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挤压头和垫板组合构成;所述的挤压头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挤压头的上方制有夹柄,垫板的中心制有中心孔。
Pushing device of the old silver dollar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模具
,特别是涉及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
技术介绍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2分,约27克。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近百年来,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种版别银元多达八百多种图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开始按银元面值进行回收。据民间传说,所回收的这些银元,有一部分回炉溶解,一部分收据国库。因此民间银元所剩无几,显得较为稀少,深受收藏人士热捧。甚至,珍贵的银元拍卖天价高达四百多万,例如:光绪年间的湖北本省银元。因此,复古仿造银元作为当代艺术品具有潜在的国内市场,而且,对于买不起几百万一枚银元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仿制品也可以让其以饱眼福,还可以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银元作为有色金属,其单位成本价格较高。按大清造币厂作业计算,据史料记载,印花机单机产量每分钟105枚,折合材料成本为一万元之多(按当今银材料计算每枚用银量27g约一百元人民币),班产材料成本至少480万元,而且是产品单一。结合现在收藏市场,如此的产量市场没有这么大的需求。由于生产成本昂贵,企业生产库存积压的资金也无法承受。按自动化展开银元复制生产,显然无法适应工艺品银元的制作,尤须是银元品种繁多。因此,一种在机外开模、脱模操作,无须装机、放便随时换模的银元模具可适应不同图案银元的生产,有助于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合理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实现同时在一台设备上进行对复古工艺品银元的不同图案切换生产,提出一种机外脱模方式银元制作的挤压模具推料装置设计方案,以机外脱模方式简化模具构造。取消传统的模具与设备间的固定安装。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挤压头4和垫板7组合构成;所述的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推料装置作用于成型产品6在中套2的内穿孔21的机外脱模,推料装置挤压头4与内穿孔21配合,挤压头4的径向直径应略少于内穿孔21的尺寸,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所述的垫板7作用于中套2辅助垫块,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中心孔71应大于中套2内穿孔21尺寸。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应用于机外脱模的仿古银元模具。更确切的说明是印制银元花纹模具(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印花成型模组)的成型产品脱模。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印花成型模组与公知技术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模式,公知的银元印花挤压或冲压成型模具都制有模架,并且将模架固定安装于设备中。在我国就现有的银元模具的构造中,通常,技术人员将所需要复制的样币作电铸工艺加工成厚度为一公分以下的型芯,然后嵌入模架中;这种模具的制作方法存在着制造工艺复杂,且需要模具与设备间的固定安装。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花腔1作上、下镜象排列,上、下的腔芯11置于中套2的内穿孔21并密切配合构成了印花成型模组;通过单体构造的花腔1配合于中套2,忽略导柱或导向构造模式,可以使中套2通用任何图案花腔1,使模具构造更加简单,操作尤为简便且能随时置换花腔1的图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花腔1模板上方制有腔芯11,腔芯11的表面112制有所需要的银元图案。一种形式中,上、下腔芯11的形状、尺寸相同,上、下腔芯11的高度111相加应低于中套2的模板厚度H。所述的中套2制有内穿孔21和径向直槽22;内穿孔21的尺寸确定来自于银元样币直径,并与银元样币直径相同。直槽22作用于机外脱模,并与分离块3配合。在开模中,上分离块3在外力的作用下,直槽22作为分离块3进入模具内部的路径,直槽22的底面与斜面311接触,由于斜面311进入直槽22的深度逐步加深,分离块3促使了上、下花腔1外移,并与中套2实施分离。所述的分离块3底部为平面的底板,上部制有对称的凸部31,凸部31的内侧制有斜面311,凸部31与中套2的径向直槽22密切配合,分离块3作上、下对称应用构成了机外开模装置。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的操作流程,随以下操作工艺进行:在印花中,中套2随箭头A方向套入花腔1模板上方腔芯11,然后在中套2的内穿孔21中放入银元坯料;另一花腔1的腔芯11随箭头B方向置入中套2的内穿孔21,将上、下腔芯11的图案对齐基准线S,然后置于压机工作台中心进行压制花纹。在开模中,开机取出印花成型模组,在机外,将中套2的径向直槽22与上、下分离块3配合,然后上分离块稍作受力,使上、下斜面311往直槽22内部挤压推动花腔1与中套2分离,或者在上分离块3的上方制作钻夹头固定位32置于钻床夹头,钻床作断电处理。技术人员只要轻拉钻床升降杆,花腔1与中套2即分离。技术人员应清楚的认识到,当中套2与花腔1分离后,成型产品6还置于中套2中心,因此,需要本专利技术技术支持才能获得脱模。本专利技术的推料装置在作业中,以台式钻床作为辅助设备,将挤压头4的夹柄41夹紧钻床夹头,钻床作断电处理,垫板7置于钻床工作台上方作为中套2的垫块,中套2与挤压头4配合,操作人员轻拉钻床升降杆使挤压头4下移,推动成型产品6脱落,中心孔71作为落料路径,即完成本专利技术操作。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采用以中套作为上、下模的径向定位的机外开模、推料模式,简化模具构造,取消传统的模具与设备间的固定安装,其生产工艺简便。适应以一枚为单位的生产操作,生产中,可随时切换印花图案。附图说明图1是印花成型模组示意图。图2是印花成型模组部件组合示意图。图3是中套示意图。图4是中套平面图。图5是花腔平面图。图6是花腔主视图。图7是开模装置示意图。图8是分离块示意图。图9是推料装置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如图9所示,其特征在于由挤压头4和垫板7组合构成;所述的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推料装置,作用于成型产品6在中套2的内穿孔21的机外脱模,推料装置挤压头4与内穿孔21配合,挤压头4的径向直径应略少于内穿孔21的尺寸,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所述的垫板7作用于中套2辅助垫块,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中心孔71应大于中套2内穿孔21尺寸。本专利技术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应用于机外脱模的仿古银元模具。更确切的说明是印制银元花纹模具(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印花成型模组)的成型产品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挤压头(4)和垫板(7)组合构成;所述的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挤压头(4)和垫板(7)组合构成;所述的挤压头(4)的下方安装有橡皮垫42,挤压头(4)的上方制有夹柄(41),垫板(7)的中心制有中心孔(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外脱模仿古银元模具的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头(4)与内穿孔(21)配合,挤压头(4)的径向直径应略少于内穿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碧波,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皓仔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