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群专利>正文

手机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893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26
一种手机支架装置,其包括支架主体、齿轮件、操作齿条组件和夹持齿条组件,所述齿轮件转动设于支架主体上;所述操作齿条组件,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并可沿直线移动;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齿轮件上的轮齿啮合;所述夹持齿条组件,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夹持齿条组件的中部与所述齿轮件上的轮齿啮合,所述夹持齿条组件的端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形成夹持手机的夹持位,所述卡持部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四角处;当操作所述操作齿条组件时,所述操作齿条组件带动所述齿轮件转动,所述齿轮件的转动带动所述夹持齿条组件沿支架主体的对角线方向进行移动以调节卡持位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机支架装置取放手机方便,操作便捷。

Mobile phone bracke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机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取放手机方便的手机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当人们户外骑行时,通常是将手机放在裤兜里或包包里,当需要接听电话时,便需停止骑行而掏出手机。在很多情况下,手机还未掏出时,电话便已挂断。此外,人们骑行时经常会使用导航,为方便骑行过程中查看导航,市场上出现了手机固定架,通过将手机固定在固定架上,然后将固定架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进行使用。这种固定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使用,使得用户可在骑行过程中进行查看使用,但其仍具有一定的缺点:固定架的形状通常是固定的,其仅能夹持相匹配的手机,而无法通用于市面上所有的手机,当需要固定其他尺寸的产品时,便需购置相应的固定架,因此,这种固定架的适用范围窄,使用有限。为了改进这种固定架的缺陷,现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夹持位大小可调的手机固定架,用于自行车上的手机固定架,大多数是依靠螺栓结构来实现调节,其夹持相当稳固,但是,其调节起来较为不便,不利于快速的取放手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快速取放手机的手机支架装置。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支架装置,其包括支架主体(1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齿轮件(30),转动设于支架主体(10)上;/n操作齿条组件(40),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并可沿直线移动;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齿轮件(30)上的轮齿啮合;/n夹持齿条组件(50),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的中部与所述齿轮件(30)上的轮齿啮合,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的端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形成夹持手机的夹持位,所述卡持部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的四角处;/n当操作所述操作齿条组件(40)时,所述操作齿条组件(40)带动所述齿轮件(30)转动,所述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支架装置,其包括支架主体(1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齿轮件(30),转动设于支架主体(10)上;
操作齿条组件(40),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并可沿直线移动;所述操作组件与所述齿轮件(30)上的轮齿啮合;
夹持齿条组件(50),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的中部与所述齿轮件(30)上的轮齿啮合,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的端部设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形成夹持手机的夹持位,所述卡持部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的四角处;
当操作所述操作齿条组件(40)时,所述操作齿条组件(40)带动所述齿轮件(30)转动,所述齿轮件(30)的转动带动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沿支架主体(10)的对角线方向进行移动以调节卡持位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上设有若干行程槽,在所述支架主体(10)的对角线位置上设有若干限位柱,所述行程槽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齿条组件(50)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齿条(51)、第二齿条(52)、第三齿条(53)和第四齿条(54),所述第一齿条(51)和第二齿条(52)沿所述支架主体(10)的第一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齿条(53)和第四齿条(54)沿所述支架主体(10)的第二对角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51)、第二齿条(52)、第三齿条(53)和第四齿条(54)分别与所述齿轮件(30)的轮齿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条(51)包括一体成型或一体连接的第一直齿部(511)、第一连接部(512)和第一夹持部(513),所述第一夹持部(513)和第一直齿部(511)分布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2)的两端,在所述第一直齿部(511)上设有沿直线分布的轮齿;
所述第二齿条(52)包括一体成型或一体连接的第二直齿部(521)、第二连接部(522)和第二夹持部(523),所述第二夹持部(523)和第二直齿部(521)分布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2)的两端,在所述第二直齿部(521)上设有沿直线分布的轮齿;
所述第三齿条(53)包括一体成型或一体连接的第三直齿部(531)、第三连接部(532)和第三夹持部(533),所述第三夹持部(533)和第三直齿部(531)分布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32)的两端,在所述第三直齿部(531)上设有沿直线分布的轮齿;
所述第四齿条(54)包括一体成型或一体连接的第四直齿部(541)、第四连接部(542)和第四夹持部(543),所述第四夹持部(543)和第四直齿部(541)分布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542)的两端,在所述第四直齿部(541)上设有沿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群
申请(专利权)人:吕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