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598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定植:整地后,按宽行距0.5米、窄行距0.3米定植银杏苗,株距0.5米;打顶:定植1‑2年后,沿地面8cm‑10cm以上的枝干全部全部用枝剪剪除;定枝:打顶2年后,每年剪除老枝上部,保留老枝基部3‑4枝幼枝;修剪:剪除窄行间侧枝,同时修剪顶枝和顶芽;培育萌蘖:定植12‑15年后沿地面将主干伐除,断面覆盖杂草或秸秆,促进萌蘖,保留3‑5枝健壮萌蘖苗;萌蘖苗按照步骤(1)‑(5)所述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继续重复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提高银杏叶产量和质量,降低银杏种植和人工成本,提高田间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A management method of ginkgo leaf picking nurs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木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GingkobilobaL.)为我国特有的名贵树种,俗称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是银杏科现存唯一的孑遗植物,在我国60多个县市分布,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银杏叶主要含黄酮类和萜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抗病毒、抑菌消炎、增强记忆和认知能力、抗衰老以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生长年限银杏叶中银杏黄酮含量下降,因此生产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种植12年以下的苗叶。由于银杏叶生产中群众只采叶不管护,连年采摘的无序性造成了农民利益没保证,破坏生态环境、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种植规模一直徘徊不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关于银杏采叶圃建设方法,都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繁殖材料选择、修剪整枝等手段实现,并且修剪整枝也只是摘除顶芽、去除弱病枝等。因此,为降低种植成本、节约劳力、规范田间管理、增产增收、保护环境,如何提供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可以增加种植密度,提高银杏叶产量和质量,降低银杏种植和人工成本,提高田间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定植:整地后,施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kg/亩或有机肥80-120kg/亩,按宽行距0.5-0.8米、窄行距0.3-0.4米定植银杏苗,株距0.5-0.8米;(2)打顶:定植1-2年后,沿地面8cm-10cm以上的枝干全部用枝剪剪除;(3)定枝:打顶2年后,每年剪除老枝上部,保留老枝基部3-4枝幼枝;(4)修剪:剪除窄行间侧枝,同时摘去顶芽,截短长枝;(5)培育萌蘖:定植12-15年后沿地面将主干伐除,断面覆盖杂草或秸秆进行保湿,促进萌蘖,保留3-5枝健壮萌蘖苗;(6)萌蘖苗按照步骤(1)-(5)所述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继续重复操作。其中,步骤(2)中银杏苗定植1-2年为缓苗期,为保证成活率一般不进行修剪;步骤(3)中打顶2年后分枝才开始生长比较健壮,这时候进行间弱留壮和剪除侧枝上部枝条,容易促进侧枝上的分枝生长。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银杏叶采叶圃管理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银杏苗为两至四年生银杏苗。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年以下树苗由于长势较弱,移栽成活率低,同时株型较小容易造成草害严重,影响树苗营养生长;超过四年的树苗根系较发达,不易起挖和移栽,同时移栽成活率因起挖时根系损伤程度而降低。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银杏叶采叶圃管理方法中,步骤(1)所述定植、步骤(2)所述打顶以及步骤(3)所述定枝均在11月中下旬进行。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1月中下旬开始树苗进入休眠期,进行定枝不影响第二年分枝和新芽的萌发生长。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银杏叶采叶圃管理方法中,步骤(4)所述修剪在每年3月上旬进行。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修剪是为了使受光合作用的面积达到最大化,进而有效增加银杏叶的产量,因此定枝前进行轻度修剪,以截短长枝为主,为了受光充分和方便采叶,定枝后每年进行中度剪枝,保证方便采叶和增加苗叶产量,同时新发枝条银杏叶银杏黄酮含量更高。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银杏叶采叶圃管理方法中,步骤(4)中修建之后树高不超过1.8米。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因为银杏采叶以人工为主,采叶主要将枝条上的银杏叶用手刷下来,因此1.8米高度是药农刷银杏叶片适宜高度的上限。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银杏叶采叶圃管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利用宽窄行、修剪老枝解决了定植过密影响下部叶的问题,通过新的修剪、打顶方法剪除老枝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银杏叶的含量,而且通过培育银杏萌蘖苗可以减少林地更新和重建苗圃的时间及成本投入,既保证了经济收入不受影响又保证了生态环境不受影响;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管理方法,银杏苗叶的采收年限可增加3年以上,并且通过萌蘖苗培育可以保证银杏采叶圃快速更新,每年银杏叶产量提高30%以上,银杏黄酮含量提高15%以上,每亩可以年增收1000元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植:整地后,施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kg/亩或有机肥80-120kg/亩,按宽行距0.5-0.8米、窄行距0.3-0.4米定植银杏苗,株距0.5-0.8米;(2)打顶:定植1-2年后,沿地面8cm-10cm以上的枝干全部用枝剪剪除;(3)定枝:打顶2年后,每年剪除老枝上部,保留老枝基部3-4枝幼枝;(4)修剪:剪除窄行间侧枝,同时摘去顶芽,截短长枝;(5)培育萌蘖:定植12-15年后沿地面将主干伐除,断面覆盖杂草或秸秆,促进萌蘖,保留3-5枝健壮萌蘖苗;(6)萌蘖苗按照步骤(1)-(5)所述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继续重复操作。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银杏苗为两年至四年生银杏苗。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定植、步骤(2)所述打顶以及步骤(3)所述定枝均在11月中下旬进行。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4)所述修剪在每年3月上旬进行。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4)中修建之后树高不超过1.8米。实施例1将本专利技术的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坝镇进行具体实施,实施方式如下:2014年11月10日,整地,宽行距0.5米、窄行距0.3米、株距0.5米定植2年生银杏苗;2015年8月20日,每亩采收银杏叶106公斤;2016年9月6日,每亩采收银杏叶213公斤;2016年11月12日,将银杏主干沿基部10cm以上用枝剪全部剪除;2017年3月22日,剪掉银杏顶芽;2017年8月14日,每亩采收银杏叶192公斤;2018年3月15日,剪掉银杏顶芽以及窄行间侧枝;2018年8月26日,每亩采收银杏叶308公斤;2018年11月20日,剪除银杏主侧枝中上部,只留下部3-4枝幼枝;2019年3月10日,剪掉银杏顶芽以及窄行间侧枝;2019年8月20日,每亩采收银杏叶516公斤;2019年11月25日,剪除分枝中上部,只留下部3-4枝幼枝,剪除主干和主侧枝下部新发出的幼弱枝条。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定植:整地后,施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kg/亩或有机肥80-120kg/亩,按宽行距0.5-0.8米、窄行距0.3-0.4米定植银杏苗,株距0.5-0.8米;/n(2)打顶:定植1-2年后,沿地面8cm-10cm以上的枝干全部用枝剪剪除;/n(3)定枝:打顶2年后,每年剪除老枝上部,保留老枝基部3-4枝幼枝;/n(4)修剪:剪除窄行间侧枝,同时摘去顶芽,截短长枝;/n(5)培育萌蘖:定植12-15年后沿地面将主干伐除,断面覆盖杂草或秸秆,促进萌蘖,保留3-5枝健壮萌蘖苗;/n(6)萌蘖苗按照步骤(1)-(5)所述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继续重复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银杏采叶圃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整地后,施基肥腐熟农家肥3000kg/亩或有机肥80-120kg/亩,按宽行距0.5-0.8米、窄行距0.3-0.4米定植银杏苗,株距0.5-0.8米;
(2)打顶:定植1-2年后,沿地面8cm-10cm以上的枝干全部用枝剪剪除;
(3)定枝:打顶2年后,每年剪除老枝上部,保留老枝基部3-4枝幼枝;
(4)修剪:剪除窄行间侧枝,同时摘去顶芽,截短长枝;
(5)培育萌蘖:定植12-15年后沿地面将主干伐除,断面覆盖杂草或秸秆,促进萌蘖,保留3-5枝健壮萌蘖苗;
(6)萌蘖苗按照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杰段媛媛穆森林先明游景茂郭晓亮唐涛王帆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