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帘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92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一鼓风机及一导风管,其中鼓风机产生一气流,而导风管则承接鼓风机产生的气流。导风管包含有一供气流通过的封闭段及一出风段,其中出风段承接通过封闭段的气流并具有多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而出风孔依气流流动路径依序排列。出风段被区分为一对应于封闭段的转折区及一具有一封闭端的顺流区,其中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封闭端朝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形成一流量均匀的气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有助于气流流量平均的气帘 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在许多会产生有害污染源的工作场所,如具有油烟,挥发性有机溶剂、铅、 粉尘或特定化学物质的运作场所,一般都依实际需求在工作台上方设置局部排 气装置,将污染源集中排放处理以维护人体健康。最常见的局部排气装置便是 装设于工作台上方的排气机,但是此类排气机的捕集效率会受到污染源侧向扩 散或工作台与排气机的安装高度的影响,而导致其排气效果不好。为解决上述 的问题,便出现一种具背墙、侧墙与前拉门的排气柜,此种排气柜虽可减少环 境侧风的影响,但由于排气柜侧墙与前拉门的结构使得工作台大小与操作者上 肢活动空间都受到限制,而且前拉门的设计于作业上并不方便。美国专利公告第5042456号专利案,提出一种具有侧墙与背墙结构的气罩 通风装置,此气罩通风装置于工作台和操作者间提供向上气帘,并在侧墙上提 供有垂直于侧墙的气流,以导引污染源往中间流动。然而,5042456号专利案 的侧墙与背墙结构不仅使工作台大小与操作者上肢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也限縮 了装置本身的应用范围。另外,侧墙内部的结构复杂,使此种气罩通风装置的 原料及制造成本大增,不利于日后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又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261663号以及美国专利公告第6752144号专利 案,两案都提及一种辅助污染源排出工作台的导烟机,其中导烟机对应于排气 机设置,而于工作台与排烟机之间提供向上气帘,以防止污染源往操作者方向 及工作台侧向扩散。其中,6752144号案的导烟机的机械结构较为复杂且零件 成本也较高。而M261663号案虽拥有相对简单的机械构造,但对于装置本身的 排水性与出风孔的气流流量方面并未多加说明,其中排水性即与此类装置的耐 用度有关,而气流流量是否均匀也关系着气帘的效果。因此,现有技术的导烟机存在出风量不均及出风管道中液体不易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帘产生装置,通过出风孔孔径 或出风孔数量的变化设计改善出风量不均匀的问题,并设置有导引液体排出气 帘产生装置的构造。为实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至少一鼓风机 及一导风管,其中鼓风机用以产生一气流,而导风管则承接鼓风机产生的气流。 导风管包含有一供气流通过的封闭段及一出风段,其中出风段承接通过封闭段 的气流并且具有多个供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而出风孔依气流流动路径依序排 列。出风段被区分为一对应于封闭段的转折区及至少一具有一封闭端的顺流 区,其中通过出风孔孔径或出风孔数量的变化设计,使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 出风截面积由封闭端朝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 小于或等于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个别自出风孔 吹出的气流形成一流量均匀的气帘,而增加气帘的包围效能。此外,导风管的 出风段还包含一导引斜面,而导风管更具有一引流管,其中导引斜面导引位于 出风段的液体流动至封闭段,而引流管导引位于封闭段的液体排出导风管外, 借以避免液体囤积于导风管中。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导风管的出风孔依气流流动特性配置其孔径大小,使 吹出出风孔的气流流量均匀而加强气帘的包围效能,而导风管还设置有导引斜 面及引流管,可帮助不慎流入导风管的液体顺利地排出。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 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 容、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帘产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风管的出风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气帘产生装置配置于工作台的立体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 图6A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蜂巢式均流板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B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蜂巢式均流板的横向剖面示意图7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管的出风段的剖面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出风孔的排列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11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12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13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图14为本专利技术气帘产生装置中第九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鼓风机11:出风口20:导风管21:封闭段211:入口侧212:出口侧22:出风段221:出风孔222:导引斜面223:转折区224:顺流区225:封闭端24:闸门25:扭力弹簧26:蜂巢式均流板27:配风板28:配风箱29:配风管30:引流管50:工作台60:排气机6h排气口70:气帘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l、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 气帘产生装置,此一气帘产生装置包含有一鼓风机10及一导风管20。本专利技术 的气帘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气帘70,将一工作台50产生的污染源包围,并辅 助一排气机60将污染源排出,其中鼓风机IO的数量并不受局限,可依工作台 50实际面积或容间径行增加。鼓风机10用以产生一气流,且鼓风机10具有一出风口 11供气流吹出。 出风口 11连通一导风管20,其中鼓风机IO产生的气流经由出风口 11吹送至 导风管20内。导风管20为一内部中空的管体,用以承接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其中导 风管20包含有一封闭段21、 一出风段22及一引流管30。如图2及图5所示,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包含有一入口侧211及一出口 侧212,其中入口侧211连通鼓风机10的出风口 11,使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 经由入口侧211吹入导风管20中,而出口侧212则连通至导风管20的出风段 22,使通过封闭段21的气流经由出口侧212吹入出风段22中。闸门24通过一扭力弹簧25枢设于导风管20的内侧管壁,而使闸门24 位于鼓风机10的出风口 11与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之间。其中扭力弹簧25 具有一常态将闸门24朝关闭出风口 11推的力,以支撑闸门24常态地关闭出 风口 11,并使导风管20内的液体于闸门24关闭出风口 11时可由封闭段21 流入引流管23。当鼓风机10启动并吹出气流时,鼓风机10吹出气流则推动 闸门24时呈开启状态,以导通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的入口侧211与出口侧 212,并导引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吹入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其中闸门24 为一具有弧形曲面的板体,且导风管20的管壁弯折处也为连续平滑的曲面, 使鼓风机10产生的气流顺利地导引并转向,以降低气流流动的阻力。引流管30连通导风管20的封闭段21 ,并且设置于封闭段21的入口侧211 与出口侧212之间,而靠近入口侧211。引流管30用以导引位于封闭段21中 的液体排出至导风管20外。导风管20的出风段22承接通过封闭段21的气流,并具有多个供气流吹 出的出风孔221及一导引斜面222。出风段22的出风孔221依气流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帘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至少一鼓风机,产生一气流;及 一导风管,承接该气流,其包含有: 一封闭段,供该气流通过;及 一出风段,承接通过该封闭段的该气流并具有多个供该气流吹出的出风孔,该出风孔依该气流流动路径排列,该出风段包含有: 一转折区,对应于该封闭段;及 至少一顺流区,具有一封闭端,其中该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由该封闭端朝该转折区逐渐加大,而该转折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小于或等于该顺流区的单位长度的总出风截面积的最小值,借以使个别自该出风孔吹出的该气流形成一气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源张振平王顺志裴培鑫石东生吕博弘
申请(专利权)人:安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