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将人体探测传感器配置在可达到充分视野的位置的室内机的空调机。在利用在室内机上设置的人体探测传感器对是否有人进行探测从而控制运转的空调机中,在室内机的上部安装有至少一个人体探测传感器(26、28、30、32、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室内机上设置有对是否有人进行探测的人体探测传 感器的空调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机在室内机上设置有人体探测传感器,利用该人体探 测传感器探测人在不在,由此进行舒适、高效的空调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另外,仅使用人体探测传感器进行空调运转时,在人就寝的情况 下,人几乎不动,因此,往往判定没有人,空调停止运转,鉴于上述 情况,为了在就寝时也进行舒适的空调运转,提出了在室内机上设置 有人体探测传感器、并且还设置有光传感器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1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19398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1379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或2所记载的空调机中,人体探测传感器配 置在室内机本体前面中央部的吹出口附近,存在达不到充分的视野范 围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空调机中,人体探测传感器和光传 感器配置在室内机本体前面中央部的吹出口附近,同样存在达不到充 分的视野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具有将人体探测传感器配置在可达到充分视野的位置的室内机的 空调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利用在 室内机上设置的人体探测传感器对是否有人进行探测从而控制运转, 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包括使该室内机的前面开口部开闭自由的 主平面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配置的可动前面面板;向上述可动前面面板 的主平面的上部突出而安装,并具有规定视野范围的至少一个人体探 测传感器;和配置在上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下方的吹出口上,通过转动而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在上述可动前面面板使前面开口部为闭状态时,上述转动时的上 下叶片从上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并移动到在上述人体探测传感器的视野范围内产生死角的位置;在上述可动前面 面板使前面开口部为开状态时,上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从 上述转动时的上下叶片向前方移动,并且,移动到上述人体探测传感 器的视野范围不会因上述转动时的上下叶片而产生死角的位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上 部安装有3个以上的人体探测传感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前面面板在运转 开始时从停止位置向斜上方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可动前面面板的上部安装有具有规定视野范围的 至少一个人体探测传感器,在可动前面面板为闭状态时,转动时的上 下叶片从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并移动到在人体 探测传感器的视野范围内产生死角的位置;在可动前面面板使开口部 为开状态时,使可动前面面板可向前方移动,以使人体探测传感器比 室内机位于更前方,由此,能够防止由室内机的构成部(例如上下叶 片等)造成人体探测传感器的视野范围产生死角,并且与安装在前面 面板下部相比能够扩大视野范围,从而能够确保充分的视野范围。另外,因为在可动前面面板的上部安装有至少3个以上的人体探 测传感器,所以能够相对于室内机在远近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二维地把 握室内的人体的位置、即在室内地面的何处。另外,在室内机的可动前面面板的上部安装有人体探测传感器, 在可动前面面板从室内机的前面开口部的关闭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 时,当使可动前面面板向斜上方移动时,通过人体探测传感器的前方移动,能够防止由室内机的构成部(例如上下叶片等)造成产生死角, 并且通过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上方移动,与没有上方移动的情况相比, 能够进一步扩大视野范围,从而能够确保充分的视野范围。另外,从上述可动前面面板使上述前面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时的 主平面突出而安装有至少一个人体探测传感器,由此能够将人体探测 传感器配置在更前方,能够防止由室内机的构成部(例如上下叶片、 使前面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的可动前面面板等)造成产生死角,能够 使视野范围扩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a)为正面图,(b)为将设 置在上部的人体探测装置的罩取下后的状态的正面图,(c)为侧面图。图2表示前面面板将前面开口部打开后的状态的图1 (b)的室内 机,(a)为立体图,(b)为侧面图。图3为图1的室内机的纵截面图。图4表示人体探测装置,(a)为正面图,(b)为侧面图,(c)为立体图。图5为表示基于人体探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变化的视野范围的变 化的概略图。图6为在任意球的表面上设置构成人体探测装置的传感器单元后 的室内机的侧面图。图7为将任意球在任意平面切割,在该平面和传感器单元的光轴 的交点处设置传感器单元后的室内机的侧面图。图8为图7的传感器单元的正面图。图9为利用设置在人体探测装置上的各个传感器单元探测的人体 位置判别区域的概略图。图IO为通过三个传感器单元探测的区域划分的概略图。 图11为用于在图9所示的各区域上设定区域特性的流程图。 图12为对图9所示各区域是否有人进行最终判定的流程图。 图13为利用各传感器单元对是否有人进行判定的时序图。 图14为设有图1的室内机的住家的概略平面图。图15为表示图14的住家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累积结果的图。图16为设有图1的室内机的其它住家的概略平面图。 图17为表示图16的住家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累积结果的图。 图18为表示设在图1的室内机上的上下叶片运转状态的室内机的 纵截面图。图19为表示对图9所示各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时的风扇设定转速的 概略图。图20为表示对图9所示各区域进行供暖时的上下叶片和左右叶片 的设定角度的概略图。图21为表示对图9所示各区域进行制冷时的启动或不稳定时的上 下叶片和左右叶片的设定角度的概略图。图22为表示对图9所示各区域进行制冷时的稳定时的上下叶片和 左右叶片的设定角度的概略图。图23为表示根据需要空气调节的区域的数量进行的风向控制的流 程图。图24为对两个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时的配置模式的概略图。图25为对三个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时的配置模式的概略图。图26为表示将室内机设在左侧墙壁附近时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 域的判定方法的室内概略图。图27为表示将室内机设在左侧墙壁附近时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 域的另一判定方法的室内概略图。图28为表示将室内机设在左侧墙壁附近时的生活区域和非生活区 域的又一判定方法的室内概略图。图29为表示供暖时的温度控制的时序概略图。图30为表示制冷时的温度控制的时序概略图。图31为通过控制风扇风量和设在室外机中的压縮机的性能,达到 节能运转时的时序图。符号说明2 本体2a 前面开口部2b 上面开口部4 可动前面面板5 罩6 热交换器 8 风扇10 吹出口12 上下叶片14 中间叶片16 中间叶片驱动机构18、 20、 22、 24 臂26、 28、 30、 32、 34 传感器单元26a、 28a、 30a、 32a、 34a 电路基板26b、 28b、 30b、 32b、 34b 透镜36 传感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般家用空调机通常由通过致冷剂管线互相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 机构成,图l和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室内机具有本体2和能够自如地开关本体2的前面开口部2a的可 动前面面板(下文简称为前面面板)4,当空调机停止时,前面面板4 紧贴本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其利用在室内机上设置的人体探测传感器对是否有人进行探测从而控制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使该室内机的前面开口部开闭自由的主平面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配置的可动前面面板;向所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突出而安装,并具有 规定视野范围的至少一个人体探测传感器;和配置在所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下方的吹出口上,通过转动而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在所述可动前面面板使前面开口部为闭状态时,所述转动时的上下叶片从所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并移动 到在所述人体探测传感器的视野范围内产生死角的位置;在所述可动前面面板使前面开口部为开状态时,所述可动前面面板的主平面的上部从所述转动时的上下叶片向前方移动,并且,移动到所述人体探测传感器的视野范围不会因所述转动时的上下叶片而产生死角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圣英,米泽胜,井上雄二,长谷川博基,清水努,藤社辉夫,松本泰明,向井靖人,神野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