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710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含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入气管和存放有电解液的储液桶,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储液桶,且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下,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部用于连通储液缸,所述入气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储液桶相连通,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端盖。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该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使得电解液的入液操作便捷,且避免电解液吸水或吸入杂质而导致性能变差。

A liquid feeding device for capacitor imm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含浸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
技术介绍
铝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包括裁切、钉接、卷绕、含浸、组立、洗净、套管、串排、老化、检测、包装等工序,其中,含浸工序直接影响电容器的性能及寿命,含浸工序一般在含浸机中进行。含浸作业中需要将储液桶中的电解液通过进液管加入至储液缸中,此后进一步完成含浸作业。现有技术中,储液桶设置有桶盖,且储液桶与储液缸之间设置有进液管,电解液由储液桶进入到储液缸的其中一种具体操作为,首先对储液缸抽真空使其产生负压,然后将储液桶的桶盖打开,此时储液桶内的电解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液管被压入储液缸内,上述操作繁琐,且由于储液桶的桶盖敞开,容易导致杂质和空气中水分进入至储液桶造成电解液性能变差,混入杂质存在腐蚀电容器的隐患,吸入水分易产生水合现象,上述均会对电容器的质量产生致命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该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使得电解液的入液操作便捷,且避免电解液吸水或吸入杂质而导致性能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入气管和存放有电解液的储液桶,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储液桶,且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下,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部用于连通储液缸,所述入气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储液桶相连通,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端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入气管和存放有电解液的储液桶,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插接于所述储液桶,且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下,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部用于连通储液缸,所述入气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储液桶相连通,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入气管的第二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包括桶盖,所述桶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储液桶的顶侧,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部和所述入气管的第一端部分别穿过所述桶盖并伸入所述储液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位于所述桶盖外侧的外支管和位于所述储液桶内部的内支管,所述外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内支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外支管的管径大于和所述内支管的管径,且所述外支管和所述内支管的连接处形成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容器含浸的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管包括相连接的直管和与所述直管呈倾斜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立富梁秋妮刘丽霞张业华赵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