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及其制备方法,该消水膏由:甘遂5‑15份,芫花5‑15份,大戟5‑15份,商路5‑15份,桂枝5‑15份,冰片0.5‑1.5份,白术5‑15份,猪苓5‑15份,以及防己5‑15份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癌性腹水的消水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水膏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外用贴敷,以9种中草药为原料制备而成,应用中医传统理论,从患者整体出发采用标本兼治之法,消水膏针对癌性腹水具有独特疗效,外用贴敷,有效率达90%以上,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同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A kind of Xiaoshui oin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cinomatous ascite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癌性腹水多由原发性肝癌、胃癌、肠癌、卵巢癌等转移所致,其中以肝癌为常见,按中医病机分析,癌性腹水属中医“瘤积”、“臌胀”等范畴,多由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正气虚损,气血失和,邪毒结聚,日久瘀血肿毒结而不散,积于腹中而成瘤积,积块日渐增大,阻滞气机,隧道不通,致水湿停留;脾肾功能不足,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停留体内,最终导致气、血、水三者互结,积于腹中而成臌胀。因此,恶性腹水常用治法为健脾补肾,利水逐水,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等。癌性腹水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部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目前对于癌性腹水的治疗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外乎腹腔穿刺引流/化疗药物灌流/利尿脱水/蛋白营养支持等,但往往弊大于利,也就是毒副作用巨大,疗效甚微,往往解决不了患者的实际病痛,反而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且药物花费高昂,如果长期使用,一般收入家庭无法承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消水膏以9种中草药为原料制备而成,应用中医传统理论,从患者整体出发采用标本兼治之法,消水膏针对癌性胸腹水具有独特疗效,外用贴敷,经对160多例癌性腹水病人的治疗证实,有效率达90%以上,效果明显且不会使患者对西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5-15份,芫花5-15份,大戟5-15份,商路5-15份,桂枝5-15份,冰片0.5-1.5份,白术5-15份,猪苓5-15份,防己5-15份优选的,消水膏选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甘遂10份,芫花10份,大戟10份,商路10份,桂枝10份,冰片1份,白术10份,猪苓10份,防己10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消水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重量份配置的甘遂、芫花、大戟、商路、桂枝、冰片、白术、猪苓、防己,分别清洗后烘干至含水量为5-10%,然后混合得混合物料;在无菌、无尘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声粉碎,使得生药中心粒径在10μm以下,细胞破壁率达到94%以上,得混合粉料;采用纳米射流雾化器进行五级雾化,在常温下将混合粉料包埋干燥成多个纳米微囊粉体,每个的粒径为20~80纳米;向所述微囊粉体加入9度白醋,并加水熬制,调制成含水量达20%的得糊剂;将所述糊剂在常温条件下厌氧发酵2-4个月,即得所述消水膏。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本草新编》记载: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甘遂主治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甘遂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产生泻下作用,对人体有利尿作用。芫花,别名:药鱼草、老鼠花、闹鱼花、头痛花、闷头花、头痛皮、石棉皮、泡米花、泥秋树、黄大戟、蜀桑、鱼毒,拉丁文名:DaphnegenkwaSieb.etZucc.瑞香科、瑞香属落叶灌木。用醋炒芫花配合雄黄,研末内服,治虫积腹痛;以芫花研末,用猪油拌和,外涂治头癣。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症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纲目》:治水饮痰辩,胁下痛。大戟(学名:EuphorbiapekinensisRupr.)是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片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杯状花序总苞坛形。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种子卵形,光滑。生长于山坡、路边、荒坡或草丛中。靠种子繁殖。根入药,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肾经。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疔毒、二便不通。也可用于痰饮积聚,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商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喜温暖、阴湿环境,宜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花期6~8月。其宜于宅旁、坡地和阴湿隙地种植,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功效主治:祛痰,平喘,镇咳,抗菌,抗炎,利尿。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日华子本草》:“通大小肠,泻蛊毒,坠胎,敷恶疮。”《神农本草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cassia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煎剂及醇浸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能刺激汗腺、扩张血管,还能利尿、强心、止咳、祛痰等;所含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本草经疏》:“凡中风非外来之风邪,乃因气血虚而病者忌之;小儿吐泻后成惊者为慢脾风,急惊属实热可用,慢惊属虚寒不可用;眼目昏暗属肝肾虚者不宜入点药。”《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n甘遂5-15份,芫花5-15份,大戟5-15份,商路5-15份,桂枝5-15份,冰片0.5-1.5份,白术5-15份,猪苓5-15份,防己5-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癌性腹水的消水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甘遂5-15份,芫花5-15份,大戟5-15份,商路5-15份,桂枝5-15份,冰片0.5-1.5份,白术5-15份,猪苓5-15份,防己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水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甘遂10份,芫花10份,大戟10份,商路10份,桂枝10份,冰片1份,白术10份,猪苓10份,防己10份。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配置的甘遂、芫花、大戟、商路、桂枝、冰片、白术、猪苓、防己,分别清洗后烘干至含水量为5-10%,然后混合得混合物料;
(2)在无菌、无尘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进行超声粉碎,使得生药中心粒径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强,宋兵虎,张晨红,吴军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西联盟肿瘤医学研究院普通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