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57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底层;无纺布底层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与开设有阶梯泡孔,阶梯泡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第一收缩圆孔部位于喇叭口部的尾部,第二收缩圆孔部位于第一收缩圆孔部的尾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本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结构简单,通过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匀设置阶梯泡孔,可以扩大过滤时与粉尘的接触面积,尤其是采用三段阶梯式泡孔结构,通过渐缩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空气流动时的逐渐增压的特性,增强过滤效果,并且提高容尘率。

A kind of dedusting non-woven fabric with visco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涉及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
技术介绍
除尘布袋堪称袋式除尘器的心脏,一般被称为除尘布袋或者除尘滤袋,除尘布袋是袋式除尘器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通常圆筒型滤袋垂直地悬挂在除尘器中。除尘布袋的面料和设计应尽量追求高效过滤效果。除尘布袋的选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选取用除尘布袋从下列几个方面选取择:气体的温度,潮湿度和化学性,颗粒大小,含尘浓度,过滤风速,清尘方式等因素。无纺布是除尘布袋过滤的一种常用材料,但是现有的普通无纺布过滤效果一般,而且容尘率低,不能防止布袋上的粉尘颗粒脱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容尘率低,过滤效果好,且可以防止因为粉尘颗粒脱落造成的二次污染。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底层;所述无纺布底层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与开设有阶梯泡孔,所述阶梯泡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位于喇叭口部的尾部,第二收缩圆孔部位于第一收缩圆孔部的尾部,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无纺布底层的作用是作为基体,为泡孔聚氨酯纤维层提供依附的载体。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作用是通过在表面均匀设置阶梯泡孔,扩大过滤时与粉尘的接触面积,尤其是采用三段阶梯式泡孔结构,通过渐缩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空气流动时的逐渐增压的特性,增强过滤效果,并且提高容尘率,尤其是通过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可以大大增强对灰尘的吸附能力,防止因为粉尘颗粒脱落造成的二次污染,过滤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喇叭口部顶部直径d1为0.2-0.4mm,所述喇叭口部的高度为h1为0.2-0.4mm,喇叭口部的倾斜角a为60°-80°,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2为0.1-0.2mm,高度为h2为0.4-0.6mm,所述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3为0.05-0.1mm,高度为h2为0.5-1mm。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喇叭口部顶部直径d1,高度h1、第一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2、高度为h2以及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3、高度为h3的设计对过滤过程中空气的流动增压以及过滤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经过实际检测发现,当喇叭口部顶部直径d1为0.2-0.4mm,所述喇叭口部的高度为h1为0.2-0.4mm,喇叭口部的倾斜角a为60°-80°,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2为0.1-0.2mm,高度为h2为0.4-0.6mm,所述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直径d3为0.05-0.1mm,高度为h2为0.5-1mm时,容尘率及过滤效果均可以达到实际除尘的实用要求。优选的,所述胶黏溶液为环氧树脂胶黏溶液、聚氨酯胶黏溶液或者聚醋酸乙烯胶黏溶液中的一种,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只需将泡孔聚氨酯纤维层浸渍在环氧树脂胶黏溶液、聚氨酯胶黏溶液或者聚醋酸乙烯胶黏溶液中,然后干燥即可,通过环氧树脂胶黏溶液、聚氨酯胶黏溶液或者聚醋酸乙烯胶黏溶液的粘性作用,可以有效增强对粉尘或者灰尘的吸附能力,并且可以防止粉尘颗粒脱落造成的二次污染。优选的,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孔隙率为70-80%,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孔隙率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得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强度过低,在高压作用下容易破损,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孔隙率也不宜过小,否则会降低容尘率及过滤效果,经实验,当泡孔聚氨酯纤维层的孔隙率为70-80%时,均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和容尘率,且强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底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底层的厚度为0.5-1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结构简单,容尘率高、过滤效果好,通过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匀设置阶梯泡孔,可以扩大过滤时与粉尘的接触面积,尤其是采用三段阶梯式泡孔结构,通过渐缩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空气流动时的逐渐增压的特性,增强过滤效果,并且提高容尘率,并且通过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可以大大增强对灰尘的吸附能力,防止因为粉尘颗粒脱落造成的二次污染,过滤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层状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阶梯泡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纺布底层;2、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1、阶梯泡孔;211、喇叭口部;212、第一收缩圆孔部;213、第二收缩圆孔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底层1,所述无纺布底层1为水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底层1的厚度为1mm;所述无纺布底层1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无纺布底层1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的端边之间可以通过针线缝制在一起,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表面均与开设有阶梯泡孔21,所述阶梯泡孔21包括一体成型的喇叭口部211、第一收缩圆孔部212和第二收缩圆孔部213,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212位于喇叭口部211的尾部,第二收缩圆孔部213位于第一收缩圆孔部212的尾部,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的作用是通过在表面均匀设置阶梯泡孔21,扩大过滤时与粉尘的接触面积,尤其是采用三段阶梯式泡孔结构,通过渐缩的喇叭口部211、第一收缩圆孔部212和第二收缩圆孔部213的结构设计可以增强空气流动时的逐渐增压的特性,增强过滤效果,并且提高容尘率;所述喇叭口部211顶部直径d1为0.2mm,所述喇叭口部211的高度为h1为0.3mm,喇叭口部211的倾斜角a为70°,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212的直径d2为0.1mm,高度为h2为0.5mm,所述第二收缩圆孔部3的直径d3为0.05mm,高度为h2为0.8mm;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喇叭口部211顶部直径d1,高度h1、第一收缩圆孔部212的直径d2、高度为h2以及第二收缩圆孔部213的直径d3、高度为h3的设计对过滤过程中空气的流动增压以及过滤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经过实际检测发现,当喇叭口部211顶部直径d1为0.2mm,所述喇叭口部211的高度为h1为0.3mm,喇叭口部的倾斜角a为70°,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212的直径d2为0.1mm,高度为h2为0.5mm,所述第二收缩圆孔部213的直径d3为0.05mm,高度为h2为0.8mm时,容尘率及过滤效果佳,且可以达到实际除尘的实用要求;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的孔隙率为75%,泡孔聚氨酯纤维层2的孔隙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底层;所述无纺布底层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与开设有阶梯泡孔,所述阶梯泡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位于喇叭口部的尾部,第二收缩圆孔部位于第一收缩圆孔部的尾部,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底层;所述无纺布底层上表面粘合有泡孔聚氨酯纤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均与开设有阶梯泡孔,所述阶梯泡孔包括一体成型的喇叭口部、第一收缩圆孔部和第二收缩圆孔部,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位于喇叭口部的尾部,第二收缩圆孔部位于第一收缩圆孔部的尾部,所述泡孔聚氨酯纤维层表面及阶梯泡孔内涂覆有胶黏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性的除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部顶部直径d1为0.2-0.4mm,所述喇叭口部的高度为h1为0.2-0.4mm,喇叭口部的倾斜角a为60°-80°,所述第一收缩圆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黎智豪吴德军廖道源陈汉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科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