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89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包括相机外壳、数字摄像头、快门按钮、控制电路板,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及与其连接的摄像头角度旋钮,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半球结构体、保护外壳、承重部和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的半球结构体的一端置于保护外壳中,并与设于保护外壳内的承重部连接,另端从保护外壳中伸出,保护外壳和半球结构体的连接处设有空隙,所述的数字摄像头固定在半球结构体上,所述的半球结构体与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摄像头角度旋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省时省力,方便后续处理等优点。

A camera with a rotatable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
本技术涉及相机拍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热衷于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由于当前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漫步、登山等锻炼活动盛行,各式各样的户外直播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摄像头快速地拍摄或录制自己的所到之处,分享自己的心情。目前的相机较为集中在单张照片的预处理上,使得相机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拍摄人员的技术,不仅是在站位选角度的切入,还包括后期的照片处理,长图合成。然而,目前,想要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或者拍摄一张长图,往往需要大量的单张照片进行后期筛选,合成,处理。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损失照片一定的区域连续性,出现垂直空间上的断裂,同时也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稳定地拍摄一组连续水平图片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包括相机外壳、数字摄像头、快门按钮、控制电路板,该照相机还包括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及与其连接的摄像头角度旋钮,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设于相机外壳中,所述的摄像头角度旋钮设于相机外壳外,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半球结构体、保护外壳、承重部和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的半球结构体的一端置于保护外壳中,并与设于保护外壳内的承重部连接,另一端从保护外壳中伸出,保护外壳和半球结构体的连接处设有空隙,所述的数字摄像头固定在半球结构体上,所述的半球结构体与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摄像头角度旋钮。优选地,所述的半球结构体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弧形球面体,弧形球面体部分设置在保护外壳中,平面结构从保护外壳伸出,数字摄像头固定在半球结构体的平面结构上。优选地,所述的弧形球面体的弧形边缘处开设有圆弧结构的凹槽,所述的承重部包括承重轴,所述的承重轴穿过凹槽的内壁,承重轴的两端固定在保护外壳的两端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的旋转驱动单元包括设于相机外壳内的微型齿轮及与微型齿轮连接的微型电机,摄像头角度旋钮、控制电路板、微型电机依次连接,承重轴的中央部分通过微型齿轮与凹槽的中心的外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中心的外壁与微型齿轮的相连处设有与微型齿轮相啮合的齿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凹陷区域的宽度大于承重轴的宽度,凹槽的弧长大于半球结构体旋转60°时的弧长范围。优选地,所述的微型电机采用12V30转直流无刷电机。优选地,所述的保护外壳与半球结构体的连接处的空隙宽度为1mm。优选地,所述的快门按钮设于相机外壳的正上方右端,所述的摄像头角度旋钮设于相机外壳的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照相机设置了可令数字摄像头横向转动的控制机构,通过摄像头旋转按钮控制微型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半球结构体的相应横向转动,进而控制数字摄像头相应地横向转动,对于拍摄一些直线拍摄不方便拍摄的角度图像,操作省时省力,且方便后续处理;2、保护外壳和半球结构体的连接处设有细微空隙,可为半球结构体提供必要的旋转空隙,防止因为频繁旋转而产生过多的摩擦产生一定的隐患,进一步提高数字摄像头旋转的耐久性、可靠性;3、凹槽的凹陷区域的宽度大于承重轴的宽度,弧长大于半球结构体旋转60°时所需要的范围,可为半球结构体旋转时为承重轴留出必要空间,提高数字摄像头旋转的安全稳定性;4、本技术照相机令数字摄像头横向转动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5、将快门按钮、摄像头角度旋钮设置在相对于相机外壳的右侧,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者利用左手托住相机外壳,右手控制摄像头角度旋钮后,按下快门按钮,对于调整摄像头后可快速拍下想要拍摄的照片,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照相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照相机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照相机中半球结构体的控制连接框图;图中标号所示:1、相机外壳,2、数字摄像头,3、半球结构体,301、弧形球面体,4、保护外壳,5、承重轴,6、快门按钮,7、摄像头角度旋钮,8、微型齿轮,9、微型电机,10、凹槽,11、控制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包括相机外壳1、数字摄像头2、半球结构体3、保护外壳4、快门按钮6和摄像头角度旋钮7。数字摄像头2、半球结构体3和保护外壳4为一个整体,位于相机外壳1的正前方。快门按钮6位于相机外壳1的正上方侧端。半球结构体3的一部分置于保护外壳4中,另一部分从保护外壳4凸出。保护外壳4和半球结构体3的连接处设置有细微空隙,此间隙大约为1mm,用于为半球结构体3提供必要的旋转空隙,防止因为频繁旋转而产生过多的摩擦产生一定的隐患,同时避免过大的空隙导致颗粒粉尘进间隙过多,提高照相机的保养成本。半球结构体3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弧形球面体301。数字摄像头2固定在半球结构体3的平面结构上。半球结构体3的弧形球面体301的弧形边缘处开设有圆弧结构的凹槽10,凹槽10以弧形球面体301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承重轴5穿过凹槽10内壁,承重轴5的两端固定在保护外壳4的两端内壁上。凹槽10的凹陷区域的宽度略大于承重轴5的宽度,弧长略大于半球结构体3旋转60°时所需要的范围,凹槽10的设计可为半球结构体3旋转时为承重轴5留出必要空间。承重轴5的中央部分通过微型齿轮8与凹槽10的中心的外壁相连。凹槽10的中心的外壁与微型齿轮8的相连接部分设置有微型齿轮8对应啮合的齿形结构。微型齿轮8由位于承重轴5中心偏右侧上的微型电机9控制转动,微型电机9通过正反转实现半球结构体3的左右转动,进而实现数字摄像头2的左右转动,微型电机9采用12V30转直流无刷电机,该类型电机具有响应快速,支持角度连续变换等优点。微型电机9由位于相机外壳1侧部的摄像头角度旋钮7控制转动。本实施例优选将快门按钮6设置在相机外壳1的正上方右端,摄像头角度旋钮7设置在相机外壳1的右侧,将快门按钮6、摄像头角度旋钮7都设置在相对于相机外壳1的右侧,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者利用左手托住相机外壳1,右手控制摄像头角度旋钮7后,按下快门按钮6,对于调整摄像头后可快速拍下想要拍摄的照片,使用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控制转动的电能通过现有技术中照相机的电池供电,在此不过多赘述。此外,控制电路板控制相机的整体运作,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新增微型电机控制电路,用于传输信号并控制微型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微型电机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包括相机外壳(1)、数字摄像头(2)、快门按钮(6)、控制电路板(11),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及与其连接的摄像头角度旋钮(7),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设于相机外壳(1)中,所述的摄像头角度旋钮(7)设于相机外壳(1)外,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半球结构体(3)、保护外壳(4)、承重部和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的半球结构体(3)的一端置于保护外壳(4)中,并与设于保护外壳(4)内的承重部连接,另一端从保护外壳(4)中伸出,保护外壳(4)和半球结构体(3)的连接处设有空隙,所述的数字摄像头(2)固定在半球结构体(3)上,所述的半球结构体(3)与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摄像头角度旋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包括相机外壳(1)、数字摄像头(2)、快门按钮(6)、控制电路板(11),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及与其连接的摄像头角度旋钮(7),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设于相机外壳(1)中,所述的摄像头角度旋钮(7)设于相机外壳(1)外,所述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半球结构体(3)、保护外壳(4)、承重部和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的半球结构体(3)的一端置于保护外壳(4)中,并与设于保护外壳(4)内的承重部连接,另一端从保护外壳(4)中伸出,保护外壳(4)和半球结构体(3)的连接处设有空隙,所述的数字摄像头(2)固定在半球结构体(3)上,所述的半球结构体(3)与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的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摄像头角度旋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结构体(3)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弧形球面体(301),弧形球面体(301)部分设置在保护外壳(4)中,平面结构从保护外壳(4)伸出,数字摄像头(2)固定在半球结构体(3)的平面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摄像头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球面体(301)的弧形边缘处开设有圆弧结构的凹槽(10),所述的承重部包括承重轴(5),所述的承重轴(5)穿过凹槽(10)的内壁,承重轴(5)的两端固定在保护外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敬一田瑾刘翔于利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