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598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整地起垄后进行种子撒播,垄沟中间作玉米和大豆,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水份和水溶肥滴灌,茶丛生长到15‑25cm时采茶,轮采至9月中下旬后台刈,台刈后根部喷施壳聚糖复合肥料,穴施腐熟豆粕等,将玉米大豆收割粉碎覆盖茶行,11月底茶园浇水覆膜覆草,来年重复台刈施肥覆草等步骤,建成高密植茶园。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茶园栽培方法,易于生产操作和技术推广;茶园建成时间短,茶园的抗寒性增强,越冬防护简单易操作,对越冬的设施需求低,降低了北方茶园冬季防护成本;茶树生长健康旺盛,茶叶品质好,适合北方茶区轮采作业。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high density tea garden with sexu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面积日益扩大,尤其是北方次适宜区域如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但随之而来的人力成本增加,防寒抗旱等防护成本日益高涨等问题突出;同时,以山东地区为代表的轮采无休的采摘制度造成茶园早衰严重,枝条细弱密集,茶园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产量品质降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茶园栽培模式基本为小株型灌木单株或多株条垄栽培,茶叶生产对呈条垄的茶叶蓬面形态有较高的要求,生产中需要进行茶树株型及蓬面的技术培育;针对该种栽培模式的茶园,由于作业空间较小,施肥除草等茶园操作适型机械少而且针对性较低,难以采用机械进行,茶生产目前仍为劳动密集型作业,难以适应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起垄,垄宽60-80cm,垄背平整,垄背高15-20cm,垄间距40-60cm;(2)春季2-3月份,选择良种茶树种子种植,茶行建于垄背,垄背播种,均匀撒播,覆盖土层2-3cm;(3)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栽植1行大豆;(4)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种植1行玉米;(5)播种完成后,垄沟浇水,浇透;(6)垄背铺敷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及水溶肥滴灌;(7)夏季6-7月份,待茶苗高至15-25cm时,开始采摘茶头;(8)对茶苗轮采至9月底,撤出简易滴灌管,从茶苗根部台刈,台刈后的根部以液体壳聚糖复合肥料2-5L调配为0.5%浓度悬混液喷施,台刈后茶树枝条粉碎还田;(9)茶行内穴施熟腐豆粕或花生粕;(10)将垄龙沟内玉米及大豆收割粉碎覆盖于茶行,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11)11月下旬垄沟浇水浇足;(12)十二月上中旬,薄膜覆盖茶行,薄膜上覆盖草厚度20厘米以上;草上压土2到5公分;(13)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待夜间地面无冬土出现,将茶园覆盖物清除,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份和水溶肥滴灌,并按照步骤(3)和(4)的规格种植玉米及大豆;(14)待茶园枝条生长至15-25cm时,采茶,轮采;(15)重复步骤(8)至(14)。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播种,每亩播种良种茶树种子150-300公斤。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大豆的株距20-60cm。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玉米的株距50-100cm。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水溶肥是由有效成分:尿素、高溶性黄腐酸钾、硝酸铝、硝酸锌、曲霉糖苷按照质量比66-76:10-20:0.2-0.5:0.1-0.2:0.0001-0.005组成,每1份有效成分溶于20-30份生物质发酵液中混合均匀即可。上述生物质发酵液具体制备过程为:将100-200份植物秸秆、5-20份动物尸体及50-200份动物排泄物,经无害化处理后,加入3-5份聚丙烯酸钠及1-2份柠檬酸,在10-35℃下,在发酵池中厌氧发酵20-35天,然后取发酵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4即可。上述植物秸秆为麦秸或玉米秸;所述动物排泄物为去除盐分后的人粪尿或猪粪或鸡粪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水溶肥施用量为0.3-2L/亩/天。进一步的,步骤(8)中,所述壳聚糖复合肥料是由以下组成:低分子量壳聚糖20-50g/L,Zn2+50-200mg/L,Al3+50-200mg/L,果胶3-10g/L,其余为水。进一步的,步骤(9)中,所述熟腐豆粕或花生粕的施用量为200-300Kg/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技术简化了茶园栽培方法,幼株成园过程及成龄茶园生产中不再需要培育茶树生产行冠型态,易于生产操作和技术推广;2茶园当年投产,将原本需要3-4年的茶园投产周期缩短为1年,提高了资本投入转化及回报效率;3矮化了茶园植株,易于茶园作业机械化选型及操作,提高自动化水平;4使用该方法建立的高密植茶园,茶树枝条越冬前被修剪掉,根部部分得到覆盖保护,茶园的抗寒性增强,越冬防护简单易操作,对越冬的设施需求低,降低了北方茶园冬季防护成本;5北方茶区利用该技术建设茶园,节省了前期防护设施的建设投入成本以及后期设施管理投入成本,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6采用该技术的生产茶园,茶园发芽密度高,生长量大,适合全年轮采无休的生产模式,产量高;7该技术每年对茶树进行更新,茶树生长健康旺盛,茶叶品质好;8该技术可去除宿年病虫卵及患病植株,茶园透光透气性好,茶园病虫害减轻,容易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的需求,有利于茶叶的安全性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9茶园枝条还田及农业废弃物覆盖,有利于茶园土壤有机质提高,达到改善土壤,减少化学肥料施用的需求;10茶园管理过程简化,追施肥浇水等过程依靠水肥一体化管道实现,台刈后的茶园容易实现茶园有机肥机械施肥,生产期茶树丛生芽头发生面平整,采用机械采摘,劳动力成本降低;11夏茶容易实现遮阴,品质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试验基地为本专利技术试验基地位于临沂市平邑县,茶树种子品种为黄山群体种。本专利技术生物质发酵液具体制备过程为:将200份玉米秸秆、18份动物尸体(鸡和猪)及150份去除盐分后的人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加入3份聚丙烯酸钠及2份柠檬酸,在室温下,在发酵池中厌氧发酵30天,然后取发酵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即可。实施例1(1)先期在园区进行水肥一体化建设至地块地头,整地起垄,垄宽80cm,垄背平整,垄背高15-20cm,间距60cm;(2)春季2月份,选择颗粒饱满,发芽率在85%以上的黄山群体种种子进行种植,垄背播种,均匀撒播,每亩播种黄山群体种种子200公斤,覆盖土层2-3cm;(3)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栽植1行大豆,株距30cm;(4)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种植玉米,株距60cm;(5)播种完成后,垄沟浇水,浇透;(6)垄背铺敷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及水溶肥滴灌,每天水溶性肥料施用量为0.8L/亩;所述水溶性肥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尿素、高溶性黄腐酸钾、硝酸铝、硝酸锌、曲霉糖苷、生物质发酵液混溶后过滤而成,尿素、高溶性黄腐酸钾、硝酸铝、硝酸锌、曲霉糖苷质量比为76:10:0.2:0.1:0.0002,其余为密度为1.2的生物质发酵液;(6)夏季6月份,待茶苗高至15-20cm时,开始采摘茶头;(8)对茶苗轮采至9月底,从茶苗根部台刈,喷施壳聚糖复合肥料,台刈后茶树枝条粉碎还田;所述壳聚糖复合肥料是由以下组成:低分子量壳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整地起垄,垄宽60-80cm,垄背平整,垄背高15-20cm,垄间距40-60cm;/n(2)春季2-3月份,选择良种茶树种子种植,茶行建于垄背,垄背播种,均匀撒播,覆盖土层2-3cm;/n(3)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栽植1行大豆;/n(4)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种植1行玉米;/n(5)播种完成后,垄沟浇水,浇透;/n(6)垄背铺敷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及水溶肥滴灌;/n(7)夏季6-7月份,待茶苗高至15-25cm时,开始采摘茶头;/n(8)对茶苗轮采至9月中下旬,从茶苗根部台刈,台刈后的根部以液体壳聚糖复合肥料2-5L调配为0.5%浓度悬混液喷施,台刈后茶树枝条粉碎还田;/n(9)茶行内穴施熟腐豆粕或花生粕;/n(10)将垄龙沟内玉米及大豆收割粉碎覆盖于茶行,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n(11)11月下旬垄沟浇水浇足;/n(12)十二月上中旬,薄膜覆盖茶行,薄膜上覆盖草厚度20厘米以上;草上压土2到5公分;/n(13)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待夜间地面无冬土出现,将茶园覆盖物清除,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份和水溶肥滴灌,并按照步骤(3)和(4)的规格种植玉米及大豆;/n(14)待茶园枝条生长至15-25cm时,采茶,轮采;/n(15)重复步骤(8)至(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性系高密植茶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起垄,垄宽60-80cm,垄背平整,垄背高15-20cm,垄间距40-60cm;
(2)春季2-3月份,选择良种茶树种子种植,茶行建于垄背,垄背播种,均匀撒播,覆盖土层2-3cm;
(3)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栽植1行大豆;
(4)在播种茶种的同时,在垄沟中间种植1行玉米;
(5)播种完成后,垄沟浇水,浇透;
(6)垄背铺敷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及水溶肥滴灌;
(7)夏季6-7月份,待茶苗高至15-25cm时,开始采摘茶头;
(8)对茶苗轮采至9月中下旬,从茶苗根部台刈,台刈后的根部以液体壳聚糖复合肥料2-5L调配为0.5%浓度悬混液喷施,台刈后茶树枝条粉碎还田;
(9)茶行内穴施熟腐豆粕或花生粕;
(10)将垄龙沟内玉米及大豆收割粉碎覆盖于茶行,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分滴灌;
(11)11月下旬垄沟浇水浇足;
(12)十二月上中旬,薄膜覆盖茶行,薄膜上覆盖草厚度20厘米以上;草上压土2到5公分;
(13)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待夜间地面无冬土出现,将茶园覆盖物清除,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进行水份和水溶肥滴灌,并按照步骤(3)和(4)的规格种植玉米及大豆;
(14)待茶园枝条生长至15-25cm时,采茶,轮采;
(15)重复步骤(8)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播种,每亩播种良种茶树种子150-300公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鲁彬李玉胜贾厚振毕彩虹崔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