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木造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66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包括支腿、底板、造粒设备本体、第一出料口、筛选箱、移动箱体、固定柱、移动板、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筛网、顶柱、承接板、凸轮轴、电机、第二出料口、载物箱、底轮、次品箱、漏斗、限位槽、夹板、连接板、内箱、移动轮、支撑板、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板、移动柱、压板和软水管。该塑木造粒系统,通过筛选箱顶部为开口设置,从而使造粒设备本体中的材料通过第一出料口进入到筛选箱内部的筛网表面,通过设置的电机,进而使承接板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可以直观的观察出内箱内部的次品的多少,从而达到了将次品集中处理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将残次品筛选出来的目的。

A plastic wood gran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木造粒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木
,具体为一种塑木造粒系统。
技术介绍
塑木板是由木屑和塑料经混合、熔融、塑化、挤出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成的板材,其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防虫蛀等性能。利用木屑、稻草、废塑料等废弃物生产的系列木塑复合材料正逐步进入装修、建筑等领域,但是,现有的造粒设备出料时将不合格的粒子一并排出,降低了人们的使用体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将残次品筛选出来的塑木造粒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具备将残次品筛选出来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造粒设备出料时将不合格的粒子一并排出,降低了人们的使用体验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将残次品筛选出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包括支腿、底板、造粒设备本体、第一出料口、筛选箱、移动箱体、固定柱、移动板、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筛网、顶柱、承接板、凸轮轴、电机、第二出料口、载物箱、底轮、次品箱、漏斗、限位槽、夹板、连接板、内箱、移动轮、支撑板、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板、移动柱、压板和软水管,所述支腿顶部与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与造粒设备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造粒设备本体右侧与第一出料口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底部与筛选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左侧与底板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内壁左侧与移动箱体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柱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内壁底部与移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左侧与移动箱体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内圈与固定柱外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右侧贯穿移动箱体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底部与限位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底部与筛网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筛网右侧与筛选箱内壁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筛网底部与顶柱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柱底部与承接板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左侧与筛选箱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底部与凸轮轴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凸轮轴左侧与电机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左侧与筛选箱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载物箱位于筛选箱下方,所述载物箱底部与底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右侧与第二出料口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筛选箱右侧与次品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漏斗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内壁左侧与限位槽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右侧与夹板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夹板右侧与连接板左侧活动套接,所述连接板右侧与内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内箱底部与移动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底部与支撑板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次品箱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底部与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左侧与次品箱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与移动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部贯穿移动柱中轴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次品箱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压板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压板底部与软水管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软水管右侧贯穿次品箱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软水管左侧与次品箱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筛网顶部设置的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柱底部设置的有第一滑块,所述筛网顶部的第一滑槽与限位柱底部的第一滑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中轴开设的有通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中轴的通孔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所述移动箱体右侧开设的有第一轨槽,所述移动箱体右侧开设的第一轨槽与第一复位弹簧外圈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筛网底部设置的有第二滑槽,所述顶柱顶部设置的有第二滑块,所述筛网底部的第二滑槽与顶柱顶部得到第二滑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筛选箱和次品箱顶部皆为开口设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槽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以次品箱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部在次品箱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以次品箱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部在次品箱内壁的左侧和右侧。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右侧开设的有第二轨槽,所述限位槽右侧的第二轨槽与夹板外圈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塑木造粒系统,通过筛选箱顶部为开口设置,从而使造粒设备本体中的材料通过第一出料口进入到筛选箱内部的筛网表面,通过设置的电机,从而使凸轮轴转动,进而使承接板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顶柱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设置的移动板,从而使第一复位弹簧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使限位柱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筛网的左端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使筛网表面的合格的材料落入到载物箱内部,从而使不合格的材料通过第二出料口进入到次品箱内部,通过设置的漏斗,从而使材料落入到内箱内部,进而使支撑板逐渐下降,从而使内箱逐渐下降,进而使移动柱逐渐下降,从而使移动柱底部接触压板,进而使压板逐渐下降,从而使压板挤压下方的软水管内部的水向上移动,进而可以直观的观察出内箱内部的次品的多少,从而达到了将次品集中处理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将残次品筛选出来的目的。2、该塑木造粒系统,通过设置的筛网顶部的第一滑槽与限位柱底部的第一滑块相匹配,从而方便了筛网左端的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中轴的通孔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和移动箱体右侧开设的第一轨槽与第一复位弹簧外圈相匹配,从而方便了第一复位弹簧的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方便了该装置的使用,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右侧的第二轨槽与夹板外圈相匹配,从而方便了对内箱进行限位,进而方便了观察内箱内部次品的多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筛选箱放大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次品箱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槽放大剖视图。其中:1支腿、2底板、3造粒设备本体、4第一出料口、5筛选箱、6移动箱体、7固定柱、8移动板、9第一复位弹簧、10限位柱、11筛网、12顶柱、13承接板、14凸轮轴、15电机、16第二出料口、17载物箱、18底轮、19次品箱、20漏斗、21限位槽、22夹板、23连接板、24内箱、25移动轮、26支撑板、27第二复位弹簧、28固定板、29移动柱、30压板、31软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包括支腿(1)、底板(2)、造粒设备本体(3)、第一出料口(4)、筛选箱(5)、移动箱体(6)、固定柱(7)、移动板(8)、第一复位弹簧(9)、限位柱(10)、筛网(11)、顶柱(12)、承接板(13)、凸轮轴(14)、电机(15)、第二出料口(16)、载物箱(17)、底轮(18)、次品箱(19)、漏斗(20)、限位槽(21)、夹板(22)、连接板(23)、内箱(24)、移动轮(25)、支撑板(26)、第二复位弹簧(27)、固定板(28)、移动柱(29)、压板(30)和软水管(3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顶部与底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顶部与造粒设备本体(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造粒设备本体(3)右侧与第一出料口(4)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4)底部与筛选箱(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左侧与底板(2)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内壁左侧与移动箱体(6)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6)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柱(7)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6)内壁底部与移动板(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8)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左侧与移动箱体(6)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内圈与固定柱(7)外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右侧贯穿移动箱体(6)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底部与限位柱(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10)底部与筛网(11)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筛网(11)右侧与筛选箱(5)内壁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筛网(11)底部与顶柱(12)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柱(12)底部与承接板(13)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3)左侧与筛选箱(5)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3)底部与凸轮轴(14)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凸轮轴(14)左侧与电机(15)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左侧与筛选箱(5)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载物箱(17)位于筛选箱(5)下方,所述载物箱(17)底部与底轮(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右侧与第二出料口(16)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筛选箱(5)右侧与次品箱(19)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19)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漏斗(20)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19)内壁左侧与限位槽(21)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21)右侧与夹板(22)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夹板(22)右侧与连接板(23)左侧活动套接,所述连接板(23)右侧与内箱(24)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内箱(24)底部与移动轮(2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25)底部与支撑板(26)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6)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次品箱(19)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6)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27)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7)底部与固定板(2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8)左侧与次品箱(19)内壁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6)底部与移动柱(2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8)底部贯穿移动柱(29)中轴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次品箱(19)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压板(30)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压板(30)底部与软水管(3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软水管(31)右侧贯穿次品箱(19)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软水管(31)左侧与次品箱(19)右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木造粒系统,包括支腿(1)、底板(2)、造粒设备本体(3)、第一出料口(4)、筛选箱(5)、移动箱体(6)、固定柱(7)、移动板(8)、第一复位弹簧(9)、限位柱(10)、筛网(11)、顶柱(12)、承接板(13)、凸轮轴(14)、电机(15)、第二出料口(16)、载物箱(17)、底轮(18)、次品箱(19)、漏斗(20)、限位槽(21)、夹板(22)、连接板(23)、内箱(24)、移动轮(25)、支撑板(26)、第二复位弹簧(27)、固定板(28)、移动柱(29)、压板(30)和软水管(3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顶部与底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顶部与造粒设备本体(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造粒设备本体(3)右侧与第一出料口(4)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4)底部与筛选箱(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左侧与底板(2)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内壁左侧与移动箱体(6)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6)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固定柱(7)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箱体(6)内壁底部与移动板(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8)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左侧与移动箱体(6)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内圈与固定柱(7)外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右侧贯穿移动箱体(6)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底部与限位柱(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10)底部与筛网(11)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筛网(11)右侧与筛选箱(5)内壁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筛网(11)底部与顶柱(12)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柱(12)底部与承接板(13)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3)左侧与筛选箱(5)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3)底部与凸轮轴(14)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凸轮轴(14)左侧与电机(15)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左侧与筛选箱(5)内壁左侧活动连接,所述载物箱(17)位于筛选箱(5)下方,所述载物箱(17)底部与底轮(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箱(5)右侧与第二出料口(16)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筛选箱(5)右侧与次品箱(19)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19)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漏斗(20)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次品箱(19)内壁左侧与限位槽(21)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21)右侧与夹板(22)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夹板(22)右侧与连接板(23)左侧活动套接,所述连接板(23)右侧与内箱(24)左侧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格林特木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