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04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该除湿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湿通道和干通道;可旋转的显热交换器,所述显热交换器用于所述湿通道中的外部空气与所述干通道中的循环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用于提高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加热线圈;可旋转的除湿轮,所述除湿轮用于吸收和清除包含在所述干通道内循环空气中的水分,并通过将吸收的水分蒸发而得以复原;以及再生式蒸发冷却器,所述再生式蒸发冷却器用于冷却所述干通道中的循环空气。通过该结构,该装置能够利用由集中供热系统和安装在各家住户中的燃气或燃油锅炉供应的热水进行空气冷却作业,从而通过在大气压状态下进行冷却作业而实现装置尺寸的减小,并通过简化系统结构而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districtheating)的除湿冷却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 由大规模或小规模集中供热系统和安装在各家住户中的燃气或燃油锅炉供 应的热水进行空气冷却作业。
技术介绍
近来较高的油价状况不是暂时的问题,而是持续存在且不会改变的问 题,这个前景正在不断蔓延。因此,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日益注重能 源的稳定。随着涉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全球变暖的东京议定书的生 效,可以预期,矿物能源的使用限制、能源效率的标准等的国际压力将更为 严峻。根据公布的能源报告,2003年韩国家庭和商业领域消耗的能源总量大约 为每年5.5千万吨油当量(TO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5.2%。该比率与 电能的41.9%对应。在过去的四年中,家庭和商业领域能源消耗的年平均增 长率为5.3%,而电能消耗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因此,可以知道电能消 耗具有特别迅速的增长。对作为能源控制目标的居住建筑的月能源消耗变化 和非居住建筑的抽样调査结果评估后,分析认为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的50% 与商务建筑能源消耗的47%都用于空调系统。总之,在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中, 用于空调系统的能源占韩国全国总能源消耗的13%。因此,为了确保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守 相关的国际协议,必须提高家庭和商业领域中用于空调系统的能源的使用效 率。有鉴于此,实施了所谓的集中能源工业,其中,热能和电能向住宅和商业区域中的众多用户集中供应,该热能和电能由集中在特定位置的能源生产 设施产生,以提高家庭和商业领域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据报道,上述集中能 源工业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作为热源,用于空间供热以及热水供热,从而不仅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使能源消耗降低了约20。%-30%,而且 还通过减少燃料的使用以及加强环境管理而使空气环境提高了约30%-40 %。该集中能源工业被评价为有效的工业,能够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公约等在 内的相关国际环境限制。在肯定评价债务(affirmative evaluation's debt)中, 在韩国,2003年约有120万个家庭受益于集中供热,具体地说,供应能源的 85%由热能和电能的组合生产产生。韩国有到2010年将集中供热的覆盖范 围扩展至200万个家庭的计划。在热能和电能的组合生产,即热电联产中,电能与热能的产生比率保持 在3: 5。因此,将电能与热能的比率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十分重要,从而使集 中能量工业具有最佳的效果。在韩国的冬季,能够实现上述产生比率,但是 在韩国的夏季,用于空气冷却的电力负荷增加,而热能负荷不会增加。因此, 在夏季,集中供热的运行比率下降到低于10%,这使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较 低。实际上,没有对2003年6月至9月的生产结果进行过报道。为了提高集中能源生产设施的运行比率,以充分发挥该工业的作用,有 必要挖掘夏季中对热能的需求,具体地说,必须开发和推广使用集中供热设 施供应冷却能源的技术。在上述冷却能源供应技术的一个例子中,将吸收冷却器安装于接收器 (如大规模的建筑等),从而,该冷却器利用由集中供热设施提供的能量实 现中央冷却作业。吸收冷却器设计为通过利用液态制冷剂蒸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而使在 管道中流动的水变冷,并且液化蒸发的气态制冷剂,以用于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尽管对吸收冷却器进行了用于提高其性能的多种开发研究,但吸 收冷却器的限制在于由于热源的温度较低而难以提高其性能。另外,吸收冷却器具有较高的回水温度而不经济,因为冷却器不能利用温度为8(TC或更 低的水,并承受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之间的少许温差。当吸收冷却器安装在房间等处时,会占据集中供热系统的大部分,以进 行中央冷却作业,存在的问题在于,无论热水供应管如何,都必须另外安装 冷水管。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集中供 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该除湿冷却装置能够利用大规模或小规模集中供热 系统以及安装在各家住户中的燃气或燃油锅炉提供的热水进行空气冷却作 业,从而通过进行大气压状态下的作业实现减小的装置尺寸,并通过简化系 统结构而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通过提供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而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该除湿冷却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隔板(partition),该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湿通道和干通道,所述湿通道 的一端设置有外部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湿通道中,所述 湿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外部空气排出,所述干通道的一 端设置有循环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循环空气从调节空间引导至所述干通道 中,所述干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空气供应孔,用于将冷却空气供应至所述调 节空间中;显热交换器(sensible heat exchanger),该显热交换器设置为围绕 所述隔板旋转,并用于通过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孔引导至所述湿通道中的外部 空气与引导至所述干通道中的循环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加热线圈(heatingCOil),该加热线圈安装在所述湿通道内,位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后端与所述 排气孔之间,所述加热线圈用于利用引入该加热线圈中的热水的热量提高流经所述湿通道的外部空气的温度;除湿轮,该除湿轮设置为在所述加热线圈 之后的位置围绕所述隔板旋转,并用于吸收和清除包含在所述干通道内循环 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将吸收的水分蒸发而将蒸发的水分供应到所述湿通道中 的高温外部空气中,所述除湿轮得以复原;以及再生式蒸发冷却器 (regenerative-evaporative cooler),该再生式蒸发冷却器安装在所述干通道 中,位于所述循环空气供应孔和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并用于冷却所述干通 道中的循环空气,所述循环空气通过所述除湿轮而除湿为高温的干燥空气, 随后,通过所述显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并冷却,冷却的循环空气输送到所述 壳体的空气供应孔。优选地,所述除湿冷却装置还包括直接蒸发冷却器(direct-evaporative cooler),该直接蒸发冷却器安装在所述干通道中,位于所述再生式蒸发冷却 器之前的位置,所述直接蒸发冷却器用于对所述再生式蒸发冷却器排出的循 环空气进行二次冷却作业。优选地,所述除湿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该第一过滤器安装在 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孔和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并用于清除包含在所述外部空 气中的杂质;以及排气风机,该排气风机安装在所述除湿轮和所述排气孔之 间,并用于使所述外部空气由所述湿通道通过所述排气孔强制排出,其中所 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排气风机安装在所述湿通道中。优选地,所述除湿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器,该第二过滤器安装在 所述循环空气吸入孔和所述除湿轮之间,并用于清除包含在所述循环空气中 的杂质;以及供气风机,该供气风机安装在所述除湿轮和所述显热交换器之 间,并用于使冷却的循环空气由所述干通道通过所述空气供应孔强制排出,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供气风机安装在所述干通道中。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冷却器排气孔,该冷却器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 再生式蒸发冷却器进行二次冷却作业时产生的高温空气。优选地,通过所述冷却器排气孔排出的高温空气的量为全部循环空气总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除湿冷却装置,该除湿冷却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湿通道和干通道,所述湿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外部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湿通道中,在所述湿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外部空气排出,所述干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循环空气吸入孔,用于将循环空气从调节空间引导至所述干通道中,所述干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空气供应孔,用于将冷却空气供应至所述调节空间中; 显热交换器,所述显热交换器设置为围绕所述隔板旋转,并用于通过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孔引导至所述湿通道中的外部空气与引导至所述干通道中的循环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安装在所述湿通道内,位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后端与所述排气孔之间的位置,所述加热线圈用于利用引入该加热线圈的热水的热量来提高流经所述湿通道的外部空气的温度; 除湿轮,所述除湿轮设置为在所述加热线圈之后的位置围绕所述隔板旋转,并用于吸收和清除包含在所述干通道内循环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将吸收的水分蒸发从而将蒸发的水分供应到所述湿通道中的高温外部空气中,所述除湿轮得以复原;以及 再生式蒸发冷却器,所述再生式蒸发冷却器安装在所述干通道中,位于所述循环空气供应孔和所述显热交换器之间的位置,并用于冷却所述干通道中的循环空气,所述循环空气通过所述除湿轮而除湿为高温的干燥空气,随后,通过所述显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并冷却,冷却的循环空气输送到所述壳体的空气供应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锡万李大宁李勋姜沧求丁晟郁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地域暖房公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