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线夹,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固定相连的第一夹扣,或第一夹扣与第二夹扣的组合;通过线夹的自身结构或多个线夹的排布,使夹入线夹内的线束在上、下、左和右方向均能受到所述线夹的约束,从而增强了所述线夹对线束的固定作用,使线束在外力拉拔下不易脱离所述线夹。此外,所述线夹可以相互连接,增强了单个固定位置对线束的固定作用,减少了所需的固定位置数,提高了线束固定的美观度。
A kind of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夹,尤其是一种固定同轴线束的可移动线夹。
技术介绍
现有同轴线束的线夹,夹口开口方向相对于底板向上。在布线时,需要将同轴线的线束局部按压进去。对于材质柔软的线束,对位和按压的难度较大;为了便于将线束扣入线夹内,现有线夹的夹紧力偏小,不具备很好的线束夹紧作用,向上拉拔线时,线束易从线夹内松脱。对于易松脱的问题,现有的常规处理方式包括在线束上增加金属环,以增加局部强度,并方便线束扣入和夹得更紧,但同时也增加了用于固定线束的成本以及线夹操作的复杂度。对于较长较重的线束,仅用一个线夹很难完全固定线束,往往会选用更长型号的线夹来固定线束,或者采用在间隔一段线束距离后增加线夹布设的方式来增加对线束的固定作用。对于选用更长型号线夹的方式,则需要生产更多型号的线夹,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对于间隔一段距离后增加线夹布设的方式,则需要增加线夹的固定位置数;在线束固定位置可选择较少的情况下,不易于线夹的布设以及线束的固定;且对于采用固定钉或者胶水的方式固定到固定面上线夹,也需要增加固定钉或胶水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于线束固定的美观度或线束固定面的美观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线束的线夹,用于解决现有线夹对线束的约束力强度不足,所夹的线束在拉拔等外力作用下容易松脱,如若通过增加金属环进行加固,则增加了生产线夹的成本及使用线夹的操作难度;且对于较长较重的线束,当可以固定的位置较少时,则不易于线夹的布设以及线束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线夹,所述线夹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扣;所述第一夹扣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平行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中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半包围结构,向外侧开口,用于夹入被夹物件。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至少两个及以上的所述第一夹扣;相邻的两个第一夹扣交错排布于所述底板的平行两侧,且所述第一夹扣的开口方向相反。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侧板自由端处向上倾斜。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夹还包括第二夹扣,与所述第一夹扣间隔排布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扣包括对称排布于所述底板平行两侧的两侧夹板,所述两侧夹板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相连;所述两侧夹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夹槽空间,所述夹槽空间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向上;所述两侧夹板上具有用于夹住被夹物件的卡位结构。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在具体实现时包括所述两侧夹板向所述夹槽空间内部相向弯曲,且所述两侧夹板的上端向所述夹槽空间的外部伸展。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扣之间的间隔距离在所述底板横向上的长度不小于被夹物件的直径宽度。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夹为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纵向单侧边上设有转轴结构,用以实现两个所述线夹的转轴连接;或所述底板纵向双侧边上均设有转轴结构,用于实现两个及以上所述线夹的转轴连接。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夹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线夹紧固到一支承面的孔洞或孔槽。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扣与所述底板相连处为弧形圆滑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线夹,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线夹不需要增加外部金属环,基于自身的线夹结构增强了所述线夹对同轴线束的固定作用,使线束不易从所述线夹内脱落出来,而且降低了线夹固定线束的操作难度,简化布线的操作步骤。对于较长较重的线束,可以通过多个线夹相互连接的方式来增加线夹的长度,增强了单个固定位置对线束的固定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线夹固定位置的选择,而且提高了线束固定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种线夹于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一种线夹于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一种线夹于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一种线夹于实施例4中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1底板12第一夹扣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二侧板自由端13孔洞或孔槽14凹槽21第二夹扣211两侧夹板212两侧夹板上端41孔座411上孔座412下孔座42轴座421连接基座422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夹,包括一底板11及与所述底板11固定相连的第一夹扣12。所述第一夹扣12包括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侧板121的一侧边与所述底板11固定相连,其平行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板122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侧板122中远离其与所述第一侧板121连接处的一侧为第二侧板122的自由端12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底板11垂直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底板11为弧状圆滑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第二侧板122垂直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121和所述第二侧板122为弧状圆滑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122平行于所述底板11。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第二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1之间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具有向外侧的开口,用于夹入被夹物件,例如线束。优选地,所述半包围空间的横截面为水平横置的U形或马蹄形,所述线夹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板面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122在所述第二侧板自由端123处向上倾斜,更具体的,所述向上倾斜为弧状向上倾斜,以便于将线束夹入所述半包围结构的内部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线夹上设有将其紧固在一支承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孔洞或孔槽13,布设于所述第一夹扣12外的所述底板11面上、所述底板11的边缘部、或所述第一夹扣12上。优选地,所述底板11在其与所述第一夹扣12连接处的两端设有向内的凹槽14,更具体的,所述凹槽14可以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以便于所述夹扣的加工及生产。所述线夹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n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扣;所述第一夹扣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n所述第一侧板的平行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中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半包围结构,向外侧开口,用于夹入被夹物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
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扣;所述第一夹扣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的平行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底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中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半包围结构,向外侧开口,用于夹入被夹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至少两个及以上的所述第一夹扣;相邻的两个第一夹扣交错排布于所述底板的平行两侧,且所述第一夹扣的开口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侧板自由端处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还包括第二夹扣,与所述第一夹扣间隔排布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扣包括对称排布于所述底板平行两侧的两侧夹板,所述两侧夹板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相连;所述两侧夹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夹槽空间,所述夹槽空间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