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74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

Fuel cel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配套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燃料电池加工组装时,通常是将内部的电池片直接装入箱体内,多个电池片堆组集成完毕后,再对箱体及其内部组件实施封装,以形成最终的燃料电池组件整备结构。然而,虽然上述组件结构及其相应的组装过程能够满足基本的燃料电池生产加工需要,但由于其大多采用直接组装方式,电池片等内部组件与箱体间的结构适配性较差,后续设备使用时极易因热胀冷缩等现象导致组件结构发生变形,进而导致内部液体泄漏等情况,给燃料电池的正常稳定使用造成不便,此外,现有燃料电池组件的组装过程操作精度较差,操作效率较低,给燃料电池的批量加工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燃料电池组件的组装精度和效率,并避免其使用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形,保证结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优选地,所述主导向件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主导向件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主导向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内侧壁及其底面上均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层。优选地,所述副导向件为凹槽,所述主导向件为与所述凹槽对位适配的弹性凸条或弹性柱。优选地,所述内腔内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片平行贴合适配的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内腔的端部内壁的间距可调。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间通过螺栓或压板可拆装地相连接。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组装操作过程中,先将盖板由箱体上卸下,之后在盖板原装配处形成连通内腔的端部入料口,然后将电池片由该入料口处逐一放入内腔中并使每个电池片上的副导向件均与相应的主导向件对位嵌装到位,之后将各电池片顺次堆叠排布整齐,足够数量的电池片均堆叠到位并排布整齐后,将盖板重新对位装配至上述入料口处,并将盖板与箱体可靠装配到位,即可完成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过程。上述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导向件与副导向件的对位配合实现各电池片与内腔间的精准对位装配,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精度;同时,各主导向件的延展结构使其兼具加强筋作用,且主导向件的弹性结构能够适度吸收燃料电池组件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形成的内应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导致箱体中部等主体部位发生的变形现象,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强度得以相应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运行使用更加平稳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其中,11-箱体、111-内腔、112-主导向件、12-盖板、13-电池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11以及位于箱体11内的内腔111,箱体11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内腔111配合的盖板12,内腔111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盖板12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13,且各电池片13与盖板12平行,内腔111的内壁上具有沿电池片13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112,该主导向件112为弹性件,电池片13上具有与主导向件112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组装操作过程中,先将盖板12由箱体11上卸下,之后在盖板12原装配处形成连通内腔111的端部入料口,然后将电池片13由该入料口处逐一放入内腔111中并使每个电池片13上的副导向件均与相应的主导向件112对位嵌装到位,之后将各电池片13顺次堆叠排布整齐,足够数量的电池片13均堆叠到位并排布整齐后,将盖板12重新对位装配至上述入料口处,并将盖板12与箱体11可靠装配到位,即可完成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过程。上述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导向件112与副导向件的对位配合实现各电池片13与内腔111间的精准对位装配,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精度;同时,各主导向件112的延展结构使其兼具加强筋作用,且主导向件112的弹性结构能够适度吸收燃料电池组件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形成的内应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导致箱体11中部等主体部位发生的变形现象,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强度得以相应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运行使用更加平稳高效。进一步地,主导向件112至少为两个,各主导向件112相互平行。至少两个主导向件112的数量足以保证各相互平行的主导向件112将电池片13稳定可靠限位,保证各电池片13的层叠排布效果和安装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强度和组件集成度,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不易发生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若以保证燃料电池组件最基本的装配效率为目标,则上述主导向件112的数量为1个时也可满足上述需求,相应地,各电池片13上的副导向件的数量也对应为1个;当然,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组件适配效果和操作效率最优的目的,则上述主导向件112的数量应不少于4个,并保证内腔111的各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1个主导向件112,以保证对电池片13各个部位的可靠限位,从而使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可靠性、组装效率及组装精度得以相应提高。更具体地,主导向件112沿周向均布于内腔111的内侧壁上。该均布结构能够适度优化电池片13各个部位与对应的主导向件112间的应力分布,避免因电池片13局部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电池片13松动错位或结构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片13堆叠结构乃至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内腔111的内侧壁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向件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主导向件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向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内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维志侯中军石伟玉杨曦李慧哲邱瑞斌周嘉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