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982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属于矿山开采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包括L1输送机和L2输送机,所述L1输送机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所述L1输送机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设置在L2输送机头部上方,L1输送机通过转盘Ⅰ能够绕L2输送机转动,从而减小了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所述L2输送机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通过升降轮组能够将L2输送机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上方;整个装置转移时无需拆分,从而节约转场及复位时间。

A kind of intelligent transfer device after moving crushing station and its transfer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输送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
技术介绍
针对环保、节能、智能化是当代机械设备产品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连续采矿工艺以环保、节能、高效得到行业的积极推广。矿山传统的开采输送方法为间断开采方法,这种方法土建工程量大,周期长;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输送石料,由于矿山距离储存物料的场地距离较远,路途不平坦,需要修筑运输道路,初始投资大,汽车的运行、维护及保养成本高;运输安全成本高,危险性大。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897543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式转载带式输送机,电动滚筒安装在机头架的前端,机头架的后端与中间架的前端间由第一连接板相连,中间架的后端与机尾架的前端间由第二连接板相连,机尾轮装配在机尾架的后端内框中,在机头架、中间架和机尾架的框体上端及下端分别安装有数量大于1的上托辊及下托辊,行走在上托辊及下托辊上的胶带绕在电动滚筒和机尾轮上;于机尾架的下侧端安装有数量为2的机尾行走装置,机尾行走装置的行走轮与轨道接触;在机头架的下侧端安装有数量大于1的液压支柱,液压支柱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从而简单方便地将地下巷道中的渣石转运出去。但由于连续采矿工艺是采用移动破碎站后连接一系列带式输送机进行物料转运,目前移动破碎站后采用的转载设备:转载桥、转载机受限于长度较短(一般不大于50m)都不能满足采矿过程中爆破放炮要求80m以外的安全距离;放炮时,各设备要分离开,分别移到80m以外安全的地方;放炮完后,需要重新安装复位,通常一次复位需要2小时以上,降低了连续采矿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移动破碎站后采用的转载设备受限于长度较短、不能满足采矿过程中爆破放炮要求的安全距离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该装置中的两套输送机,通过支撑轮组实现转移,并通过转盘Ⅰ实现相互转动,以减小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包括L1输送机,所述L1输送机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所述L1输送机尾部通过转盘Ⅰ连接有L2输送机,所述L1输送机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设置在L2输送机头部上方,L1输送机通过转盘Ⅰ能够绕L2输送机转动,从而减小了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所述L2输送机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所述L2输送机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通过升降轮组能够将L2输送机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上方,从而保证移动过程中,设备不要求分离,从而节省了设备重新复位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Ⅰ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头部进料口上方,使得碎石通过L1输送机尾部卸料口后,排入到L2输送机头部上方进料口中,实现碎石的转载输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2输送机尾部还设置有转盘Ⅱ,所述转盘Ⅱ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进料口上方;当转载装置移动位置时,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进料口相接触,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从而实现转载装置移动时,L1输送机和L2输送机无需分离;当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能够将碎石从其出料口,并经转盘Ⅱ排入到移动卸料漏斗进料口内部,以实现长距离转载输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2输送机上设置有液压系统,用于控制升降轮组的升降,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下方的升降轮组放下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将L2输送机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实现碎石下一步输送;山石爆破时,升降轮组收回至L2输送机上的支架内,所述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接触,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从而保证转载装置无需拆分即可完成转移,节省设备复位安装时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2输送机上还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所述L1输送机与L2输送机之间、L1输送机头部与移动破碎站之间以及L2输送机与移动卸料漏斗之间均连接有电缆支撑机构,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电缆支撑机构实现各部分电气连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智能转载装置移动:山石爆破前,启动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升降轮组收回至L2输送机上的支架内,使得所述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相接触;所述转向支撑轮组朝远离爆破点方向移动,L2输送机在转向支撑轮组带动下,能够绕移动卸料漏斗并朝背离爆破点方向旋转,同时带动L1输送机向后移动;移动破碎站跟随L1输送机一起移动至爆破的安全距离以外,以满足采矿过程中爆破放炮要求80m以外的安全距离;步骤二、智能转载装置复位:爆破放炮完成后,移动破碎站带动L1输送机移动至碎石堆前方;L2输送机在L1输送机的带动下能够绕移动卸料漏斗旋转,并移动回工作区域,移动时设备不要求分离;步骤三、智能转载装置工作:设备复位后,L2输送机下方的升降轮组放下至与地面接触,同时将L2输送机尾部抬起,并将其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所述L2输送机上设置电气控制系统,并采用WebAccess进行编程,以实现远程控制并能同移动破碎站实现兼容,从而实现整个装置的智能化控制。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L1输送机通过转盘Ⅰ能够绕L2输送机转动,从而减小了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L2输送机尾部设置的升降轮组能够实现L2输送机尾部出料口的升降,载装置移动时,升降轮组收起,所述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相接触,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下方的升降轮组放下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将其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所述转盘Ⅰ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实现碎石从L1输送机传送至L2输送机上;所述转盘Ⅰ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头部进料口上方,使得L1输送机能够绕着L2输送机旋转,以减小场地要求;(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转盘Ⅱ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实现碎石从L2输送机传送至移动卸料漏斗;所述转盘Ⅱ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进料口上方,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使得移动卸料漏斗在传送带上移动时,L2输送机能够跟随其同时转移,从而保证转载装置无需拆分即可完成转移,节省设备复位安装时间;(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及其转载方法,所述L1输送机与L2输送机之间、L1输送机头部与移动破碎站之间以及L2输送机与移动卸料漏斗之间均连接有电缆支撑机构,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电缆支撑机构实现各部分电气连通;(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包括L1输送机(1),所述L1输送机(1)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11)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L1输送机(1)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12)设置在L2输送机(2)头部上方;所述L2输送机(2)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21),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24),通过升降轮组(24)能够将L2输送机(2)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4)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包括L1输送机(1),所述L1输送机(1)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11)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L1输送机(1)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12)设置在L2输送机(2)头部上方;所述L2输送机(2)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21),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24),通过升降轮组(24)能够将L2输送机(2)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Ⅰ(12)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2)头部进料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输送机(2)尾部还设置有转盘Ⅱ(25),所述转盘Ⅱ(25)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4)进料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输送机(2)上设置有液压系统(22),用于控制升降轮组(24)的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智能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输送机(2)上还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23),所述电气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丰方木云刘宏兵裴红光刘庆运翟伟陈兆军奚长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