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聚合釜,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要点:通过在釜体中内筒外部套接一个外套筒,并在外套筒和内筒之间的间隔空间中设置螺旋导流板,尽可能缩小不必要空间占用的同时外加一个换热冷却机构,保证介质处于较低的温度;设置在搅拌轴上的螺旋带,和位于螺旋带下方的螺旋桨叶能有效推动物料向上、向四周运动,将物料充分分散,提高物料与换热面反复接触的时间使物料得到更好的热量交换,同时可以将进入的物料迅速分散到整个釜体,这样,在釜体内任何点上的组分将趋于平均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
A kind of propylene polymer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聚合釜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丙烯聚合釜。
技术介绍
丙烯聚合釜是制备聚丙烯的化工设备。在现有技术中,丙烯聚合釜大多为双螺带搅拌系统,其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消耗功率较大。而且丙烯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对于本体聚合,由于丙烯浓度高,反应激烈,因此撤热是控制好反应的关键。撤热效果与换热结构紧密相关,传统的换热结构一般是指形管,物料流动和换热能力一般,对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形成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丙烯聚合釜,从而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丙烯聚合釜的搅拌效果,强化物料流动,并提高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个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聚合釜;包括电机、减速器、内筒和搅拌轴,所述内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由所述内筒与顶盖构成封闭的釜体结构;所述内筒的外侧面套设有外套筒,并且外套筒的底部包括有筒底,所述筒底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中安装有电机和减速器;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在内筒的中心轴位置,所述搅拌轴其顶端安插在位于顶盖正中心的端盖轴承中,所述搅拌轴向下贯穿过固定在筒底正中心的密封轴套,并且向下延伸至筒底外的一端与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螺旋带和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叶安装在搅拌轴的下端靠近内筒筒底的位置;所述外套筒与内筒之间间隔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并且在外套筒侧面正中间水平位置设有分隔圈将外套筒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螺旋形冷却水道,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套筒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和第一冷却水出口,同样的在下半部分的外套筒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所述每个冷却水进出口的方向均沿着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所述螺旋桨叶通过套接在搅拌轴上的双梁支架从而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所述螺旋桨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并且具有上升螺旋面的桨叶;所述螺旋带通过多个单梁支架固定安装在搅拌轴上,若干个单梁支架等间距套接固定在搅拌轴上,所述螺旋带具有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所述单梁支架包括抱箍和三角横梁,所述抱箍环抱夹紧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三角横梁水平固定连接在抱箍的外侧壁上,所述三角横梁的纵截面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的三角形状;所述双梁支架与单梁支架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梁支架是在单梁支架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三角横梁。其中,所述内筒内部设有至少一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支撑架竖直固定在内筒的内壁上,所述换热管也可沿内筒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安装数个;所述换热管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设置在所述内筒上并贯穿延伸至外套筒的外部。其中,所述三角横梁的底部为斜边,并且倾斜角度在10~20°范围内。其中,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最底端,并且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实现动力连接。其中,所述装置的底部环绕固定有用于撑起整个装置的支撑腿。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釜体中内筒外部套接一个外套筒,并在外套筒和内筒之间的间隔空间中设置螺旋导流板,在尽可能缩小不必要空间占用的同时外加一个换热冷却机构,并且为了避免由于冷却介质在螺旋冷却通道中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导致吸热介质无法及时流出,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外套筒的中间设置一个分隔圈,并通过另外加装一套冷却水进出水口,降低介质停留时间,保证介质处于较低的温度,强化换热效果;并且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具有上升面的螺旋带,和位于螺旋带下方的螺旋桨叶能有效推动物料向上、向四周运动,将物料充分分散并靠近釜体外套筒和内侧壁上的换热管,提高物料与换热面反复接触的时间,使物料得到更好的热量交换。同时可以将进入的物料迅速分散到整个釜体,这样,在釜体内任何点上的组分将趋于平均组成;综述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强化搅拌和换热性能,加强了丙烯的搅拌效果,强化了物料流动,提高了换热能力,从而使得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轴1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单梁支架14的结构示意图;1、内筒;2、外套筒;3、螺旋导流板;4、第一冷却水出口;5、第一冷却水进口;6、第二冷却水出口;7、第二冷却水进口;8、支撑腿;9、换热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搅拌轴;13、螺旋带;14、单梁支架;141、抱箍;142、三角横梁;15、分隔圈;16、安装架;17、电机;18、减速器;19、密封轴套;20、端盖轴承;21、顶盖;22、筒底;23、双梁支架;24、螺旋桨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3所示的一种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7、减速器18、内筒1和搅拌轴12,所述内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21,由所述内筒1与顶盖21构成封闭的釜体结构;所述内筒1的外侧面套设有外套筒2,并且外套筒2的底部包括有筒底22,所述筒底2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中安装有电机17和减速器18;所述搅拌轴12转动连接在内筒1的中心轴位置,所述搅拌轴12其顶端安插在位于顶盖21正中心的端盖轴承20中,所述搅拌轴12向下贯穿过固定在筒底22正中心的密封轴套19,并且向下延伸至筒底外的一端与减速器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轴12上安装有螺旋带13和螺旋桨叶24,所述螺旋桨叶24安装在搅拌轴12的下端靠近内筒1筒底的位置;所述外套筒2与内筒1之间间隔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3,并且在外套筒2侧面正中间水平位置设有分隔圈15将外套筒2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螺旋形冷却水道,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5和第一冷却水出口4,同样的在下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7和第二冷却水出口6;所述每个冷却水进出口的方向均沿着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这样可以降低冷却水流通时的阻力,使冷却水和内筒1内的物料产生逆流效果,提高换热效果;由于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的聚合釜内物料的相态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开始反应时釜内全部是是液相丙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液相丙烯中悬浮的聚丙烯固体颗粒逐渐增多,到“干锅”反应结束特别是丙烯回收后,釜内几乎全部是固体聚丙烯颗粒。因此要保证良好的搅拌效果,搅拌器是关键,所述螺旋桨叶24通过套接在搅拌轴12上的双梁支架23从而固定安装在搅拌轴12上,所述螺旋桨叶2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并且具有上升螺旋面的桨叶;所述螺旋带13通过多个单梁支架14固定安装在搅拌轴12上,若干个单梁支架14等间距套接固定在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7)、减速器(18)、内筒(1)和搅拌轴(12),所述内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21),由所述内筒(1)与顶盖(21)构成封闭的釜体结构;所述内筒(1)的外侧面套设有外套筒(2),并且外套筒(2)的底部包括有筒底(22),所述筒底(2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中安装有电机(17)和减速器(18);所述搅拌轴(12)转动连接在内筒(1)的中心轴位置,所述搅拌轴(12)其顶端安插在位于顶盖(21)正中心的端盖轴承(20)中,所述搅拌轴(12)向下贯穿过固定在筒底(22)正中心的密封轴套(19),并且向下延伸至筒底外的一端与减速器(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轴(12)上安装有螺旋带(13)和螺旋桨叶(24),所述螺旋桨叶(24)安装在搅拌轴(12)的下端靠近内筒(1)筒底的位置;所述外套筒(2)与内筒(1)之间间隔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3),并且在外套筒(2)侧面正中间水平位置设有分隔圈(15)将外套筒(2)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螺旋形冷却水道,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5)和第一冷却水出口(4),同样的在下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7)和第二冷却水出口(6);所述每个冷却水进出口的方向均沿着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所述螺旋桨叶(24)通过套接在搅拌轴(12)上的双梁支架(23)从而固定安装在搅拌轴(12)上,所述螺旋桨叶(2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并且具有上升螺旋面的桨叶;所述螺旋带(13)通过多个单梁支架(14)固定安装在搅拌轴(12)上,若干个单梁支架(14)等间距套接固定在搅拌轴(12)上,所述螺旋带(13)具有连续平滑的具有上升螺旋面;所述单梁支架(14)包括抱箍(141)和三角横梁(142),所述抱箍(141)环抱夹紧固定在所述搅拌轴(12)上,三角横梁(142)水平固定连接在抱箍(141)的外侧壁上,所述三角横梁(142)的纵截面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的三角形状;所述双梁支架(23)与单梁支架(14)的区别在于,所述双梁支架(23)是在单梁支架(14)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三角横梁(1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7)、减速器(18)、内筒(1)和搅拌轴(12),所述内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21),由所述内筒(1)与顶盖(21)构成封闭的釜体结构;所述内筒(1)的外侧面套设有外套筒(2),并且外套筒(2)的底部包括有筒底(22),所述筒底(2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中安装有电机(17)和减速器(18);所述搅拌轴(12)转动连接在内筒(1)的中心轴位置,所述搅拌轴(12)其顶端安插在位于顶盖(21)正中心的端盖轴承(20)中,所述搅拌轴(12)向下贯穿过固定在筒底(22)正中心的密封轴套(19),并且向下延伸至筒底外的一端与减速器(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轴(12)上安装有螺旋带(13)和螺旋桨叶(24),所述螺旋桨叶(24)安装在搅拌轴(12)的下端靠近内筒(1)筒底的位置;所述外套筒(2)与内筒(1)之间间隔处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3),并且在外套筒(2)侧面正中间水平位置设有分隔圈(15)将外套筒(2)分隔成上、下两个独立的螺旋形冷却水道,在所述上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口(5)和第一冷却水出口(4),同样的在下半部分的外套筒(2)外侧由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二冷却水进口(7)和第二冷却水出口(6);所述每个冷却水进出口的方向均沿着螺旋形冷却水道的切线方向;所述螺旋桨叶(24)通过套接在搅拌轴(12)上的双梁支架(23)从而固定安装在搅拌轴(12)上,所述螺旋桨叶(2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并且具有上升螺旋面的桨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利,王思记,李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嘉鑫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