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管理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661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6℃管理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电能节约。各用冷房内设有一终端控制器;所述终端控制器具有采集该房用冷相关环境状态参数的接口,并能作出室内温度26℃基础用冷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用冷需求计算;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与末端联网,以终端用冷总需求为基础,模糊调控中央空调各机组达到智能节能运行目的;中央计算机通过工业总线连接中央PLC,并可实时监管终端用户用冷和中央空调机组的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硬件设施保证用户26℃或以上用冷,实时主动调控中央空调机组按终端总用冷需求供冷,并且实现中央计算机对各终端、各机组的远程监管和控制,解决了中央空调终端管理难、系统耗能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以室温为26'C基础管理目标的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 内以26'C或以上用冷且可精确计算各个终端用冷需求总量的中央空调系统,并以此为主要参 数,调控中央空调机组智能节能运行。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空调已比较普遍地应用于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在 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电能,中央空调管理运行、节能运行迫在眉睫。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所 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 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 低于26°C。目前,中央空调用户根据自己的节能意识,执行国家的用冷要求。设定温度有没有在26 'C之上,只能靠用户的自觉行动。经调查,仍有很大部分的用户,中央空调温度设定为26'C 以下,有的设定为23'C,远远超出国家的规定。用户的自觉行动无法保证国家用冷要求的执 行,仍然造成大量电能消耗,其中很大一部分电能是白白浪费的。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有很多节能运行方面的研究。名称为"中央空调节能智能控制系 统"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文件(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17349.7)中,公开了一种"以中央空调末端设备实时所需能耗作为中央空调系统制冷或制热能量供应量的调控依据,以运行状 态'逼近'制冷或制热主机最佳能效比运行曲线作为系统运行调控目标,通过综合调节中央 空调冷冻水、冷却水流量、温度和制冷主机压縮机的运行负荷比例,使各用户制冷或制热需 求能量之和与中央空调供给能量相平衡,达到中央空调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以取得能源效 益的最大化"的中央空调系统;其技术前提上是"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通过多路温度采集模 板经总线接口接入中心监控计算机"。然而对比文件所述方案仍有不足之处,(1)该系统不能 判别用户端的温度设定点是否在26'C或以上,也不能控制用户端的用冷温度在26-C或以上, 因而该系统将不能从硬件上作出一个适应国家政策的终端用冷需求总量的判断,也无法按国 家政策控制用户端的用冷温度在26'C或以上,以减少终端用冷的浪费,其节能的技术方案由 此受限;(2)该系统的技术方案中中央监控计算机并没有对用户端用冷过大、风速过大的自 动控制和人为控制,当出现用户端没有关闭冷气却也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其房间的用冷量仍 会被计算在总负载内,而大厦空调管理人员却不能进入关闭冷气,由此造成了电能浪费;(3) 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将监控计算机作为用冷数据、各传感器信号接收和判断的装置, 使得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性相当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本身的稳定性,然而这两者 的稳定性实际上是很难保证的。某些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变频技术、蓄冷技术从设备配置方面出发,为中央空调带来一定 的节能效益,但是它们与终端用户脱节,仍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改进,同时由于资金投入大、 工程施工限制多,只能限于在用中央主机房现场的控制而不能对终端用冷房间进行远程控制 等,影响了这些技术进一步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6'C管理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该系统以室内温度在26i:基 础为管理目标,除了特殊用冷外,自动控制终端用户室内用冷温度在26'C或以上。通过采集 所有终端房间经26'C基础自控后的用冷需求负载,以计算出最精确的中央空调机组系统应运 行功率,并实现了中央计算机对各个末端用冷情况的远程监管和控制,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能 源节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26。C管理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包括用冷传冷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用冷传冷制 冷系统由各房间的风机盘管(或风柜)和中央空调机组,通过传冷回路管道连接而成;所述控 制系统包括中央PLC、中央计算机;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对各房间的风机盘管(或风柜) 进行采集和控制;中央PLC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对中央空调各机组进行采集和控制;中央PLC 通过工业总线与中央计算机通讯连接;各用冷房内设有一终端控制器,各终端控制器内有唯 一机内编号或地址码用于寻址;所述终端控制器至少有温度采集接口、空调操作面板状态采 集接口、冷冻水电磁阀控制输出、风机控制输出和工业通讯接口;所述终端控制器采集用冷 房的相关环境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内温度、风速档位、冷冻水电磁阀启闭状态,并作出室 内温度为26'C基础的管理目标的预处理;所述终端控制器与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联网,接 受计算机发送的经中央PLC传输的人为设置和控制指令;所述中央PLC控制中央空调各机组 以组合方式运作。所述的终端控制器的预处理流程包含如下条件控制室温小于23'C时,自动关闭冷冻水 电磁阀并自动将风机或风柜的风速调为低速;室温大于或等于23'C并且小于26'C时,自动关闭冷冻水电磁阀并且风机或风柜的风速由空调操作面板风速档位控制;室温大于或等于26°C 时,冷冻水电磁阀由空调操作面板冷气启停开关控制并且风机或风柜的档位由空调操作面板 风速档位控制;所述的终端控制器利用预处理程序,实时将26'C基础自控后的房间温度参数、风速参数、 电磁阀参数转换成房间实时用冷负载需求数据,通过工业总线传输给中央PLC。所述中央PLC控制中央空调各机组,在每个终端控制器自控为26'C基础用冷上,精确计 算中央空调最节省的总的终端用冷需求;内置的模糊控制程序调用中央空调机组终端总用冷 负载需求运行组合参数表、中央计算机的人为指令设定参数表,中央空调机组运行时间参数 表、中央空调机组故障参数表,调控中央空调各机组设备达到最佳节能模式运行。所述中央计算机通过中央PLC的通讯转换和传输,实现对终端控制器参数的设置和动作 监控,以及对中央空调各机组动作的监控。所述的终端控制器受中央计算机的指令控制,可被定义为普通用冷和特殊用冷,普通用 冷的温度为26'C或以上,而特殊用冷不受26'C基础温度要求的限制。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说明在各用冷房间内的风机盘管或风柜处安装一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内部主体为可编程 继电器,附带有联网通讯接口。在同一中央空调系统中为各终端控制器指定唯一机内编号或 地址码用于寻址。终端控制器分为两种用冷类型, 一种为常规用冷房,另一种为特殊用冷房。 常规用冷房为一般的办公室房间,其温度下限被固定为26。C;特殊用冷房不对其温度上、下 限进行固定。终端控制器的用冷类型由其自身的程序数据定义或由中央计算机远程定义。终 端控制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该房间的温度;终端控制器上设有空调操作面板状态采集接口用于采集空调操作面板上用户设定的温度点、风速档位和冷气启停信号;终端控制器 上设有冷冻水电磁阀控制输出,可根据内置的预处理程序或中央计算机的远程命令开启或关 闭房间盘管的冷冻水电磁阀;终端控制器上设有风机控制输出,可根据内置的预处理程序或 中央计算机的远程命令调整风机的转速。终端控制器通过工业总线与中央PLC联网,而非中心监控计算机,使得该中央空调系统 对总用冷需求的计算和对中央空调各机组的控制可实现脱机运行;联网的通讯方式可以是 RS485、 CAN总线等,常采用RS485方式。终端控制器内置预处理程序, 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26℃管理中央空调智能节能系统,包括用冷传冷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用冷传冷制冷系统由各房间的风机盘管(或风柜)和中央空调机组,通过传冷回路管道连接而成;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PLC、中央计算机;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对各房间的风机盘管(或风柜)进行采集和控制;中央PLC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对中央空调各机组进行采集和控制;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与中央计算机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各用冷房内设有一终端控制器,各终端控制器内有唯一机内编号或地址码用于寻址;所述终端控制器至少有温度采集接口、空调操作面板状态采集接口、冷冻水电磁阀控制输出、风机控制输出和工业通讯接口;所述终端控制器采集用冷房的相关环境状态参数,至少包括室内温度、风速档位、冷冻水电磁阀启闭状态,并作出室内温度为26℃基础的管理目标的预处理;所述终端控制器与中央PLC通过工业总线联网,接受计算机发送的经中央PLC传输的人为设置和控制指令;所述中央PLC控制中央空调各机组以组合方式运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良茂区柱荣梁福滨李兴永陈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水立方人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