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53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既能比现有技术简化结构,又能提高电器部件散热效果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该空调机的室外机包含具有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壳体、分隔所述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隔板、设在所述热交换室内的热交换器和风扇、设在所述机械室内的压缩机、固定在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所述隔板上并进行传热的电器部件,所述隔板包含用于散发从所述电器部件传递的热量的碳纳米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尤其涉及能够提高电器部件的散热效 果的空调机室外机。
技术介绍
韩国专利公报2001 -56511号所公开的空调机室外机具有用于设置热交 换器和排风扇的热交换室与用于设置压缩机和电路基板的机械室。热交换室 和机械室由隔板分开,电路基板设置在隔板上。隔板上设有向热交换室侧露 出的散热器,该散热器能够被通过热交换室的空气冷却。因此,电路基板的 热量可以传到散热器而进行散热。并且,根据排风扇的旋转通过机械室上部流入到热交换室的空气也能对电路基板进行冷却。但是,这种空调机的室外机为了对电路基板进行冷却在隔板设置散热器, 因此不仅部件数量多,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尤其,因为体积较大的散热器占 据内部空间,所以导致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并且,由于设置在隔板的散热器 向热交换室侧突出,因此可能诱发空气流动阻力而降低排风扇的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 比现有技术简化结构,又能提高电器部件散热效果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包含具有热 交换室和机械室的壳体、分隔所述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隔板、设在所述热交 换室内的热交换器和风扇、设在所述机械室内的压缩机、固定在所述机械室 内部的所述隔板上并向所述隔板传热的电器部件;所述隔板包含用于散发从 所述电器部件传递的热量的碳纳米管。并且,所述隔板为层叠石墨和所述碳纳米管的形态。并且,所述碳纳米管层包含沿横向层叠的横向层叠部和沿纵向层叠的纵 向层叠部。并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热交换 室和机械室的壳体、分隔所述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隔板、设在所述热交换室 内的热交换器和风扇、设在所述机械室内的压缩机和电器部件、将所述电器 部件的热量传到所述隔板的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包含与所述电器部件结 合的第一传热部件、固定在所述隔板上的第二传热部件和从所述第一传热部 件向所述第二传热部件传热的热导管;所述隔板包含用于散发从所述第二传 热部件传递的热量的碳纳米管。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2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内部结构的横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的电器部件安装结 构示意图4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隔板的碳纳米管 层和石墨层的层状结构;图5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内部结构的纵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室外机的电器部件安装结 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IO为壳体,12为热交换室,13为机械室,14、 15为吸 入口, 16为排出口, 17为热交换器,18为送风装置,19为压缩机,20、 40 为电器部件,30为隔板,31为碳纳米管层,32为石墨层,50为传热装置, 51为第一传热部件,52为第二传热部件,53为热导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至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该室外机 如图l和图2所示,具有内部空间被隔板30划分为热交换室12和机械室13 的壳体10。壳体10的后面和侧面形成4吏外部空气流入热交换室12内部的吸入口 14、 15,壳体IO前面形成用于排出经过热交换室12的空气的排出口 16。热 交换室12内设置与后面和侧面的吸入口 14、 15相邻的热交换器17,还设有 将经过热交换器17的空气送到排出口的送风装置18。送风装置18包含靠近排出口的轴流式风扇18a、驱动风扇18a的驱动电 机18b,支持驱动电机18b的支持部件18c。支持部件18c的下端固定在壳体 IO下部,而上端固定在壳体IO上部。根据这种结构,当风扇18a工作时,通 过壳体IO后面和侧面的吸入口 14、 15被吸入的空气经热交换器17进行热交 换之后通过排出口 16排出。机械室13中包含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9和用于控制压缩机19的驱 动的电器部件20。在此,电器部件20是指构成用于对压缩机19或送风装置 18进行驱动控制的电路的电路基板、电源供应模块、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各种电气电子部件。电器部件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当过热时可能会损坏,因此需要迅 速散热。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室外机的电器部件20以 可传热的状态固定在用于分隔机械室13和热交换室12的隔板30上。此时, 电路基板等电器部件2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隔板30,而隔板30被通过热交换 室12内部的空气冷却,由此可以顺利进行电器部件20的散热。隔板30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以使从电器部件20传递的热量迅速 传遍整个隔板30而实现迅速散热。这是为了用隔板30代替以往的散热器等 散热手段。这种隔板30由包含热导率显著高于一般材料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的复合材料构成。尤其,本专利技术的隔板30如图4所示,形成为 碳纳米管层31和石墨(Graphite)层32层叠的形态。并且,碳纳米管层31 具有纵向层叠部31a和横向层叠部31b,使得易于沿隔板30的横向和纵向传 热而可以通过整个隔板迅速散发热量。下表1对一般材料与碳纳米管的热导率进行了比较。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料。由此,层叠这种碳纳米管构成的隔板30可以将从电器部件20传递的热 量迅速传遍整个隔板30,从而可以迅速散发电器部件20的热量。即,本发 明中电器部件20的热量扩散到整个隔板30,而隔板30被由风扇18a的动作 通过热交换室的空气冷却。因此,无需利用以往的散热器等专门部件也能顺 利冷却电器部件20。并且,由于不使用散热器等部件,因此可以简化内部结 构,并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图5和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第二实施 例中电路基板等电器部件40以与隔板30分离的状态被设置,并具有将电器 部件40的热量传到隔板30的传热装置50。除电器部件40和传热装置50之 外的其他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5和图6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 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考标记。传热装置50包含与电器部件40紧密贴合的第一传热部件51、与隔板30 紧贴而固定的第二传热部件52及连接第一传热部件51和第二传热部件52的 热导管53。第一及第二传热部件(51、 52)或由高热导率金属等材料形成, 或可以如同隔板30由包含碳纳米管的材料形成。热导管53是在铝、铜等导 管内装入氟里昂、氨等热媒,其热导率比一般的铜高1000- 1500倍。这种传热装置50将从电器部件40传递的热量迅速扩散到隔板30。并且, 由于包含碳纳米管的隔板30将通过传热装置50的第二传热部件传递的热量 迅速扩散到整个隔板30而实现散热,因此电器部件40的冷却进行得非常顺 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由于分隔热交换室和机械 室的隔板由包含高热导率的碳纳米管的材料构成,并且电器部件的热量传到 隔板,因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壳体、分隔所述热交换室和机械室的隔板、设在所述热交换室内的热交换器和风扇、设在所述机械室内的压缩机、固定在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所述隔板上并向所述隔板传热的电器部件;所述隔 板包含用于散发从所述电器部件传递的热量的碳纳米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炫李在权早赖岳崔容华金荣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