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35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包括底座、支杆、横梁、托盘、遮挡片、支脚,滚轮,所述支杆一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片连接,在所述支杆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在空间上呈相互交错状态,在横梁的两端上固定设置有托盘,托盘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托盘和横梁的两端,所述底座下端固定设置有支脚,支脚上安装有能够滚动的滚轮。使用该菌类培养支架时能够根据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移动和转动,以保证菌棒四周的菌类均能获得到均等的生长条件,菌类生长一致好,便于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予以及时地处理,便于采摘,节约空间,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A kind of bacterial culture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类培养支架
本技术涉及菌类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菌类培养支架。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食用菌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大量具有珍稀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野生食用菌类。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生长温度25℃。培养基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65%-70%。不需要光,有光反而抑制菌丝生长。要求通风良好,否则菌丝生长素度下降,污染率提高。要求微酸性环境,pH6.0-7.0;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生长温度因种类而异,一般在6~32℃培养基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85%-95%,有充足的散射光,通风良好,否则易出现畸形菇。由于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水分、通风性、光照等环境有因素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育食用菌时要尽可能的满足其生长要求。以前,食用菌的培育都是采用培育床,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培育,培育床上设置有一层一层的培育区域,占用空间面积大,通风性和光照条件不佳,食用菌生长速度不一致,而且不便于及时地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也不便于采摘。所以,提供一种新的菌类培养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菌类培养支架,使用该菌类培养支架时能够根据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移动和转动,以保证菌棒四周的菌类均能获得到均等的生长条件,菌类生长一致好,便于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予以及时地处理,便于采摘,节约空间,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包括底座、支杆、横梁、托盘、遮挡片、支脚,滚轮,所述支杆一端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片连接,在所述支杆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在空间上呈相互交错状态,在横梁的两端上固定设置有托盘,托盘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托盘和横梁的两端,所述底座下端固定设置有支脚,支脚上安装有能够滚动的滚轮。进一步地,所述支脚与底座底面呈45-55度的锐角设置,以扩大着地面积,增加支脚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脚的数目为4个以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支杆和横梁均为圆柱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该菌类培养支架时能够根据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移动和转动,以保证菌棒四周的菌类均能获得到均等的生长条件,菌类生长一致好,便于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予以及时地处理,便于采摘,节约空间,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斜仰视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斜俯视立体图。图中所示:1-底座、2-支杆、3-横梁、4-托盘、5-遮挡片、6-支脚、7-滚轮、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包括底座1、支杆2、横梁3、托盘4、遮挡片5、支脚6,滚轮7,所述支杆2一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片5连接,遮挡片5起到接灰防尘的作用,在所述支杆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横梁3,所述横梁3在空间上呈相互交错状态,便于充分利用环境条件,节约空间,在横梁3的两端上固定设置有托盘4用于放置菌棒,托盘4中部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穿过托盘4和横梁3的两端,具有通气滤水的作用,所述底座1下端固定设置有支脚6,支脚6上安装有能够滚动的滚轮7便于移动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脚6与底座1底面呈45-55度的锐角设置,以扩大着地面积,增加支脚6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脚6的数目为4个以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支杆2和横梁3均为圆柱状结构。使用时,只需将菌棒盛放至托盘4中即可,然后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和转动培养支架及时观察菌棒上菌类的生长状况,确保菌棒四周生长菌类的一致性。使用该菌类培养支架时能够根据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移动和转动,以保证菌棒四周的菌类均能获得到均等的生长条件,菌类生长一致好,便于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并予以及时地处理,便于采摘,节约空间,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杆(2)、横梁(3)、托盘(4)、遮挡片(5)、支脚(6),滚轮(7),所述支杆(2)一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片(5)连接,在所述支杆(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横梁(3),所述横梁(3)在空间上呈相互交错状态,在横梁(3)的两端上固定设置有托盘(4),托盘(4)中部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穿过托盘(4)和横梁(3)的两端,所述底座(1)下端固定设置有支脚(6),支脚(6)上安装有能够滚动的滚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类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杆(2)、横梁(3)、托盘(4)、遮挡片(5)、支脚(6),滚轮(7),所述支杆(2)一端与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遮挡片(5)连接,在所述支杆(2)上贯穿设置有若干横梁(3),所述横梁(3)在空间上呈相互交错状态,在横梁(3)的两端上固定设置有托盘(4),托盘(4)中部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穿过托盘(4)和横梁(3)的两端,所述底座(1)下端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超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康绿诚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