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72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TEC制冷器、APD管、下管夹和上管夹;下管夹装设于TEC制冷器上;APD管装设于下管夹和上管夹之间;下管夹包括管体承接座;管体承接座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挡位板;挡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温度探头安装座;上管夹包括内凹部;内凹部的一相对端部均设置有一外凸部;外凸部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头部;内凹部、两外凸部和两支撑部之间形成W型结构;两支撑部分别通过卡头部与TEC制冷器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对APD管的夹持效果,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A pipe clamp structure of AP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
本技术属于量子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
技术介绍
在量子通信
中,普遍采用半导体制热制冷器(TEC)来降低雪崩二极管(APD)的温度,以使其达到工作状态。用导热管夹将APD管固定,然后将管夹固定到TEC上,TEC先制冷管夹,再通过管夹将APD管制冷。目前,现有技术中的APD管的管夹结构对APD管的夹持效果较差,APD管容易从管夹上脱落,导致半导体制热制冷器对APD管的制冷效果大大降低。因此,亟待研究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包括TEC制冷器、APD管、下管夹和上管夹;所述下管夹装设于TEC制冷器上;所述APD管装设于下管夹和上管夹之间;所述下管夹包括管体承接座;所述管体承接座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挡位板;所述挡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温度探头安装座;所述上管夹包括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一相对端部均设置有一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头部;所述内凹部、两外凸部和两支撑部之间形成W型结构;两所述支撑部分别通过卡头部与TEC制冷器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承接座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一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下折边。进一步地,所述压条远离管体承接座的一侧面设置有一限位折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的APD管的管夹结构,通过利用呈W型结构的上管夹与下管夹相互作用实现APD管稳定安装在TEC制冷器上,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对APD管的夹持效果,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管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TEC制冷器,2-APD管,3-下管夹,4-上管夹,301-管体承接座,302-挡位板,303-温度探头安装座,304-压条,305-下折边,306-限位折边,401-内凹部,402-外凸部,403-支撑部,404-卡头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包括TEC制冷器1、APD管2、下管夹3和上管夹4;下管夹3装设于TEC制冷器1上,且下管夹3与TEC制冷器1的连接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属于现有技术;APD管2装设于下管夹3和上管夹4之间;下管夹3包括呈U型结构的管体承接座301;管体承接座301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挡位板302;挡位板302的一表面开设有一呈圆形结构的贯通孔;挡位板3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呈长方体结构的温度探头安装座303;温度探头安装座303的一端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安装温度探头的安装孔,通过在管体承接座301上设置温度探头,可实现对APD管2的温度进行实时了解;管体承接座30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一压条304;压条30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下折边305;压条304远离管体承接座301的一侧面设置有一限位折边306;上管夹4包括内凹部401;内凹部401的一相对端部均设置有一外凸部402;外凸部402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部403;支撑部403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头部404;内凹部401、两外凸部402和两支撑部403之间形成W型结构;两支撑部403分别通过卡头部404与TEC制冷器1卡接配合;内凹部401、两外凸部402、两支撑部403以及两卡头部404由导热材料折弯一体成型。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包括TEC制冷器(1)和APD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管夹(3)和上管夹(4);/n所述下管夹(3)装设于TEC制冷器(1)上;所述APD管(2)装设于下管夹(3)和上管夹(4)之间;/n所述下管夹(3)包括管体承接座(301);所述管体承接座(301)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挡位板(302);所述挡位板(3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温度探头安装座(303);/n所述上管夹(4)包括内凹部(401);所述内凹部(401)的一相对端部均设置有一外凸部(402);所述外凸部(402)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部(403);所述支撑部(403)的一端设置有一卡头部(404);/n所述内凹部(401)、两外凸部(402)和两支撑部(403)之间形成W型结构;两所述支撑部(403)分别通过卡头部(404)与TEC制冷器(1)卡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PD管的管夹结构,包括TEC制冷器(1)和APD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管夹(3)和上管夹(4);
所述下管夹(3)装设于TEC制冷器(1)上;所述APD管(2)装设于下管夹(3)和上管夹(4)之间;
所述下管夹(3)包括管体承接座(301);所述管体承接座(301)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挡位板(302);所述挡位板(3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温度探头安装座(303);
所述上管夹(4)包括内凹部(401);所述内凹部(401)的一相对端部均设置有一外凸部(402);所述外凸部(402)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部(403);所述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自冉张磊张海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海溢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