖池塘内的养殖尾水进行治理,并且将尾水内的杂志进行沉淀、回收利用,沉淀利用沉淀池内的絮凝剂加速尾水沉淀并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内营养盐,沉淀过后的养殖尾水会经过曝气进行降解,降解主要通过生物制剂降解水中污染物,最后在过滤坝内污染物会由细沙阻挡去除漂浮物,被过滤的养殖尾水最后经过生物净化池经过植物与生物的作用下再次净化,最后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向养殖池塘或外部河道进行排放。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循环利用养殖尾水,并且将污染混杂的尾水分次过滤最后达到标准后进入养殖,有效的应用回收的养殖废弃物供生物以及植物生长,进行生态养殖循环。4、中国专利:一种海虾养殖池塘尾水处理循环系统,申请号:201611006089.8,申请日:2016.11.16,申请人: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地址:538000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大道国税局综合楼2单元401号房,专利技术人:黄霞跃、韦健珉、梁海、曾柳敏,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虾养殖池塘尾水处理循环系统,包括室外养殖水预处理系统和室内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所述室外养殖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海虾养殖池塘尾水在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固体废弃物;将沉淀后的水曝气处理23小时;曝气处理后的水加入除色除味剂;除色除味后的水经过过滤网过滤除去粒径大于100微米颗粒杂质后,进入室内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室内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将过滤后的水抽入回水池;经回水池处理的水经过循环水泵抽提至生物过滤器;经生物过滤器处理后的水直接进入海虾养殖池。本专利技术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利用率高达99%以上,处理后的水中有害物质减少,实现产品绿色无公害。然而,经实际应用研究发现,目前的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有的净水效果不佳,有的容易导致寄生虫病(如小瓜虫等)蔓延暴发,有的维护不便、处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该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尾水净水效果佳,有效预防病源,且维护及运行成本低。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包括沉淀沟渠、集污锥底圆池、曝气池和生态塘;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尾水管与沉淀沟渠的一侧连通,沉淀沟渠的另一侧通过栅栏与集污锥底圆池的一侧上部连通形成切向进水通道;集污锥底圆池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一级过滤坝与曝气池的一侧上部连通;曝气池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二级过滤坝与生态塘连通;集污锥底圆池底部通过排淤管连接有抽淤设备;集污锥底圆池中部放置有水下紫外线灯,对尾水病菌进行杀灭处理;沉淀沟渠根据地势,其内分为一个以上的沟渠段,多个沟渠段呈串联且阶梯布置,上沟渠段的底部高于下级沟渠段的底部,相邻沟渠段的上部都通过栅栏连通;沟渠段的进水端底部水平设置,出水端的底部凹陷并向出水端倾斜,且出水端的左右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斜槽,斜槽占沟渠长度小于沟渠总成的三分之一;沟渠段的进水口要高于出水口,这样设置尾水从高处进入沟渠时,能形成向前的推力,沉淀物不易在水平底面集结,利于沉淀物集中在斜槽内;每个沟渠段的斜槽低端都设置有通入下级沟渠段的带有阀门的备用排污管,最下级沟渠段的备用排污管与集污锥底圆池的下部连通;沟渠段内根据尾水特点放置有生物毛刷、净水鱼类和生态基带中的一种以上;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尾水排入沉淀沟渠,尾水水体的沉淀物沉降集中于斜槽内,尾水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沟渠、集污锥底圆池(9)、曝气池(11)和生态塘(12);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1)的尾水管(2)与沉淀沟渠的一侧连通,沉淀沟渠的另一侧通过栅栏(5)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一侧上部连通形成切向进水通道;集污锥底圆池(9)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一级过滤坝(10)与曝气池(11)的一侧上部连通;曝气池(11)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二级过滤坝(13)与生态塘(12)连通;集污锥底圆池(9)底部通过排淤管(15)连接有抽淤设备(16);集污锥底圆池(9)中部放置有水下紫外线灯,对尾水病菌进行杀灭处理;沉淀沟渠根据地势,其内分为一个以上的沟渠段,多个沟渠段呈串联且阶梯布置,上沟渠段(3)的底部高于下级沟渠段(7)的底部,相邻沟渠段的上部都通过栅栏(5)连通;沟渠段的进水端底部水平设置,出水端的底部凹陷并向出水端倾斜,且出水端的左右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斜槽;每个沟渠段的斜槽低端都设置有通入下级沟渠段的带有阀门的备用排污管(6),最下级沟渠段的备用排污管(6)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下部连通;沟渠段内根据尾水特点放置有生物毛刷、净水鱼类和生态基带中的一种以上;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尾水排入沉淀沟渠,尾水水体的沉淀物沉降集中于斜槽内,尾水再通过栅栏(5)汇入集污锥底圆池(9)内形成环流,使水中悬浮物集中于集污锥底圆池(9)底;经集污锥底圆池(9)沉淀和紫外线杀菌后的尾水通过一级过滤坝(10)后进入曝气池(11),对水体不断增氧曝气处理水体;经过曝气池(11)处理的尾水通过二级过滤坝(13)进入生态塘(12),对尾水进行最后生物处理;经生态塘(12)处理的水体可通过抽水设备和管道回流进行再次净化处理,或是回流作养殖的循环用水,或是作灌溉之用,或是检测达标直排江河湖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沟渠、集污锥底圆池(9)、曝气池(11)和生态塘(12);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1)的尾水管(2)与沉淀沟渠的一侧连通,沉淀沟渠的另一侧通过栅栏(5)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一侧上部连通形成切向进水通道;集污锥底圆池(9)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一级过滤坝(10)与曝气池(11)的一侧上部连通;曝气池(11)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二级过滤坝(13)与生态塘(12)连通;集污锥底圆池(9)底部通过排淤管(15)连接有抽淤设备(16);集污锥底圆池(9)中部放置有水下紫外线灯,对尾水病菌进行杀灭处理;沉淀沟渠根据地势,其内分为一个以上的沟渠段,多个沟渠段呈串联且阶梯布置,上沟渠段(3)的底部高于下级沟渠段(7)的底部,相邻沟渠段的上部都通过栅栏(5)连通;沟渠段的进水端底部水平设置,出水端的底部凹陷并向出水端倾斜,且出水端的左右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斜槽;每个沟渠段的斜槽低端都设置有通入下级沟渠段的带有阀门的备用排污管(6),最下级沟渠段的备用排污管(6)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下部连通;沟渠段内根据尾水特点放置有生物毛刷、净水鱼类和生态基带中的一种以上;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尾水排入沉淀沟渠,尾水水体的沉淀物沉降集中于斜槽内,尾水再通过栅栏(5)汇入集污锥底圆池(9)内形成环流,使水中悬浮物集中于集污锥底圆池(9)底;经集污锥底圆池(9)沉淀和紫外线杀菌后的尾水通过一级过滤坝(10)后进入曝气池(11),对水体不断增氧曝气处理水体;经过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吕业坚肖珊叶香尘滕忠作莫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