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942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根茎类中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包括两个呈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撑侧板和安装在两个支撑侧板下端的底座,两个所述支撑侧板之间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设有摆动混药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混药箱,且混药箱的上端设有入药斗,所述混药箱的内腔设有搅拌混药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药物混合设备,多只是简单的对药材进行混合,一方面禹州漏芦不能够很好地入药,降低了其药性,另一方面混药不匀也会使得禹州漏芦的入药造成负面效果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A drying and mixing device of Yuzhou leaking reed into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根茎类中药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
技术介绍
禹州漏芦,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蓝刺头或华东蓝刺头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之功效,常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其适应力强,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喜凉爽气候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禹州漏芦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作为一味药材,多用于与其他药物进行混药,从而增加药物疗效。现有的药物混合设备,多只是简单的对药材进行混合,一方面禹州漏芦不能够很好地入药,降低了其药性,另一方面混药不匀也会使得禹州漏芦的入药造成负面效果。公开号为CN20867893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禹州漏芦用入药混合装置,它包括底座和外壳体,所述底座内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连接有轴一,所述轴一远离电机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底壁固定连接有杆件二,所述杆件二上固定连接有螺旋板件,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轴一上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开设有槽,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包括两个呈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撑侧板和安装在两个支撑侧板下端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侧板之间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设有摆动混药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混药箱,且混药箱的上端设有入药斗,所述混药箱的内腔设有搅拌混药组件;/n所述摆动混药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安装板前后侧中部的U形卡扣,且两个U形卡扣相背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轴,且两个转动轴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撑侧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座安装有摆动杆,且摆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包括两个呈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撑侧板和安装在两个支撑侧板下端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侧板之间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设有摆动混药组件,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安装有混药箱,且混药箱的上端设有入药斗,所述混药箱的内腔设有搅拌混药组件;
所述摆动混药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安装板前后侧中部的U形卡扣,且两个U形卡扣相背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轴,且两个转动轴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撑侧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座安装有摆动杆,且摆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禹州漏芦入药用干燥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混药组件包括转动插设在混药箱顶壁上的主转轴,且主转轴的上端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有主动轮,且主动轮的上端安装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混药箱的上端,所述主转轴的下端到达混药箱的内腔并同轴安装有螺旋搅拌杆,所述螺旋搅拌杆转动安装在混药箱的底壁上,所述主转轴位于混药箱内腔的一段环形侧壁上安装有多个旋臂,且旋臂的另一端下侧安装有搅拌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成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