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088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及锅底,锅体与锅底为一体化结构,锅底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导磁不锈钢外层、铝夹层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锅盖上设有压持梁、开合锁定装置、安全阀、限压阀及排气管,压持梁通过开合锁定装置固定在锅盖上,锅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扣住压持梁两端的锅耳,锅盖底面外周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放置密封圈,三层复合锅底,经久耐用,导热快,受热均匀,能适应煤气炉、电磁炉等各种炉具,通用性好;“U形”或“V形”截面密封圈,密封性好,带有压持梁、限压阀、安全阀的锅盖防爆性能好,避免出现炸锅的情况,安全性能高,锅耳强度高带挡片,压持梁不会易位漏气。

A gland type safety pressur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指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
技术介绍
压力锅烹煮食品不仅烹调时间短,而且烹调出来的食品味道好,适用于食品、药业加工及难煮菜肴的蒸煮,广泛用于家庭、酒店和餐饮业,目前公知的压盖式压力锅主要包括锅身、锅盖、压持梁、锅耳、通气管、限压阀等,现有的压力锅存在一些缺陷:锅盖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密封性差;锅底导热不均匀,且不能适应各种炉具,锅耳厚度薄,强度不足,使用时间长会变形导致扣压效果差,且锅耳只有顶部水平段扣住压持梁,压持梁易发生左右跑位导致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密封性能良好,导热快、受热均匀的压盖式安全压力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锅底及锅盖,锅体与锅底为一体化结构,锅底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导磁不锈钢外层、铝夹层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锅盖上设有压持梁、开合锁定装置、安全阀、限压阀及排气管,压持梁通过开合锁定装置固定在锅盖上,锅体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扣住压持梁两端的锅耳,锅耳包括水平段、竖直段、竖直段下部延伸至锅体的固定段及设置在水平段与竖直段侧面的三角挡片,锅盖底面外周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放置密封圈。进一步的,开合锁定装置包括旋钮、弹簧片、丝套、轴承片、丝杆、锁紧螺母,弹簧片顶部抵在压持梁底端,底部压在锅盖顶部,丝杆一端固定安装旋钮,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压持梁、丝套、轴承片及弹簧片配合锁紧螺母将压持梁固定在锅盖上。进一步的,弹簧片与锅盖之间还设有垫片。进一步的,锅耳厚度3mm-6mm,锅耳的水平段、竖直段、固定段及三角挡片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的,排气管下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锅盖上,限压阀罩设在排气管外侧。进一步的,密封圈截面形状为“U形”或“V形”,锅体开口处向外弯折成一翻边,合盖时,翻边嵌入密封圈的“U形”或“V形”开口内。进一步的,锅体两侧还设有一对防烫手柄,通过螺钉固定在锅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三层复合锅底,导磁不锈钢外层,粘合性能好,高效储热,经久耐用,铝夹层导热快,受热均匀,烹煮过程节能省时,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健康材质,不藏污垢,易清洗,美观耐用,能适应煤气炉、电磁炉等各种炉具,通用性好;“U形”或“V形”截面密封圈,密封性好,带有压持梁、限压阀、安全阀的锅盖防爆性能好,避免出现炸锅的情况,安全性能高,锅耳强度好,不易变形,带三角挡片,压持梁不会跑位,不会造成漏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锅底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底2及锅盖3,锅体1与锅底2为一体化结构,锅底2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导磁不锈钢外层21、铝夹层22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23,三层复合锅底,使用1600吨摩擦压力打底制成,坚固耐用,锅盖3上设有压持梁4、开合锁定装置、安全阀5、限压阀6及排气管7,压持梁4通过开合锁定装置固定在锅盖2上,锅体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扣住压持梁4两端的锅耳8,锅耳包括水平段、竖直段、竖直段下部延伸至锅体1的固定段及设置在水平段与竖直段侧面的三角挡片,锅盖3底面外周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放置密封圈9,压持梁4材料为不锈钢。本实施例中,开合锁定装置包括旋钮11、弹簧片12、丝套13、轴承片14、丝杆15、锁紧螺母16,丝杆15一端固定安装旋钮11,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压持梁4、丝套13、轴承片14及弹簧片12配合锁紧螺母16将压持梁4固定在锅盖3上。本实施例中,弹簧片12与锅盖3之间还设有垫片17。本实施例中,锅耳厚度3mm-6mm,锅耳的水平段、竖直段、固定段及三角挡片为一体化结构,厚度后,强度足不易变形,三角挡片限制了压持梁4的位置,防止压持梁4安装不到位或发生跑位导致漏气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排气管7下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锅盖3上,限压阀6罩设在排气管7外侧,锅盖3内侧还设有罩住排气管7下端的防堵罩,防止食物堵住排气管7。本实施例中,密封圈9截面形状为“U形”或“V形”,锅体1开口处向外弯折成一翻边,合盖时,翻边嵌入密封圈9的“U形”或“V形”开口内,密封圈9材料为硅胶,密封性好。本实施例中,锅体1两侧还设有一对防烫手柄10,通过螺钉固定在锅体1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合盖时,逆时针旋转旋钮11,将压持梁14下降至贴紧锅盖3,将锅盖3平放入锅体1与锅耳8之间,压持梁4卡进两锅耳8内侧,压实锅盖3,确保锅体开口处的翻边完全嵌入到密封圈9内,顺时针旋转旋钮11,使压持梁4上升至完全紧贴锅耳8内侧无松动后继续顺时针旋转两圈到两圈半,即为锅盖3上合盖到位并锁紧;导磁不锈钢外层21、铝夹层22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23三层复合锅底,高效储热,经久耐用,受热均匀,烹煮过程节能省时,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健康材质,不藏污垢,易清洗,美观耐用,能适应煤气炉、电磁炉等各种炉具,通用性好;限压阀6、安全阀5及压持梁4,三重防护装置,杜绝炸锅的可能,限压阀6允许的工作压力为45Kpa-55Kpa,锅内压力超出此范围,可通过安全阀5泄压,安全阀5允许的工作压力为70Kpa-90Kpa,锅内压力超出此范围,可通过压持梁4泄压,压持梁4允许的工作压力为100Kpa-135Kpa,锅内压力超过此范围,弹簧片12会产生形变弹起,锅盖3被锅内蒸汽顶起,蒸汽溢出达到泄压的效果,不会发生炸锅的情况。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底(2)及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与锅底(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锅底(2)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导磁不锈钢外层(21)、铝夹层(22)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23),所述锅盖(3)上设有压持梁(4)、开合锁定装置、安全阀(5)、限压阀(6)及排气管(7),所述压持梁(4)通过开合锁定装置固定在锅盖(2)上,所述锅体(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扣住压持梁(4)两端的锅耳(8),所述锅耳包括水平段、竖直段、竖直段下部延伸至锅体(1)的固定段及设置在水平段与竖直段侧面的三角挡片,所述锅盖(3)底面外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密封圈(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包括锅体(1)、锅底(2)及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与锅底(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锅底(2)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导磁不锈钢外层(21)、铝夹层(22)及食品级304不锈钢内层(23),所述锅盖(3)上设有压持梁(4)、开合锁定装置、安全阀(5)、限压阀(6)及排气管(7),所述压持梁(4)通过开合锁定装置固定在锅盖(2)上,所述锅体(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扣住压持梁(4)两端的锅耳(8),所述锅耳包括水平段、竖直段、竖直段下部延伸至锅体(1)的固定段及设置在水平段与竖直段侧面的三角挡片,所述锅盖(3)底面外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密封圈(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盖式安全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锁定装置包括旋钮(11)、弹簧片(12)、丝套(13)、轴承片(14)、丝杆(15)、锁紧螺母(16),弹簧片(12)顶部抵在压持梁(4)底端,底部压在锅盖(3)顶部,所述丝杆(15)一端固定安装旋钮(11),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压持梁(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雄谢楚彬吴雁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