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10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包括容纳腔及连接线,容纳腔设置有配重件、摄像头及光源,连接线一端连接摄像头和光源,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外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巧,连接线纤细,确保受检者无异物感,不易引起患者反刍排斥等过激反应;无需将受检者麻醉,医生可与受检者及时地透过传输影像画面进行实时的讨论;可实现长时间定点录像拍摄,进一步确认受检者的症状;为后续治疗增强实质基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一次性用品,不需要消毒,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能够凸显出表层粘膜与微细血管分布情况及肿瘤,并且还能清楚观察出粘膜微细组织的变化,藉由此变化能快速、精准且不需染色地发现微小的早期癌病变。

A wired capsule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
技术介绍
上消化道内窥镜,能够直接输出人体上消化道内部黏膜表面的实时影像,从而进一步对人体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而在若干种上消化道内窥镜中,胶囊型的上消化道内窥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现有的内窥镜并不能够随着操控者的控制长时间停滞在消化道的某处,对细致观察消化道内的情况产生不便。传统的内窥镜会使得受检者不舒服而产生反刍排斥,使受检者产生心理阴影,从而遭到受检者的排斥。有时,受检者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进行麻醉,无法实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还有可能因麻醉产生各种不良症状。此外,现有内窥镜并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前需进行消毒,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包括容纳腔及连接线,所述容纳腔设置有配重件、摄像头及光源,所述容纳腔呈胶囊状,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和光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连接线的承载力大于2kgf。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连接线的直径小于1.5mm。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数量大于六个。进一步的,所述LED光源包括白光4500k、绿光频谱540nm及蓝光频谱415nm。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有线胶囊内窥镜为一次性用品。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容纳腔底部的下方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容纳腔扣合连接。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的中心,所述光源均匀地分布在所述摄像头的四周。上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所述容纳腔呈胶囊状,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横截面的直径大于顶部横截面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横截面的直径不超过10mm。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体积小巧,连接线纤细,确保受检者无异物感,不易引起患者反刍排斥等过激反应;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无需将受检者麻醉,医生可与受检者及时地透过传输影像画面进行实时的讨论;3.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线和配重件可实现长时间定点录像拍摄,进一步确认受检者的症状,为后续治疗增加实质基础;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一次性用品,不需要消毒,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5.本专利技术利用不同光谱及特定的双窄波长光学影像原理,能够凸显出表层粘膜与微细血管分布情况及肿瘤,并且还能清楚观察出粘膜微细组织的变化,藉由此变化能快速、精准且不需染色地发现微小的早期癌病变,以达到检查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容纳腔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伸入消化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连接线;2.容纳腔;3.光源;31.白光源;32.;蓝光源;33.绿光源;4.透明盖板;5.摄像头;6.消化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如图1所示,包括容纳腔2、透明盖板4及连接线1,容纳腔2内部设置有配重件,底部设置有摄像头5及光源3,透明盖板4覆盖在容纳腔2的底部的下方,连接线1一端连接摄像头5和光源3,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2外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连接线1的承载力大于2kgf,直径小于1.5mm,一端在容纳腔2的内部与摄像头5和光源3连接,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当本内窥镜进入消化道6后,外部通过连接线1给摄像头5和光源3提供电能,摄像头5实时拍摄的内容通过连接线1传输至外部的显像装置,以便于实时检查消化道6的内部情况。相对于连接线1的细小,其承受能力较强,如此,当内窥镜在消化道6上下移动时,受检者几乎感受不到异物感,并且能够承载配重件的重量,灵活地控制其在消化道6上下移动。容纳腔2呈胶囊状,与口服的胶囊大小差不多,容纳腔2各个横截面的直径不超过10mm。整体小巧玲珑,结构紧凑,节省材料,成本低,进入人体消化道6后并没有不舒服的异物感,受检者并不会因此产生反刍排斥。同时,由于没有太大的不适感,受检者无需进行麻醉,并且可以根据实时拍摄的内部情况与医生进行沟通。此外,本内窥镜为一次性用品,不需要消毒,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容纳腔2内设置有配重件,配重件用于增大整体的重量,在竖直的人体消化道6内,配重件的重量会引导内窥镜向下移动,而延伸至外部的连接线1在人体外受检查人员的控制,能够使得内窥镜灵活地在消化道6内上下移动,且容纳腔2的底部横截面的直径大于顶部横截面的直径,增加内窥镜的圆滑度,更有利于内窥镜沿消化道6上下移动。此外,仅需将人体外的连接线1固定,内窥镜即可定点停滞,进行定点拍摄,以便医生更好地观察消化道6内的情况。透明盖板4与容纳腔2扣合连接,以便于摄像头5的拍摄和光源3的照明,并保护设置在容纳腔2底部的摄像头5和光源3,防止体液的污染。摄像头5设置在容纳腔2底部的中心,光源3均匀地分布在摄像头5的四周,使得光线较为均匀地照射在消化道6内,为摄像头5的拍摄提供更好的环境。如图2所示,光源3为LED光源3,LED光源3的数量大于等于六个。LED光源3中包括色温为4500k的白光源31、波长为540nm的绿光源33及波长为415nm的蓝光源32。在食道癌的初期常伴随着血管增生,根据不同光谱及特定的双窄波长光学影像原理,当篮、绿色光照射人体内组织时,使得表层血管呈现棕色,深层血管呈现绿色,能够凸显出表层粘膜与微细血管分布情况及肿瘤,并且还能清楚观察出粘膜微细组织的变化,藉由此变化能快速、精准且不需染色地发现微小的早期癌病变,以达到检查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腔及连接线,所述容纳腔设置有配重件、摄像头及光源,所述容纳腔呈胶囊状,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和光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腔及连接线,所述容纳腔设置有配重件、摄像头及光源,所述容纳腔呈胶囊状,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和光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连接外部电源和显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的承载力大于2kgf。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的直径小于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LED光源的数量大于六个。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有线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包括白光4500k、绿光频谱540nm及蓝光频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潇伊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壹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